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教育片画面与解说关系的思辨郑铿(南京师范大学电教系·南京·210097)画面和声音都是电视片语言的构成要素。画面语言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解说是有声语言的组成部分,是电视教育片有声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电视教育片的声画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片创作的前期工作,它是根据导演的要求,用摄像机将所要选取的画面“记录”在磁带上,这些画面素材是一切电视节目的“原材料”。画面编辑是电视片创作的后期工作,它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剪接点进行组合、排列的过程。在普遍意义上,“摄像”与“编辑”这两个词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工种,即对摄像机和编辑机的操作,侧重于物理效果,是技术层面上的;二是指创作上的一个环节,侧重于意义的表达,是艺术层面上的。本文论述所涉及的“摄像”和“编辑”主要是指后面这种含义,但也常用来同时指创…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系列电视片(以下简称《初中化学》电视片)1998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等奖,今年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除了在画面构图,音像效果等电视技术方面获得充分肯定外,在该电视片选材,特别是和文字教材密切配合,发挥电视教学的优势方面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意见认为,“该音像教材选材恰当,富于教育性,有利于对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启迪……。”原人教社化学室负责人,现在课程教材研究所任职的武永兴教授认为,该片“与…  相似文献   

4.
熊新媛 《江西教育》2004,(20):29-29
一、优方法 CAL课件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以声音和画面吸引学生.使识字教学变得形象、有趣。如学习“采”时,展示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解说:“采”树上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6.
关于主体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主体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驳斥主体教育理念“过时论”、“趋同论”和“抽象论”,进而辨析教学策略的概念,探讨在主体教育实验中如何进行目标定位、注重开放并把握好开放的“度”、处理好探究与引导、选择与规范的关系。最后,就如何深化主体教育实验的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追求价值、建构素质,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育成长、形成实验教育化、提升教育理念等见解。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屏幕形象与语表艺术张重光一部出色的教学电视片,是靠画面上动人的形感、声感和色感来引起学生注意的。但由于电视画面的限制,讲课教师一般都是坐着以“半身像”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除了电视画面上能让其形象、语言及画面的色彩面对学生外,其他能诱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对电视教材画面剪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电视片是由许许多多的镜头组成的,而每个镜头又是由一个或多个电视画面组成的,电视片的剪辑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这些画面或镜头的组织编排过程。电视教材的剪辑虽说与其它种类电视片的剪辑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电视教材的画面表达的是教学内容,传递的是教学信息,它的传递对象是处在一定阶段的学生,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众,它的每个画面、每个镜头都承载着一定量的教学信息。画面与画面之间、镜头与镜头之间不仅存在着科学内容上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包含着视觉上和思维上的逻辑联系。所以,电…  相似文献   

9.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观点之争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三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还在于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以双主体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双主体论内部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世界:“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说、“轮流主客体”说、“双主体主从”说、“三体——双中心人物”说、“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说、“同时主客体”说,等等。有  相似文献   

10.
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中字幕的运用和制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类的电视专题节目越来越多,且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字幕作为电视专题片制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与画外音、解说词同样重要的“第二解说”。结合一些与字幕萄作相关的软件,并针对不同的电视专题片的特色,从字幕的运用形式、字数的多少、字体字型、颜色的选择、字的分布位置,包括字幕以何种方式进出画面等方面来探讨专题片字幕的运用和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主导”与“主体”的角色互补——兼论班主任工作的结构系统麦志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常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表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不同的角色特征,并强调,必须使二者各自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12.
论人是教育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是教育的主体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一、人能够合理地充当教育客体吗人能够合理地充当教育的客体吗?不能。这是因为:第一,主体的现实性与客体的现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主体的现实性表现为主体的自我实现过程”[1],主体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能动地确证自身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AR教材面临着实际效用与教育潜力不相匹配的现实问题,大大制约了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大规模普及。该问题根源在于画面设计不规范。本研究将AR教材画面视为一种“画面系统”,从“老三论”与“新三论”的系统方法特征出发,探讨了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最优化、开放性、协同性、非线性、涨落性对AR教材画面设计的启示,指出具体的设计实践应遵循“画面语义融合设计→画面语用融合设计→画面语构融合设计”的路径,并将“设计规则的提炼”作为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电视教材解说过程中的心理因素郭玉军解说,就是用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说明。解说是一门语言艺术,解说员则以语言艺术为手段在电视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教学主持者”的角色。我们知道,解说在电视教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部电视教材的...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究竟应当处于何种地位 ?发挥什么作用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这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所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现在基本完成了由“学生客体论”到“儿童中心论”再到“学生客体—主体论”又到“学生主体论”的认识演变。“学生主体论”是近年来受教育人本论思潮的影响 ,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观点。它不仅肯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而且还进一步肯定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如果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来审视这一观点 ,无疑是正确的 ,但如果把它放在具有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化的电视是两种艺术语言手段——电视的画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把画面作为整个电视文学有机的叙述语言的一部分。这包括对画面本身的运用——把形象的画面直接作为组构“文章”的词句;也包括画面语言与文学解说语言的揉合——形成“文章”整一、流畅的双重叙述语言结构。但如果处理不好,其文学语言是会与电视画面的“照相本性”相矛盾的。这种矛盾也就是文学解说语言与画面语言之间的矛盾:前者总是要把作者的主观意图贯注于画面语言的叙述之中,从而湮没了画面本身对物质现实的复现力、表现力。在这种情况下,画面很容易丧失它内在的独立的素质,而沦为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教育电视片的解说创作对声画效果的重要影响出发,具体论述了解说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选择合适的解说员,做好充分的解说准备,运用一定的解说技巧,进行必要的调音技术处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为教育界“热点中的热点”。人们在探讨中将目光凝定在教育活动中主客体关系上,围绕着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有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仅双主体论就有“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活动中,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是一对相互依存,统一于一体的关系。师生双主体论把培养和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看成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目标,把教与学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师生互动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重视师与生主体共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观念,是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促进师生双主体的共同发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真正的、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自觉性,重视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