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快递     
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期间,研究人员成功开展了科考机器人的现场实验。这项研究在我国20多年的南极考察活动中尚属首次。训练机器人作为人类的“替身”进行辅助科学探测活动,是目前许多国家竞相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的最核心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科考站--昆仑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在美、英、澳、俄等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极考察的时候,我国才刚刚组建第一支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事务上只能算是一个"二等国家"。而今天,在进行了33次南极科考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了南极科考的前沿,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水平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奋起直追的33年中,我国的南极科考究竟取得了哪些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春天,都是"雪龙号"从南极科考胜利归来之时。这是中国最大的一艘极地考察船,自1994年服役以来,有20年的"工龄",如今已是功勋卓著,参加过多次赴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在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更是身手不凡,成功穿越了北极航道,还走通了最难的中央航道。而今年的"雪龙号"归来,更具有别样的意义——在这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成功经受了一次南极大营救。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24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结束,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这次南极科学考察于2004年10月25日开始,历时约150天,航行超过49078千米,破冰累计约24千米,是我国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员经受住了极地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完成了多项科考任务和中国在南极建立第3个考察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次科学考察中,历时63天、总行程3078千米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备受瞩目。2005年1月9日,冰盖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 om e A地区,并开展了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对南大洋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也…  相似文献   

6.
郑宇 《小学生导读》2012,(Z2):70-71
人类对南极考察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域由早期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气象观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海陆空及外层空间的全方位科学考察。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而中国的南极科考为世人瞩目。雪地车压倒美德成"老大"雪地车、全地形车等特种车辆是南极洲科考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中国新款雪地车经过多年使用和改进,牵引力和速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向南极进军     
正2017年2月,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行驶到南纬78°41′罗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学考察船在南极海域到达的最南纪录。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算起,这已经是我国迈入南极的第33年。在南极大陆上相继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四站之后,我国已跻身于南极考察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在南极,科考站的选址可是一件头等大事。当地时间2017年2月13日21时许,一架载着多名科学家的海豚直升机从南极大陆难言岛安全飞回"雪龙"船。至此,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区域为中国新建第5个南极考察站优化选址作业全部完成。"十面埋伏"95%以上的面积均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的南极,是世界上最难接近  相似文献   

10.
南极洲是不毛之地,要进行科学考察,必须首先建立考察站,为考察人员提供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内陆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海拔4087米处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冰穹A也称南极最高点,它和所有经线交汇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工作的李果叔叔,曾经6次去过南极,并曾分别担任过我国驻南极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的站长。在那片白茫茫的冰雪大陆,他吃了很多苦。一次还差点掉进冰缝里,险些"把自己永远留在南极",可是,回想起在南极的生活,这位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极地事业的科学工作者却说--  相似文献   

12.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1985年3月,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六(2)中队的少先队员在全国少先队"创造杯"活动中,提出了在南极设立"中国少年标记"的设想,得到了各地少先队员的热烈响应,师生们共同创意设计了"中国少年纪念标"。  相似文献   

13.
《少年科学》2008,(2):31-35
南极,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南极的了解,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书本的知识和电视的影像上。2007年底,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承载着我国第24次极地科考重任扬帆起航、再赴南极。那么,考察极地意义何在?南、北极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在一个北风渐起的午后,我们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走访极地探险英雄——颜其德教授。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年底,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俄罗斯科学考察船自圣诞节发出求救信号之后,就一直动弹不得。此次雪龙号参与救援,一方面说明中国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展现出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检视中国南极科考在危  相似文献   

15.
[背景材料]1.2005年11月8日,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载着120名南极科考队勇士正式出征,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由此拉开帷幕。2.2005年12月24日,中国第22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队向南极内陆冰盖发起新的挑战,这次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我国在南极大陆建立第三个考察站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南极考察的历史已有100多年。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域由早期为商业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气象观测,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海陆空及外层空间的全方位科学考察。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而中国的南极科考为世人瞩目。雪地车压倒美德成"老大"雪地车、全地形车等特种车辆是南极洲科考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中国新款雪地车经过多年使用和改进,牵引力和速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最美南极     
正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其蕴藏的矿物达220余种。自1985年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大陆,至今已迎来了第33次南极科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3月底,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开始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由13人组成的“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将向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海拔4030米)发起世界首次挑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雪花”走进神秘的南极吧!  相似文献   

19.
南极无人感冒南极洲的气候极度恶劣,时刻变化无常,雨雪交替。令人奇怪的是,我国的300余名科考官兵在南极却无一人感冒,而且在南极外伤很容易好。原因在于冰天雪地的南极是一个无菌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南极展开科学考察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目前,世界上已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科学考察站,为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则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考站,其中以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和俄罗斯的东方站最为著名。 中国是第15个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目前已建成4个,分别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