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形成信息雷同。新闻报道贵在新。这里所讲的“新”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包含着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的与众不同。而要在同题新闻的竞争中做到有意义,就要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将其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运用求异思维,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在公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3.
岳坤莉 《新闻窗》2013,(3):18-19
近些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令人深思: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件或时代人物时,各地媒体往往蜂拥而上,把其"炒"得热火朝天,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传播更佳。这种报道方式,我们称之为求异思维或反向思维。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求异思维又称反向思维。  相似文献   

4.
赵欣林 《新闻窗》2005,(2):28-29
记得曾经有读者对新闻媒体报道中批评人和单位用“某”字代替,提出过批评。而今,这一现象在新闻媒体报道上并没有改观,应该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1月23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对参加江西省“两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说:“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把新闻媒体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这让新闻工作者们深受鼓舞,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实际上是指新闻媒体能通过本身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间接产生经济价值。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体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那么,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如何产生生产力的?怎样正确看待媒体的问题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中,将公安、检查机关对案件的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的,可以说是个带有相当普遍性的老问题,对12种报刊今年五月份刊登的章统计,将公安、检查机关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的,占45%。新闻媒体在报道河南省登丰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模范事迹的多篇章中,有半数以上将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的“侦查”误为“侦察”。  相似文献   

7.
有如春风扑面来--感受2003年"两会"新闻报道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两会”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闻媒体对“两会”报道关注度和力度更高。而由于此次“两会”报道是在中央有关改进会议报道精神的大背景下的首次战役性会议报道,所以,新闻媒体以不同以往的新闻策划手段和方法来报道此次“两会”。 本组专题旨在展示新闻媒体今年“两会”报道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分析和判断这些创新对新闻观念和报道运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这一新闻文体在中国各新闻媒体中广为使用,并在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中,丰富完善及拓展了它的“内涵”及“外延”,对繁荣和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今新闻媒体使用的实际,对深度报道作一系统分类,与广大新闻工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9.
宋好 《新闻三昧》2008,(1):96-99
2007年初,“杨丽娟追星”事件一度成为各新闻媒体热炒的对象,新闻媒体推波助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近期,“华南虎”事件又成为热点话题,在“挺虎派”与“打虎派”的激战中,人们开始反思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而新闻媒体在对这起事件的报道中起着良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围绕新闻媒体赶赴前线报道灾情是“天职”还是“添乱”的争论,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深入一线现场尽快呈现事实真相是记者的使命,报道诸如地震之类的灾难事件更是新闻工作者应尽之职,然而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既履行“天职”,又规避“不可为”之事,则是需要新闻媒体思考和把握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房华  王瑞甫 《青年记者》2002,(12):34-35
主流新闻媒体的内参报道历来具有“党和政府耳目”的作用,这项作用甚至可以与他们的“喉舌”作用相提并论。适应目前转轨变型时期的实际,强化内参报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污名化”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于1963年提出,他认为“污名是一种社会性状,该社会性状将使其拥有者,在其他人眼中丧失其社会信誉或社会价值”.“污名化”往往就是社会赋予某些个体或群体以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进而导致社会的不公正待遇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新闻媒体往往是造成个人或群体“污名化”的先锋.本文运用传播学的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以广场舞为研究视角,分析新闻媒体“污名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提出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去污名化”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1,(6):58-58
我是一只飞蛾 一天深夜,一名男子走进一间牙医诊疗室,说:“对不起,您能帮帮我吗?我觉得我是一只飞蛾。”  相似文献   

14.
慎说时尚     
现在有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动辄称“时尚”,因此有闹出一些笑话来的。杭州某报曾报道的“洋茶入口,龙井洗手”是杭州流行的“新时尚”.就是典型的一例。且不论这种新闻有“客里空”之嫌.单凭信口就说“新时尚”这一点,就未免失之轻率了。把个别现象硬往“新时尚”上生拉硬扯,这是哗众取宠的表现。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大  相似文献   

15.
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今传媒》2013,(11):29-30,39
“烂尾新闻”的产生并非单纯的媒介原因,但是作为新闻“烂尾”的直接执行者,新闻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烂尾新闻”实质上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表现,本文以“烂尾新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媒体问责应当成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并具体分析了后续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被更加重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记者摇篮》2009,(9):28-29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炒”得沸沸扬扬。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的口碑更佳。现如今的报道,或角度奇巧,引人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它们称得上是胜者。其制胜的“法宝”,就是在采写中运用了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7.
每年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历来是作为社会公器和“雷达”的新闻媒体年度重大报道的重中之重。每年“两会”,来自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齐聚北京,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2008年“两会”期间的网络媒体,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彰显了互动、及时和信息海量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和特色,为网民提供一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8.
“福建南平校园血案”报道之后,广东、江苏等地也接连发生了同类事件,同样“富士康连环跳事件”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愈演愈烈。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在报道这类涉及“绝望族”的报道时在新闻内容的采写、版面的编排以及深度挖掘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致使这类事件产生了“维特效应”,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闻媒体应该从职业道德、舆论导向上审视自己,给予“绝望族”更多的人文关怀,避免“维特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从成功发射到顺利回收,无疑是一件牵动十三亿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重大事件。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均连续多天开辟专版、专题“聚焦”和追踪报道此事。然而,对于地方新闻媒体来说,面对发生在国内这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如何与国家级媒体一起参与现场的采访与报道?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晨报》关于“神六”飞天报道的理念与实践的解析,来探寻地方新闻媒体在参与国内重大事件报道上的策略及其意义。地方媒体参与报道国内重大事件的策略笔者通过对多家地方新闻媒体关于这一议题的考察后认为《,…  相似文献   

20.
郭蓓 《报刊之友》2014,(9):54-55
通过对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对摔倒老人的标签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摔倒老人的报道中戴着有色眼镜,给摔倒老人贴上了“碰瓷”、“讹诈”等标签,从而使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带有偏见。这种潜意识成为了“老外撞倒大妈”事件引起逆转性报道的内在依据。文章解析了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标签化建构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去标签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