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1.弧线轨迹倾斜跑这是根据助跑的要求而言。教师进行讲解时,第一,要向初学者阐明弧线助跑的作用是为起跳做速度上的准备;第二,解释为什么要采用弧线助跑:助跑时,身体重心相对比较高,由倾斜转为垂直起跳的一瞬间,能增加垂直向上的起跳力量与速度;第三,说清怎样进行弧线助跑:助跑时,身体向内倾斜,重心高,富于弹性与节奏。特别强调最后三步速度越来越快与步长越来越短的关系。只有弄清以上三个问题,才能使初学者从根本上了解弧线助跑的特点。让学生心领神会,学生就会把理论变为自觉的实践练习。2.切线放脚做起跳这是一个技术细节上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跳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弹跳力、起跳速度、助跑速度和协调性四个方面。良好的弹跳能力及高速助跑快速起跳,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跳远运动员身体训练特点反复探索、实践,在训练过程中经常采用以下练习,实践证明它们对增长运动员弹跳力、提高运动成绩效果显著。一、重复练习示例 1.上下小凳,两足交替蹬起(如图1)。每次10-15次,重复2-5次。 2.单腿左右交叉跳前进(如图2)。每次前进30-40米,重复2-5次。 3.三级跳或多级跳。 4.助跑3-5步做起跳。  相似文献   

4.
<正>三级跳远着地技术教学步骤:原地上一步者的动作模仿;走动着的动作模仿;行进间的动作模仿;跨步跳的动作模仿。要点:以脚后跟先接触地面,滚动至全脚掌脚着地。身体重心顺势向前移动,着地动作自然,接近走和跑的着地动作。单足跳与跨步相结合教学步骤:2~4步助跑跨步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40米;2~4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4~6步助跑单足跳连接跨步跳连续做60米。要点:可采用单臂和双臂摆动,两臂和摆动腿注意前后摆动,起跳腿蹬地后屈膝  相似文献   

5.
跳远起跳最佳效果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起跳的腾起水平速度(在一定腾起角度状态下),而起跳腾起的水平速度来于助跑的质量,其中主要表现在起跳前几步助跑的速度、节奏和助跑技术。通过教学实验,反映出无板助跑起跳练习对起跳前几步助跑的速度感、节奏感的效果比有板起跳练习的效果要好,这对形成起跳的最佳效果无疑是有积极的影响。从而可以加大起跳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通过的水平距离,它对提高跳远运动成绩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5级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起跳腿跳深摸高、起跳腿跳深跳远等5项练习被公认为发展跳远起跳力量的方法;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是与跳远专项非常接近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跳深跳远练习可以促进运动员提高积极着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男子排球比赛前8名队伍中的16名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专项移动、助跑、起跳等活动形式所表现出素质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中国男子排球培养高水平副攻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效率性的素质训练参数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排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在各队中身材最高,与世界高水平副攻运动员身高相比差距不大(相差3.09 cm),但体重与世界男排副攻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相差9.15 kg);2)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攻时运用1步助跑次数最多,2步助跑次之,3步助跑最少。运用单脚起跳少,3步助跑次数少是助跑的主要特征;3)比赛中防守反击后撤、扣球助跑步数中,表现出后撤和助跑的1步步数大于2步步数(第5局除外),没有3步助跑的主要特征;4)拦网移动特征是向两侧移动多,主要在场地内侧移动并位起跳拦网。移动时表现出采取先转体,面向进攻方向,与扣球时的助跑起跳动作相似的移动、起跳特征;5)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起跳特征是,拦网起跳次数最多,扣球起跳次之,发球起跳次数最少;6)副攻运动员发跳飘和跳发球时表现出均采用两步助跑加起跳的特...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尽管目前在背越式跳高的具体教法和手段的运用上不尽相同 ,但在教学的走向与程序方面 ,主要表现有 :1)助跑→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完整技术的顺向教学程序 ;2 )起跳助跑 1~ 4步起跳→过杆落地助跑 4步起跳的完整技术的中间突破教学程序 ;3)过杆落地→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完整技术的逆向教学程序 (表 1)。上述 3种不同程序的教学孰优孰次 ,迄今尚乏充分的依据定论。表 1 各种《田径》教材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分类及内容一览表类别教 学 步 骤第 1类1.使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2 .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3.学习和掌…  相似文献   

9.
一、“逆向学习法”的程序与手段“逆向学习法”是通过反向的顺序对背越式顺向教学程序改为由后向前进行教学。1.学习过杆。利用踏板做原地背对垫子的过杆练习(用皮筋代替横杆)。2.学习过杆和起跳结合技术。一步起跳背越过杆练习三步、五步起跳背越过杆练习。3.学习弧线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采用不同距离、不同弧线、不同速度的助跑练习体验;通过体验、讨论、归纳确定适合自己的助跑距离、弧线、速度。通过多种练习,体验助跑和起跳结合的感觉、特点,课上学生分组或集体进行分析,教师结合学习情况进行讲评。4.学习完整技术。在完整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2.
起跳时的摆动腿技术是跳高技术的重点,也是技术难点。良好的摆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跳高训练法”一书中将其总结为以下5点:(1)可以提高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H1;(2)迈步放脚时由于摆动的作用,可减小水平速度的冲击力;(3)向上的摆动反作用力可以加大支撑反作用力;(4)摆动动作的突停,其制动惯性力可增大垂直速度;(5)摆动动作是完成起跳动作的先导,是身体腾起后绕纵轴旋转的动力。可见,摆动技术在起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训练实践中我们应该选择有效手段加强摆动腿的技术训练。一、合理的摆动腿技术特征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在起跳腿尚未…  相似文献   

