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聪聪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18-122,129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影响体育教师资源的顺利补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多元认知使得其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呈多元化倾向和功利化趋势;15%左右的学生"后悔"自己所选专业,尤其是大2学生,"有些后悔"、"非常后悔"的学生分别占14.63%、6.71%;仅有37.3%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体育教师"作为其职业;75.2%的学生表示:在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职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其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进行探讨,进而了解休闲体育学专业在河南省的开展现状,指出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有关建议,旨在为休闲体育专业探索完善课程设置的方法和途径,为河南省的休闲体育教育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内容上可分为信义、交际、性情、学业、喜好、成熟、志向、自纳、家庭、容貌等10个维度。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的5个主因子: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目标自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男女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并不显著,而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在自我否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消极自我概念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既重视"常态"又重视"发展"的角度,用自编《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5个维度的7个项目上。体育专业大学生随年级的增长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增加,三年级学生较二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有显著的提高,这与体育专业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有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5个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5个项目涉及4个维度,分别为:成功体验与控制感,环境适应与控制挑战,表现自我,自我接纳和认同维度。  相似文献   

5.
武汉体育学院积极建设休闲体育公共产品供应与休闲体育科技攻关、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休闲体育实践平台。不断加强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调能文会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与就业指导,校内外相结合,采取实践基地校企共建机制,加强学生实践指导,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年休闲消费状况、体育体闲的频度、场所、态度和动机等方面对河南省居民体育休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评估河南省体育休闲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河南省体育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年休闲消费状况、参与体育休闲的频度、进行体育休闲的场所、体育休闲态度和动机等方面对河南省居民体育休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体育休闲市场发展状况探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发展河南省体育休闲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于贵身  翟方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38-38,41
通过对河南省体育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动机、报考的研究方向、院校及所在地区情况的调查,了解河南省体育专业学生考研现状,为2005年河南省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信息,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数据统计处理等方法,从就业需求与满意度、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和就业中存在的知识技能问题等角度对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该专业学生就业需求,并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不同特色的专业知识、技能方向等方面提出休闲体育专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山东体育学院为研究对象,利用改编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山东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属于一般认同,并且在性别和年级等自变量量上表现出差异。此外,研究在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体育学院学生提高专业认同感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利利 《体育科技》2020,(6):105-107
从国家政策、社会背景、文化环境、高校培养、学科特征以及学生因素等六个方面阐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认为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其发展迅速,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拓宽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直接或间接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诸多优质就业岗位,二是能引领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科建设,推动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改革,三是可改变社会大众对体育专业及学生的刻板印象和狭隘认知,为体育专业毕业生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健康中国的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的休闲体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使学生们具有更高的素质与水平。此外还要求学生们系统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从而培养出具备从事休闲与健身指导、户外运动与体育俱乐部经营和管理、体育旅游与赛事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张国蕊  夏江涛 《体育师友》2023,(1):43-45+51
以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为例,从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对课程类休体项目的满意度感知角度切入,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IPA分析法,调查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对课程类休体项目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基于IPA模型构建19项各类休体项目的重要性-满意度IPA模型,分析IPA模型内优势区、改进区、机会区、维持区四个区中各项休体项目的学生感知情况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研究给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类休体项目设置与教学提供可借鉴的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设立科学、合适的休闲体育活动专业课程类休体学习项目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12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身体自我特点。结果表明:男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女生;乡村来源学生的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城镇学生;非体育专业间学生身体自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或次数越多,对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越积极。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6,(6):86-9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消费社会和生活风格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梳理现代女性体育消费方式的演变,解读现代女性体育消费的基本特征,以寻找现代女性体育消费的趋势,并提出引导女性体育消费的对策建议。认为:现代女性体育消费目的在于建构差异,在塑身、休闲、观赛和体育用品的消费中获得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尤其是自我形象的认同。现代女性体育消费者虽然受到消费社会文化的控制,不能完全自我表达,但也具有了更强烈的主体性。引导现代女性体育消费,要善用感性营销去使每一个女性体育消费者的感性面显现,要注重亚文化营销,让体育成为每个现代女性日常生活中被真诚对待的一种文化形式、一种生活风格。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的动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阶段变化过程,其发展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处于不同的阶段,其动机因素也各不相同:个体没有达到动机阈限,处于无动机状态,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行为前意向阶段;个体达到动机阈限,外部调节和内摄调节发生作用,主要表现在休闲体育行为意向阶段;个体达到自主阈限,进入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成为休闲体育行为准备和行动阶段的主要驱力;个体达到内部回报阈限,就会激发内部动机,主要作用于休闲体育行为保持阶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休闲体育协会是大学生为完成独特的体育指标、在闲暇时加入同一体育协会而组织起来的群体.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对休闲体育协会的大学生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参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性别差异对参与动机的影响、个人满意度对自我提升的肯定等方面着手调查研究,了解江西师大学生休闲体育协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能促进南昌市大学生休闲体育协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体育锻炼行为理论为依据,以陕西省高校参加体育休闲锻炼的女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建立了陕西省女大学生参加体育休闲锻炼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锻炼动机、导致较高的自我效能,证明了体育休闲锻炼动机与自我效能性对女大学生个体特征有明显的传导作用。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动机的提升、女大学生对自我效能性的认识的增强有利于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承诺(锻炼坚持)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休闲体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公务员闲暇时间的休闲体育将是未来社会公务员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针对河南省公务员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进行了几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960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参加课余训练队、体育社团和普通学生组之间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参加课外业余训练队的学生在生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4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组学生;参加篮球、跆拳道、铁人三项和田径业余训练项目的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表现上存在差别,其中,球类项目对自我概念促进最明显;参加体育社团学生在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足和自我行动4个维度上优于普通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组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上要优于不锻炼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