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现代训练和比赛的负荷也逐渐加大。例如:现在滑冰运动员一年的平均体力消耗要比六十年代初期高4—5倍;高级游泳运动员的年训练量达到3500公里,有时每天可达20公里以上;长跑运动员的周训练量达到150—200公里;自行车运动员一年的训练量平均达到30000~35000公里;划船运动员的年训练量为7000~8000公里。这样大的负荷,向运动员提出了特殊的体力要求。大运动量训练必然要造成机体的疲劳,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著名的马拉松跑训练专家何塞在研究了世界所有高水平马拉松选手的训练状况后,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男子马拉松选手的每日训练量最低为20公里,最高为35公里.其中大多数人的全年训练量,每周训练课次数最低为10次,一般在开始准备参加马拉松跑比赛的训练之后,在5~6年期间逐步达到最高训练量.年龄20岁、1500米跑个人最好成绩接近4’20”、3000米成绩接近9’15”的女运动员,通过一年的专门训练,就有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成功,成绩可达2:40’之内,不断变换训练地点,对女选手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罗马尼亚女子中跑运动员在各次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涌现出一批世界水平的优秀选手。罗马尼亚女子中跑的训练特点是一切为了提高技能水平。在训练量方面,罗马尼亚运动员比其他国家女选手要大。一般认为,年跑量:800米运动员为4600公里+500公里=5100公里,1500米运动员为5000公里+500公里=5500公里。罗马尼亚女选手均超过以上指标达500公里。在训练强度方面,罗马尼亚专家们与一般传统的中跑训练观点不同。传统的训练观点认为,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训练强度应降低,而罗马尼亚选手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亦大。甚至在重大比赛季节,她们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都很大。例如著名女运动员麦列什斯库1978年  相似文献   

4.
现代训练和比赛的负荷向运动员提出了特殊的体力要求,例如:现在滑冰运动员一年的平均体力消耗要比1962—1963年的指标高4—5倍。很多外国游泳运动员年训练量达到3500公里。每天两次至三次的游泳量达到15—25公里,而且强度也明显地增加了。自行车运动(公道)一年的训练量平均达到30,000—35,000公里。划船(单人小船)为7000—8000公里。训练和比赛负荷量与强度的提高延长了恢复期限。大运动量训练的后作用要延长几个小时甚至几昼夜。因此在研究早期恢复的同时研究晚期恢复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在目前运动过程的完善,是由于控制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马拉松、中长跑队27名运动员(男22人、女5人)采用拉练形式,进行长途训练。自75年元旦至2月1日从呼和浩特——北京,往返约1200公里,历时达一个月。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和任务,他们采用长短结合,快慢结合,训练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训练。马拉松组每天平均跑50公里,中长跑组40公里,女中跑组20公里。男运动员最多一天跑63公里,女运动员最多跑43公里。平均强度为每公里5′20″—5′30″左右。长途拉练是我国体育新形势下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基础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55公里越野与26公里竞走训练量是很大的,毫无疑问对运动员心脏血管系统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对这样大的量,运动员心脏反应情况如何,训练后经过多少时间恢复,是我们要观察的内容。共检查4名马拉松运动员和2名竞走运动员,年龄在21—26岁,平均年龄23.6岁,训练年限1—4年。观察了马拉松运动员安静时(55公里跑前当天早上)、55公里跑后1分钟到4分钟,及跑后18小时、42小时早晨安静时9导心电图;竞走运动员26公里走后1分钟到4分钟,及走后13小时、38小时、62小时早晨安静时9导心电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游泳运动员的)优异成绩的水平,一般来说必须稳定或者逐步降低训练量,同时使训练强度达到极限。对于长距离项目的运动员来说,采取的方法是稳定训练量;对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来说,则是逐步降低训练量。有些高水平运动员试图通过提高训练量使成绩达到新的飞跃,但通常都没有取得成效。改变各类训练手段的比例关系,也有助于保持最高成绩水平。在大大降低训练量(每周40~60公里以下)的情况下,许多男子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量,与争取达到最高成绩水平阶段相比大为提高(每周达9~11小时)。瑞典的彼罗·阿尔维德松和彼罗·约翰松,美国的詹姆斯·蒙特戈麦里和威廉·贝列特,以及阿列克塞·马尔科夫斯基,都认为他们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参加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训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等相关性较低,而与5 000 m、10 000 m和半程马拉松跑的成绩高度相关;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采用大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相对较少;应加强力量训练,并高度重视高原训练,这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主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象:女子马拉松运动员3名,年龄:23.25±2.5岁;运动等级:国际健将1人,健将2人。研究方法:监控法、测试法、监测法、数据处理法、统计学检验法。结果与讨论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1)高原训练期间训练量的监控(km);(2)高原训练期间训练强度的监控(min)。本研究所采取的训练量的安排为,第一周为适应周,训练量比较小,从第二周开始训练量大幅度提高,随着高原训练时间的延长,适当调整训练量,增加训练强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为,不论是5km还是40km的训练强度均高于以前高原训练的最佳强度。2.高原训练期间CK变化规律的分析血清中CK(磷酸肌酸…  相似文献   

