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校冲突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家校冲突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是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家校冲突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合作的权责上划分不明确、家校互动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家庭与学校对利益共同体的认识不足、家庭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分歧和家庭与学校在情感上没有相互信任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都是造成家校冲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对于家校冲突的解决和预防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交软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家校双方更易产生冲突,主要表现为微信群成为教师转嫁教学任务与责任的渠道、教师与家长地位不平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文章结合冲突主义理论分析微信互动实践视角下家校冲突的成因,提出明确家校责权、优化微信群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化策略,有效解决新媒体时代中存在的家校冲突,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目的性抽样对5个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和教师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个案观察,并对家长、教师及校方相关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焦点小组访谈,以了解家校冲突的前因后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对3个个案进行个案管理,为其提供直接服务,进行实践探索性研究;最后,对资料进行编码整理与分析。对特殊儿童家校冲突的产生原因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1)特殊儿童家校冲突是家长和教师基于特殊儿童的问题互动的结果,具体原因包括特殊儿童自身的问题行为,家长否定、补偿和焦虑等心理以及学校教师能力与资源的欠缺;(2)特殊儿童家校冲突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合作阶段、博弈阶段、停滞阶段、冲突阶段、冲突结果。(3)据此,提出特殊儿童家校冲突社工介入的三大路径,在合作阶段注重冲突预防,博弈和停滞阶段注重个案管理,冲突和冲突结果阶段注重冲突调解。通过实施个案管理,发现其对冲突的预防和化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冲突预防和调解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家校冲突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能够为我们反思与改进家校合作提供契机。导致家校冲突的原因是多元的,不可一概而论:有利益冲突,有权力冲突,有角色期望与感知的冲突,有沟通冲突。应对之策:修正观念偏差,采取差异化的家校冲突应对方式;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平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家长的教育参与权;提升家校沟通质量,重建教师和家长的信任关系;完善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开展家校沟通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5.
家校冲突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家校冲突中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家校合作观念、拓展家校合作内容和方法、建立家校合作信任支持系统,从而形成素质教育中的家校合力。  相似文献   

6.
刘莎  邓洁 《科幻画报》2022,(8):203-205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面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共育是保证学生全面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地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从学生各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求。因此,家校共育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开始增多,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家校共育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地显现出来。通过调查了解,笔者发现现阶段家校共育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观念冲突、责任划分冲突以及家校合作形式单一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家校共育开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80):8-9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呢?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笔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家校冲突现象折射出文化变迁背景下的家校价值观冲突。随着社会价值观的“脱域”与全球化趋势,学校价值观具有“保守”取向,家庭价值观具有“变动”取向。本研究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的视角,对比了学校价值观的“守”与家庭价值观的“变”,发现家校冲突集中在权力距离维度和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从文化变迁的视野来分析家校冲突的根源与实质,能够超越家庭与学校的某些“对抗性”预设并对家校冲突进行前提性反思。家校冲突或不可避免,但教育反思与家校合作,则是化解冲突的良药。  相似文献   

9.
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消极的学业情绪则会对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家校冲突中的学业情绪进行案例分析,并解读家庭、教师、班集体及个体对家校冲突中的学业情绪的影响,发现缓解家校冲突、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节情绪本身及改变认知评估有助于调节消极的学业情绪。因此,探寻家校冲突下的学业情绪的治理路径,可以为学校、教师、家长、相关部门防治家校冲突中的消极学业情绪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青岛市中考制度的改革,学校迫切需要完善家校合作制度,为了加快"减负"政策下家校合作制度建设,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通过研究青岛市H中学"减负"政策下家校合作的实施概况和发展进程,总结出该校家校合作反映出的个别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人的...  相似文献   

11.
家校合作是家校关系发展的趋向,但家校合作模式遮蔽了家校关系中家长与学校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冲突.通过分析家校合作概念,解构其间的权力关系,发现掌握了更多资源与制度化权力的学校控制了家校合作的动向,也使合作难以达成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原本由于经济、文化条件处于不利状况的家长会因为家校合作中面对教师和其他家长时处于弱势而加剧处境不利,最终影响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的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践中,笔者通过优化共育理念,探寻共育方法,真诚委婉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提升家校共育效益,营造积极、和谐、奋进的家校共育的氛围,彰显出家校共育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任秀婷 《林区教学》2023,(8):104-107
家校冲突是指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由于双方责权不明、价值冲突、制度匮乏、权威消解等问题,而导致言语、心理、行为出现干扰、分歧、对立的利益博弈现象。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切入点,重新对家校冲突的现状进行原因剖析,进而为缓解家校冲突的现状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家校共育”一词不再陌生,它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正是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所处学校和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分析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特点,以“沟通”为中心,为更好地实现中小学“家校共育”提出一些简单设想。  相似文献   

15.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家校沟通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为了解决家校沟通中存在问题,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关心、热爱每一位孩子,针对家校沟通中的常见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使家校沟通达到最优化,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李长兴 《成长》2020,(4):110-110
笔者通过论述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家校沟通中双方要以孩子的发展为目标,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老师和家长要相互尊重,建立高效的合作关系,定期就孩子问题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和家长的良好沟通是这一合作的重要环节。新手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通常会因为经验不足难以应付。本文旨在通过对家校沟通常见问题的分析,来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钱晓敏  范勇 《中学教育》2022,19(1):54-62
家庭作业是连接家校的重要桥梁,也是引发家校冲突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家庭作业检查为切入口,分析冲突中教师的行为与动机,查探教师实施家校合作活动的能力和态度,并以此提升家校共育实效。通过对我国东部某S市820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1)教师应对家校冲突问题的行为表现总体较好,主张对话化解冲突。(2)教师对待家长个人意见态度矛盾,徘徊于"服务提供商"和"专业人员"身份定位之间。(3)教师认可作业检查的本质在育人,但部分教师动机水平较低。(4)教师关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赞同家长灵活参与作业检查。对此,学校需要建立机制,提供有效支持与指导;教师需要与家长有效对话,积极承担教育职责;家长需要信任教师,有效发挥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教育成效,学校会积极提倡家校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研究发现,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低水平的冲突,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直接的负向影响,还会通过情绪耗竭的作用对教学积极性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不过,家校冲突对教师的研究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教师编制会反向调节家校冲突对教学积极性和情绪耗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究“以校为本”的农 村初中家校合作模式,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必须“以校为本”,建设“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机构,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构建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家校合作的过渡。通过这种探讨,最终使家校形成一种信念,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家校教育,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