13.
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着地方式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1.1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身体重心水平初速度的影响 助跑进入最后一步时摆动腿着地瞬间相对较大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对于保持助跑速度进入起跳是有利的,同时,直接影响人体的水平腾起初速度。这是运动员积极快速正确有效地完成助跑技术动作的结果。而相对较小的小腿着地角和着地髋角是由于运动员在摆动腿着地瞬间有意无意地为起跳做准备而降低重心所造成的,这种方式在摆动腿着地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制动,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时期导致水平速度出现过多的损失,从而造成进入起跳阶段时的水平速度及腾起水平速度的下降,严重影响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4.
1 影响起跳速度的技术因素 1.1 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的作用大于70%,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度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跳远助跑不仅是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高速助跑中与跳踏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发挥垂直速度,保证有较大的腾起角和腾起初速度。因此技术上要求控制好助跑最后4步步长的合理变化。助跑最后4步,最好仍以前面相同的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拍摄和解析、实地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董子昂进行研究。认为,(1)其技术特点为:助跑最后2步步长稳定、步速快且保持能力强和质心不断升高;起跳过程中H0与H1较高,起跳着地时已获得向上的垂直速度,起跳时间短;起跳腿着地膝角较大,腿部肌肉弹性和超等长收缩能力出色;摆动腿摆动速度快。(2)其技术不足为:助跑速度、节奏和点位不稳定;起跳腿支撑能力差;起跳阶段速度转化率低,垂直速度慢、腾起角小和质心垂直工作距离短;过杆经济性差。(3)其失败跳次成因为:助跑速度过快超出自身可控范围;助跑节奏和助跑点位发生改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降低;摆动腿摆速降低,离地时刻折叠程度和制动高度不充分;起跳腿蹬伸幅度小,离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未充分伸展。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建议:(1)助跑阶段训练中,在提高助跑速度前应先评定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注重助跑节奏、助跑点位及助跑稳定性;关注髋关节在助跑过程中的相对位置。(2)起跳阶段训练中,除训练运动员起跳腿支撑能力和蹬伸能力、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和高摆制动...  相似文献   

16.
一、第一跳跳不起来 1.产生原因 A:起跳腿上板时,身体和髋关节没有积极前送. B:上体过分前倾,起跳蹬伸太晚. C:急于做空中交换步动作. D:助跑速度太快,上板起跳时未能控制好动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8名优秀男子大学生跳远运动员最后2步助跑和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发现我国大学生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在助跑倒3步中就开始下降,最后2步中水平速度大幅度下降,不能保持已获得的水平速度进入起跳.起跳过程中最大缓冲膝角小,缓冲阶段相对较长,重心移动扇面角较大,起跳速度慢,通过起跳获得的重心垂直分速度较低和腾起角较小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男子跳远全程助跑阶段划分。方法:采用录像拍摄解析法和测试法获取男子跳远运动员全程助跑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1)运动员助跑中身体质心高度逐渐提升,并在倒数第17步和倒数第6步出现转换点;2)运动员起动后支撑时间逐渐减小,腾空时间逐渐增大,支撑腾空时间在倒数第17步出现第1交叉点;3)运动员起动后趾-板距离标准差逐渐增大,在倒数第6步出现最大值,该步之后趾-板距离标准差逐渐减小;4)运动员起动加速后最初的4~5步中能产生较高的水平力,随后水平力骤减;5)阶段1中,运动员着地距离短、着地胫骨角小、躯干前倾幅度大,离地距离长、离地角度小,便于加速。阶段2和阶段3中,运动员着地胫骨角增大、着地距离延长、躯干前倾幅度减小,离地距离减小、离地角增大,制动力增大。结论:男子跳远全程助跑可分为起动加速、途中跑和准备起跳3个阶段。起动加速阶段减小躯干角、着地胫骨角和离地角,增大离地距离有助于加速;途中跑阶段和准备起跳阶段逐渐增大躯干角,提高身体质心高度,有助于提高“扒地”效果,提高跑速。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系统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H1和H2低于对方,其差距在于: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  相似文献   

20.
图1: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起跳腿向起跳点迈伸,身体重心处于助跑阶段最低点。图3~5:起跳腿着地,缓冲,摆动腿膝稍内扣并快速向上摆起。图6~7:摆动腿继续上摆,两臂同时配合上摆,起跳积极蹬伸,以保证向上起跳的效果。图8~12:起跳腾空,背向横杆,髓部充分展开,髋部移过横杆后,双脚和小腿积极上举,以助越杆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