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在初中物理热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实验所用器材多,实验步骤较烦,所要测定的数据也多,实验过程中总有热量损失,所以实验误差较大。通常实验中尽量减少热量损失,以减少误差。本文介绍另一种减少误差的方法。 课本中的实验是将被测物体(金属块)放在沸水中加热为高温物体,然后与量热器中小筒里的低温水相混合(水吸收热量),现设各物质的比热、质量、温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初三物理课本第三章、第六节详细地介绍了测定物质比热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但同学们在自己动手做此实验时总存在着误差,其产生的原因如何?课本上虽没有谈到,但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水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初三的同学还是可以接受的.下面以测定一铁块的比热为例:设铁块的比热为c1,质量为m1,初始温度为t01.水的比热为c2,质量为m2,初始温度为t02.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t.1.忽略了量热器小筒吸收的热量(设小筒的比热为c3、质量为m3,其温度变化与水相同)若考虑小筒吸热,据热平衡方程式有:Q放=Q水吸+Q筒吸.而Q放=c1m1(t01-t)所以c1=m2c2(mt1(…  相似文献   

3.
比热既是热学的重要概念,又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认真上好“测定物质的比热”学生实验,对于巩固热量、热传递、比热、热量计算和热平衡方程等基础知识,掌握用“混合法”测定物质比热的原理、步骤,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一、自制实验器材 1.收集圆型废洗发精筒和包装家用电器的泡沫塑料制作量热器:用直径约6cm的废筒剪成高为10cm作外筒,用直径约5cm的废筒剪成高为9cm作内筒。用刀片加工泡沫塑料制成:(1)厚力1cm的“绝热底座”  相似文献   

4.
本刊1986年第8期“比热的测定值应比标准值偏大还是偏小”(以下简称“比热”)一文中米文柏同志对比热的测定值比标准值偏大还是偏小问题所做的结论是:放热物质比热的测定值比标准值偏小;吸热物质比热的测定值比标准值偏大。此结论如果在课本中所做实验条件(即:无论是金属块还是液体作为被测者,金属块都是放热物,液体是吸热物)下基本正确,但从“比热”一文的标题与文章结尾的结论来看,似乎作为判断“偏大还是偏小”的普适结论,那就欠妥。为此,下面对比热的测定值的偏差问题作一较为详细的分析。为了分析更全面和方便一些,先考虑量热器小筒吸收或放出热量以及散失热量的两  相似文献   

5.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7.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密度为10^3kg/m^3;蒸发时吸热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识,水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留意水的热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这里举一些在教学中常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识,这里举一些我在教学中常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一、比热教学的困难众所周知,物质的热学性质主要由物质的比热来表示,物体间传热前后热平衡方程的建立,物体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放热量多少的计算等等都依赖于物质的比热。首次学习比热概念是在初中,一般方法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了不相等热量的结果后,为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出了比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1]。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测量金属比热容的新方法,利用电阻丝产生的热能,使量热系统内待测金属块、搅拌器、内筒、蒸馏水等吸收热量,由于绝热系统所放出的热量等于系统内物质所吸收的热量,根据热平衡方程从而求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其相对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1.
热学试题是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新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运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现用几种特殊方法例析。 例1 铜的比热是铅的比热的3倍,现有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铅块升高的温度的  相似文献   

12.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郝恩裕老师所写的“比热”与“热量”的区别一文 ,本人也认为郝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 ,课本中的表述的确有欠妥之处 ,它很容易引起像郝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让学生出错 .而郝老师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中的“也等于它的比热”改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比热”,本人认为不妥 ,因为比热这一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是有单位的 ,任何一个不带单位的数值不可能与一个有单位的量相等 .课本中对比热的表述是这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相似文献   

13.
[情境描述]在一节“比热”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得出了比热的概念后,我例举了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随后提问:“绍兴的纬度与千岛湖差不多,为什么夏天在绍兴我们觉得炎热难耐,而千岛湖却较凉爽呢?”大家讨论后一致得出:“因为千岛湖水多,水的比热比砂石、泥土的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较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相似文献   

14.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为100℃(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固(结冰)时会放出热量;比热大、质量相同的物体当降温或升温时将放出或吸收较多的热量。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水的热学知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预习.比热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潮___,是物质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_值,它跟物质的___、___、___及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2某固体质量为m1,比热为c1,温度从t01降到t时,放出热量Q放=一——。液体质量为m2,比热为c2,温度从t02升到t时,吸收热量Q吸=___。3.高温固体与低温液体混合,固体将___,液体将_,且Q放_Q吸___。应用混合法,知液体比热,可测固体___;知固体比热,可测___比热。4.利用混合法测物质比热的主要仪器是量热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构成。其中___、___是热的不良导体,可防止_…  相似文献   

16.
第三章热量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要求热量和比热是热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就是在简单热现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热量和比热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本单元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热量的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给水加热的分析,引入了热量的单位“卡”。由于物体降温和燃料燃烧都可放出热量,教材又从实例出发引入了燃烧值概念及其单位。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同物质的多少和温度变化的大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热学属性有关。教材从“1克别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这个问题出发,并通过实验的分析,引入了比热的概念和单位。教材列出  相似文献   

17.
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常因操作不慎给所测定的比热值造成偶然误差。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定性分析一下不规范操作对所测比热数值的影响。分析的依据是混合法测定物质比热的原理所遵循的热交换式Q_吸=Q_放,设待测铜块的质量为m_1,比热为C_1,初温t_(01),量热器小筒内所盛水的质量为m_2,比热为C_2,初温t_(02),两者混合后的温度为t,将这些数据代人上式后,经整理可得待测铜块的比热的测定值为:  相似文献   

18.
根据“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热学部分要使学生建立热量的初步概念;掌握热量的单位、燃烧值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比热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会用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平衡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混合法测比热的原理,会用量热器测固体物质的比热.对于分子热运动、热能、物态变化、热膨胀、热传递则要求一般了解.为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了解上述要求,我们编了如下练习题,(注:有※号的表示选作).一、填空题:1.在15℃的室内,放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把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则温度计的读数是().2.0℃的水和0℃的冰,他们的冷热程度是:().(冰大、水大、或相等.)3.500克水,温度由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  相似文献   

19.
一、没有正确理解比热的概念例1 有人说,物质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也会越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解由公式C=Q/m△t可知,比热与吸收热量成正比,与温度的变化量成反比,因此,上述说法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一、热量定义的种种说法 有人常用Q=mc(t-t_0)来定义热量。其中m是质量,c是比热,t是末温。用该公式来定义热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但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因为比热是用热量来定义的,这样就等于用热量来定义热量。另外该过程对等温过程是不适用的,因为等温过程比热是无穷大,而t—t_0等于零,这样在等温过程吸收的热量是0×∞,这是无意义的,没有确定值,但在等温过程中吸热是有确定的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