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晓强 《家教指南》2017,(6):108-112
敦煌文献中有关"墼"的记录,翔实地反映了唐五代敦煌地区人们制墼、用墼的方法、流程。由于忽视了敦煌地区的特殊土壤条件,目前学界对敦煌文献中"墼"的考察还不透彻,并且存在一些错误。本文在考察今日敦煌地区制墼、用墼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考释了敦煌文献中的"沙墼""脱墼""踏墼""般墼""易墼""墼地"等词。  相似文献   

2.
俞晓红 《学语文》2006,(1):48-48
“处”是敦煌变文中的一个高频词。钛目乾连冥问救母变文》中18段韵文,有15段用“……处”句式作为引导,如“吸着和尚化为灰烬处”:《降魔变文》有16个“处”字句,如“舍利弗共长者商度处,若为——”。另如《王昭君变文》:“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李陵变文》:“李陵共兵士别处,若为陈说。”《张义潮》:“汉将雄豪百当千处。”《张淮深》:“不觉流涕处,若为陈说。”《汉将王陵变》:“二将斫营处,谨为陈说。”  相似文献   

3.
肖倩 《文教资料》2012,(27):116-117
"眀"字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错字,本文从"眀"的使用、"眀""明"的关系和"眀"字的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眀"字并不是错字而是由于类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俗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过大孤山小孤山》一文中,“俊鹘抟水禽”的“抟”字是句中难点,也是本篇课文难点之一,课本未注。有人认为“抟”作“攫取”或“玩弄”解均不妥,应解作“率领、统领”(见《中学语文》1985年6月号)。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俊鹘,就是大鹘。鹘即下文所说的“栖鹘”。旧版《辞海》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现今发现的关于盐的古文字资料及海盐考古方面的成就,对我国古代制盐的起源进行了明确的先期推断,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代制盐的起源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个“是”字: ①后母闻言,于瞽叟诈云:“是你怨家有言:不得使我银钱。若用我银钱者,浑家不残性命!”(《敦煌变文集》卷二页一三二)“是”字置于句子之首以加强语气,“怨家”指舜,“残”即“留”意,同页有“是你怨家修仓,须得两个笠子”,“是”字和上“是”字是同一作用。笔者所用材料是向达先生等编《敦煌变文集》和《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讲唱佛经故事五种》(周绍良、白化文编《敦煌变文论文录》附,以下称《五种》)。统计的结果是:共有这样的“是”字21例,其中,《敦煌变文集》有20例,《五种》有1例。虽然仅有21例,但是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正黄征、张涌泉先生所著《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一)》有一句:狂痴心,煎似锅,焰焰添莘(薪)天猛。其中的字,虽然经过蒋礼鸿、黄征、张涌泉等先生反复考释,但仍未得到确解。《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发表蒋宗福先生《释敦煌变文字》(以下简称蒋文)一文,  相似文献   

8.
"软五"当读为"栭梧":"软"是"輭"的俗字,"輭(音ruǎn)"又换读为"輭(音ěr)",而"輭(音ěr)"又是"栭"之音借。"五"为"梧"音借。"栭""梧"分别指斗拱上的方木和支撑斜柱。  相似文献   

9.
《化工过程及设备》是一门化工专业课,它以数理化知识为基础,研究在化工生产的各个单元操作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讲述在生产过程中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一些工艺计算和化工过程的开发。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专业课缺乏兴趣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状,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四字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预习:突出一个“细”字根据学生基础,结合授课内容,每堂课前都详细地列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仔细预习定律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  相似文献   

10.
变文是和尚俗讲的话本,有说有唱,是用接近日语的文字写成的。研究变文中的语言材料无疑会对汉语史的认识有所裨益。“与”在《敦》文中共出现约553次,在60万字的全文中比重可算不小。本文考察其意义、功能及分布,进而对“与”字作了如下分类:一、动词“与”:二、同索“与”;三、介词“与”;四、助词“与”;五、连词“与”。重点谈了“与”在“给予”意义上的使用情况。一、动词“与’”“与”作为动词在《敦)文中是“给予”的意思,共用86次。而“给”在撤冲基本表“供给”的意义。“给”在文中共用ZO次,只有两例是“给予”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先秦典籍和出土文献中“李”字及其用法的综合考察,得出关于李氏起源问题的一些结论。李氏出自职官,但并非源自“理氏”,里氏、李氏、理氏同一姓氏在不同时代用字不同,均源自同一职官,春秋和春释前用“里”字,战国开始用“李”字,而以“理”为氏则是战国以后,职官义普遍写作“理”、姓氏普遍用“李”字。从先秦典籍和出工文献看,先秦不存在“理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第58号<唐天宝初年地志残卷>中货币单位"千"字进行了考释,以匡王仲荦先生之不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方言可以考释古代文献中的词汇,此即所谓方言证古.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今天陇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词汇.本文利用陇右方言考证了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说明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以此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侬 《家教指南》2001,(2):147-153
本文全面介绍了敦煌遗书中的《灸经图》、《新集备急灸经》、《明堂五脏论》、《脉经》、《吐蕃藏文针灸图》、《吐蕃藏文灸法残卷》等针灸类文献。  相似文献   

15.
蒙学即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蒙学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且随着时代发展,各个朝代都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蒙学教材。针对敦煌遗书中蒙学文献的研究,可使学者更加清晰的了解敦煌地区的地方民间教育,而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蒙学研究的资料,为今后蒙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左传》“尔何如!中寿,尔墓之木拱也!”中“拱”的训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笔者通过考察后认为,“拱”作为表示事物大小的计量单位,虽可训作“两手合抱”之意,但所表直径应为十厘米左右大小,而并非表示“直径接近一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我国教育界一直比较重视教学法的研究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巧”。文献课一出现,就有人着手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1984年、陈志宏建议开展“文献课”教学法的讨论,之后,这方面的讨论反响很大,文献课教师们煞费苦心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和  相似文献   

18.
周慧 《文教资料》2012,(27):112-113
我们发现在计算机中进行繁简体转化,众与眾、衆的关系不甚明了;在相关字书中亦未能清晰合理地阐释眾、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相关字书对二字形的阐释为基点,从隶变和‘眾’与‘衆’的正、俗关系两方面对此二字形进行系统阐释,以期在进行繁简字转换和对敦煌写本进行校录整理时能有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中夹杂着大量的同音假借字,且很多都是方言土语,给使用这些文献的人带来很多不便;如果不了解这些字的音义,在阅读时就可能会产生歧义,从而造成对文本理解的困难。文章拟从语音学的角度,结合中古音和现代汉语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分雪"一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20.
论文结合传世文献梳理了敦煌文献中"悉罗"的诸种异名,并结合出土实物考证了悉罗的命名缘由、材质、功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