11.
肯尼亚长跑运动员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因素、生活条件、传统习惯、高原训练及政府资助等。制定的训练方法除与之相适应外,重点强调运动员自身的“感觉”如何。训练方法要点如下: 1.进行长距离的耐力跑(20—25公里),以发展有氧耐力。少年运动员的长跑训练计划也通常每周达到100公里。 2。根据传统的负荷变量原则,进行5—10公里的法特莱克跑。  相似文献   

12.
以周为单位的小周期示例准备期该训练期的适应阶段开始于10月,这个阶段每周的跑量从最大量的50%逐渐加大到80%:男中跑运动员70——140公里,女中跑运动员60——100公里,长跑和障碍跑运动员120——160公里。有氧—无氧形式的跑量不多,不超过5%。以下小周期的示例是主要训练课的内容(在该阶段的初期可以不做第二种训练课)。  相似文献   

13.
长跑和马拉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能量主要来自运员机体的有氧氧化。因此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于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高原训练在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探索和试验,试图摸索什么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有利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和更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987年1月我们为了使中国水电体协长跑队8名队员在短期内运动成绩有一个较大提高进行了高原训练,这8名队员分别来自沈阳、江苏、山东、北京等海拔不超过41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优秀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方法与传统的大不相同了。过去是将专项身休训练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的。开始时训练量和强度一起增加,然后是强度继续增加而训练量减少。新的训练结构包  相似文献   

15.
世界游泳运动自七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国际游坛新人辈出,各项纪录接连不断地被刷新,训练方法也不断改革,下面介绍游泳训练的趋势:一、高级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大大提高: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年训练量达到了250—300万米,专项训练强度也大大增加,基本训练量比较稳定,而更加注意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6.
纪逊 《游泳》2008,(3):25-28,29
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整个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量(距离)在全年训练量中占主要地位,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量所占百分比则更多,如澳大利亚长距离运动员每周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量要占到70%。近年来澳大利亚游泳训练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短距离运动员,在赛前减量期也要重视有氧训练。而奥运会50米、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波波夫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泳是一项耐力运动,因此需要高度地发展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摔跤运动员受伤的原因 1、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形成运动性疲劳而造成损伤 由于摔跤运动赛前训练量、强度和密度相当大,而且是个人直接对抗性训练,这种训练易引起运动员疲劳、休息不好。有的运动员训练思想不集中甚至病期还要参加专项对抗实战,完成大强度、  相似文献   

18.
400米跑运动员训练安排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专项速度耐力。年训练计划必须体现间歇训练的三种方法:大强度训练,广泛训练和重复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教练员必须在开始专门训练之前发展运动员的基本耐力。广泛间歇训练是发展基本耐力的最佳方法,它可提高持久性大强度有氧训练的承受能力。脉率控制是测量规定的训练量和训练强  相似文献   

19.
从生理应激谈大强度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科学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训练方法上的改变。当前在世界高水平的运动员训练中,人们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越来越重视坚持大强度训练了。 在世界体育运动发展史上,60年代和70年代是大运动量时期。统计数字表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国际上高水平运动员所完成的运动量总数已达到和接近极限水平,以80年代和60年代相比,不少周期性项目的年训练量几乎翻了一番。例如中跑训练量从3000~5000公里增至6500~7500公里,训练次数从200~220次增至500~550次。我国的竞走和中长跑的训练量更是达到了周训练量220~240公里的令人惊异的地步。根据这些数字指标,人们要想再进一步提高训练量的可能性已不太大。所以,在数量指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了促使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很自然,人们就把矛盾的焦点对准了如何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20.
现代女子举重训练,教练员对运动员所施实的训练方案之一是观察运动员是否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承受能力,这一量化指标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幅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是教练员安排的训练量及运动员训练质量的综合(排除其他因素:如自身身材条件、营养、恢复等因素),以训练运动量的科学为前提,训练质量为关键的训练,已成为女举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