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效果“   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教学效果的.   一堂课结束了,它的效果如何?我们总会很自然地想到:学生该掌握一些什么?掌握了什么?譬如一堂语文课,学生经过这堂课的学习,识了该识的字,懂了该懂的词,记住了该记住的知识,理解了“该“理解的问题,于是谓之“教学效果好“.与这种好的教学效果相伴随的,是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分数),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一定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教学质量高给教师带来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给教师以激励,于是他们继续为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   ……  相似文献   

2.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是什么?有的说,看一堂课是否成功,就是看你是否把学生讲懂了。也有的说,一堂课结束,要看学生记不记得讲课内容,记得了就叫成功,否则,就是失败。还有的说,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在于一个“用”字。“懂、记、用”,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论,是有区别的;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又有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3.
"人文"的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六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是啊,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位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滴,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儿,不断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  相似文献   

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课,要讲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心中有数,这就是预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充分的预设.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一、学生自己评价与互相评价相结合1.自评。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如,每上完一堂课,我们就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另外,我们还鼓…  相似文献   

7.
<正>一堂课是否成功,不在于老师发挥得多么精彩,也不在于课堂气氛多么活跃,而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这才是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过这种体会,有时课堂气氛很热烈,学生参与度也很高,但下课后呢?再过一段时间呢?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记住了多少?这需要老师认真反思。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小组讨论内容要合理"高效课堂"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显然,小组活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学实践,每上完一堂课,我经常让学生反思:“这堂课我学会了什么?怎么学的?”“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有什么好的建议?”。更侧重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如“我明白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苛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我们应该明白,没有情感支撑的语言只是一种苍白的符号,没有情感流淌的教学只是一种冷漠的训练。每一堂课都是学生生命中的唯一,向前走去,就永无回头的可能。这一堂堂课串起了他们生命中幸福的童年,鼓起了他们远航人生理想的风帆。那么,是什么让学生感到幸福?又是什么鼓起了学生高昂的理想?一句话,是情!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呈现,也并不只是一次精彩的讲演.衡量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并不是以你的演讲是否精湛,是否具有艺术性为标准的.我们要关心的是它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学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学生,他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二是教师,他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桥梁;三是知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知识系统的特点等,但是往往在我们的教学中,这几个因素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显著改变的,比如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的特点等都是已经确立的,但是教师可以  相似文献   

11.
时下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喜欢在文本内容的呈现上、课堂的组织形式上大做文章。许多语句和段落一读就懂,可他们却要设计出精美的课件来辅助学生理解,或者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翻来覆去地“感悟”。一堂课看似行云流水,以学定教,其实“教”和“学”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此的热闹而颓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却缺少言语素养?静而思之,就会发现,症结就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由于忽视了文本内涵的挖掘,不加选择地扩大其外延,使丰富的文本资源白白流失了;由于忽视了必要的教学引导,过于迎合学生的阅读感悟,使理性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句一句带学生唱乐谱,以为这样会省时、省力,学生也容易掌握。其实,教师的范唱如同“拐杖”,一旦学生离开这根拐杖,就什么谱也唱不准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执教者这种识谱教学方法的不正确,从而使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掌握识谱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付慧清 《江西教育》2004,(18):32-32
说起“没问题”,我便想起了老师们下课前常对学生说的两句话:“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多多,难怪很多老师课后大呼“没想到、没想到”。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据《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认识正负数"的内容,在新课标出台之前,是安排在初一教学;新课标出台之后,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将其安排在五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能否接受这一内容?教学效果又有何区别?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学这一内容在目标定位上又有何区别?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获得了一些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敏 《现代语文》2013,(8):59-61
一堂课从哪儿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了解学情便是我们教学的第一步。那么,何谓学情?学情指的是学生的"现状是什么",与"应该是"或"必须是"之间存在的差距有多少。例如他们懂了什么,能读出什么,有什么不懂,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上述这些都是实际教学中最本真的学情,也是最珍贵的学情,把握住它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便能准确定位教学起点,让语文学习由"被驱动"走向"自我驱动"。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依赖于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材,现行新课标教材图文并茂,为教师上好及学生学好一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组织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左右了一堂课的成败。上好一堂课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相似文献   

19.
物理难教难学.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指导方法少”等情况.学生中普通存在着“听听道道懂,做做道道错”的情况,其结果是学生不仅基本概念、规律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思维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概念、规律,把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询问学生,本节课是否“懂了”或“会了”。学生有时回答“懂了”,有时回答“会了”;而这简短的回答,反映了什么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