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徐渭《四声猿》之《玉禅师翠乡一梦》,明显受到佛教的熏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具体而言,受过哪些经典或宗派的影响,影响若何,学界则多语焉不详。我们通过对徐渭生平的考察及剧本解读发现,此剧就题材来源而言,受到明代广为流行的《楞严经》等佛教经典的影响;就剧本主旨而言,则蕴含着作者对当时广为盛行的心学及禅宗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熊少华先生《破山禅师评传》由宗教化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该书真实再现了350多年前中国佛坛宗师破山海明传奇的一生,高度评价了破山的杰出贡献,全面描述了破山禅师所处时代的历史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徐渭《玉禅师》的创作题旨隐晦宛曲,学界对其寓意的解读历来不一。传统说法认为该剧揭露佛教的虚伪以及对佛门禁欲主义的嘲讽。本文认为,《玉禅师》批判佛教以及对佛法的否定和讽刺一说,似可斟酌。《玉禅师》的命意,并不在于否定佛教,而是通过一民间题材表达作者对佛经的解悟和参悟佛法之道,即顿渐兼宗、以顿悟为参禅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法门。体现了徐渭早期儒释融通、三教合一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赵宝华 《天津教育》2014,(19):81-81
自古以来,教师以自己模范的品行影响教育学生,他们人格的示范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起着重大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规范着他们的言行。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意思是:教人文化知识的老师不少见,而师德高尚,既教书又教人的老师就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7.
《金刚经》是佛教般若类的重要经典,历来为之作注者甚多,"川禅师注"是其中较有特色且比较重要的一种。从文献记载及此种注文的年代与写作风格特征等方面考证了为《金刚经》作注的"川禅师",是宋代的冶父道川禅师,并评价了川禅师《金刚经注》的禅宗特色及其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中专文苑》2012,(10):24-25
老禅师对小禅师说,你此番下山,必将点化众生,超度世人,为苍生谋幸福,但有一点你要谨记:碰到科学青年尽量离远点。1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相似文献   

9.
南泉普愿继承其师马祖道一而又有所发展,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主张,发明了于日常生活中体会道的存在的修养理论和修养方法。南泉的“平常心是道”修养原则通过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的胡安国对湖湘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在三教合一的时代,理学从佛学中吸收营养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李敏 《考试周刊》2013,(76):9-9
陈鹤琴先生说:“教师是最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直被教师铭记的一句名言。如何才能做到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这样无比伟大呢?这值得每个幼教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1.
净从·保唐禅派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最具有思想解放个性的一派。该派创始人四川遂宁广德寺克幽禅师的身世及该派的发祥地,在佛教界有争议。本文考证认为:无住禅师同克幽禅师实是一人。无住是其法号,克幽是其赐号。净众保唐禅派发祥地在四川遂宁广德寺,该派的思想在百姓中口头承传,为中国民俗佛教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2.
徐梓 《教育学报》2006,2(6):67-71,84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一校训在当今社会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沃土,有着2500年丰厚的养料提供滋养。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灵魂的学与行,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由“至圣先师”孔子所开创,为一代又一代教师所追求和践行,也为全社会守望和期盼。  相似文献   

13.
万里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6):92-100
南泉普愿禅师是晚唐佛教禅宗的著名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南泉普愿求学修证经历、知识结构、学识素养、思想渊源及其禅学思想特征的考察研究,认为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及禅学史上一位思想独异、特立独行的样者。其禅学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对部分佛教传统观念、教条、准则、规范、理性、逻辑等的颠覆,以达到超越生死、超越因果的彻底“自由”和“逍逸”。从而成为一位由智返愚、由巧返拙的“智者”。他的这一独异思想的来源之一是中国先秦的老、庄。彻底的自由与逍适不利于宗派传统的建构。这也是南泉普愿及其弟子们虽然在当时乃至以后都影响甚巨。但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宗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徐渭《玉禅师翠乡一梦》受佛教熏染,融入了多种佛教因素,如转世、因果轮回及度脱观念。作者借助佛教因素,表达了对佛门禁欲主义的嘲讽,同时也反映了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折射出晚明社会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5.
李迪老师在《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发《教学经验当“不立字”》(以下简称“李”)认为:“禅宗以心传心弘菩提之道,其经的句只是帮你到达悟境的舟车而已,只在句上打转,便会离真理越来越远。教学经验也当像佛教禅宗一样,不立字,万不可迷信字,应用心思索。”对此,我却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绳结编织是我的一个爱好。只要我动手编织,总感到其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它让我摒弃虚荣和烦恼,在浮躁的环境中,保持着心灵的独立和心境的平和,心中满是美的恬静、爱的芬芳。编织把我带入美的天地,浸润熏陶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成长,就像一道加减法的算术题。加起来的是许许多多的甜蜜瞬间、美好往事,以及身心的日渐成熟;而减去的,或许是太多你无法抵挡的遗憾、悲伤,还有那些在岁月中被你遗漏的风景、忽视的目光。只是,这加加减减,竞也谱写成了一曲生命的旋律,如歌声流转。  相似文献   

18.
路子对你说     
古时候,文人谈禅论道是很风雅的事。禅宗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是本土化的佛教。禅宗有许多公案,是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闪耀着言谈的机锋,也蕴藏着大智慧。  相似文献   

19.
江上的秋风伴着哀怨,娓娓地吟唱。圆月如玉盘般静挂云端,撒下唯美光辉,幽静而安谧。村庄灯火阑珊,水雾朦胧,炊烟缭绕……中秋之夜,万家团圆,却有人相思无眠。  相似文献   

20.
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讲过一个禅宗里的故事:有一位禅师,每当被问及佛教的"道"如何解释时,他便竖起大拇指,一句话不说,只让人看他的大拇指。久之,服侍他的小和尚也学会了这样做。一天,禅师看到小和尚也这样做,就飞快地拿刀砍掉了小和尚的手指。小和尚哭着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