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2月初,我去燕南园63号看望魏老,进了他的卧室兼工作室.这是一间小小的房间,紧靠窗户一张大写字台.座椅背后贴墙放一张单人床,褥子厚厚的,几床大被子平铺在上面,高出床面很多很多.更令我吃惊的是,床两头一头有一个又高又大的火炉子.没想到魏老如此怕冷,他身体是多么虚弱啊!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六月,我的博士论文——《探索辨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计划”(对<哲学笔记>的沉思)》顺利地通过了答辯。在近三年的博士研究生期间,我还在《哲学研究》、《北大学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丛刊》等理论刊物下,发表了二十来篇学术论文(其中部分是与其他同志合作的)。饮水不忘挖井人。我忘不了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忘不了各方面师友对我这样一个后来者的扶持,更忘不了我的导师黄楠森教授呕心沥血、循循善诱对我的培养。使我受益最深的是,黄楠森教授不仅是一丝不苟的严师,而且以学者的宽厚的胸怀鼓励我在学术领域里有所开拓、有所创新,包括发表与  相似文献   

3.
王景 《教育文汇》2009,(10):3-5
转眼间,我和妻子从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哲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一年有余。回想起三年的读研生活,值得回味的东西太多。如画般的校园,厚重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倾心交流……这一切都已成为我内心深处的美好记忆。  相似文献   

4.
1991年7月,我和老邴、老孙相聚在加拿大萨斯卡吞第八届国际油菜会上。老同学多年不见,感慨良多,其中之一是:“道耐确实不错!” 基思·道耐(R.Keith Downey),加拿大萨斯卡吞农业研究站副站长、油料室主任。 国际油菜盛会居然选在这小小的偏远的萨斯卡吞召开,只因为这里出个个道耐。 那是1986年8月,弟二届中加油菜会议在西宁召开时,我见到了道耐。当一眼看到三个气宇轩昂的外国专家时,我略感紧张,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思考着第一句英语怎样开口。我这边略一犹豫,那边已有人向我微笑看说“嗨!”接着他跨前一步,向我伸出手来道:“你好!我是基思·得耐!”啊,他就是道耐! 1987年5月,我来到加拿大萨斯卡吞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5.
好久没有写轻松愉快的东西了,但看到“我眼中的导师”这几个字时,心里不禁一亮,眼前掠过吴老师的一抹“招牌”笑容。我的导师是吴志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第一次见到吴老师是在一次论文答辩会上。答辩快结束的时候有个人匆匆走进来,衣服皱皱巴巴,身后还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一甩一甩的——仔细一看,是一条USB接  相似文献   

6.
李海 《神州学人》2008,(3):42-43
我的导师中井教授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总以一种对学问的执着来鼓舞和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7.
再次改版后的"作文看板",现在和大家见面了。本期"作文看板"的四篇文章,邀请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四位同学进行点评。同学点评同龄人的文章,是个愉快的过程,既可相互学习,又能相互提高。其中可圈可点的,是这四位同学对其点评的认真态度,以及虔诚拜读他人作文精神内核的诚恳。他们努力挖掘作文的"宝藏",奉献给读者。那是他们  相似文献   

8.
彭君 《青年教师》2008,(3):63-64
幸运之至,能成为导师的学生。导师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名普通而特别的教授。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北师大所有  相似文献   

9.
心灵捕手“老师,我和男朋友分手了。”带着些许的哀怨和无奈,我在电话里向老师倾诉着,俨然电话那边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家里再多住几天吧,家里凉快。”老师嘱咐着。在当下“老板”之  相似文献   

10.
鲁白 《科技文萃》2001,1(1):56-57
10月10日早上,我在去办公室的路上从汽车收音机里听到,我的博士后导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神经生物学家保罗·格林加德教授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马上往他家打电话,却发现电话录音带已经录满。再打电话到他办公室,秘书说正有很多人来电祝贺。我只好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向他祝贺。  相似文献   

11.
正又是一年开学季,我那可亲可敬的班主任,您在远方可好?追忆往昔,泪眼朦胧,情不自禁。我上师范学校的第一年,听说您就走了,心痛、焦虑、无眠……,曾经那个在讲台上满腹经纶、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是啊,那个热爱生活,工作勤恳、朴实无华的班主任王老师走了。可是一切还是那么记忆犹新,至今您讲课的样子,教导我们的神  相似文献   

12.
一想起我初小时的生活,孙梦星先生的影像便亲切而又生动地来到我的眼前。孙老师,家境贫困,科场失意,  相似文献   

13.
陈先生之为人和他的教学方法,与他的为学有些相似。他平时不苟言笑,衣履整洁朴素,讲究严谨踏实,不够灵活,缺乏亲和力。他上课时正襟危坐,按照事前准备的提纲,字斟旬酌地讲,显得枯燥而无风趣。对他的这种教学法,同学们在课外有些闲言碎语。  相似文献   

14.
导师是研究生求学过程中最为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同行者,师者,传道授业,为人师表。学识的传导、治学的精神和做人的准则都可以为后学树立典范,影响致远,学子与导师也会在一事一物、一教一学间累积出点点滴滴的情谊。本期选取了一组有关导师与我的文章,皆为记述导师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中与学生在一起的往事以及对青年学子产生的影响。尊师重教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随本期关注一同感悟师恩。  相似文献   

15.
一想起我初小时的生活,孙梦星先生的影像便亲切而又生动地来到我的眼前。 孙老师,家境贫困,科场失意,六十多岁了,不过是一个空名“秀才”。然而这一切,并未泯灭他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他的村子——诸城孙家黑龙沟子,距我村(臧家庄)有二三里路。每天,他早上来,从家里带点干粮——几卷煎饼,或是一张烙饼,就一点咸菜,算是一顿午餐了。下了班,我们帮他劈点柴,生个小炉子,烧壶开水,吃口热饭。对这种生活,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教功课,最拿手的是国文。那些反映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年逾古稀的著名数学家李森林教授和他的“泛函微分方程”学术梯队在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还为国家培育了一批高质量的数学人才。共中,李老的博士生吴建宏,就以不同寻常的努力,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果。几年里,吴建宏在国内外数学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专家们认为他在泛函微分方程领域等七个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开创性的成果。日本著名数学家吉泽太郎教授来校讲学期间,称吴建宏是“优秀的博士”。他也应匈牙利鲍利埃数学研究所和第十一届国际非线性振动会议主席Fakas教授的邀请,于1987年8月前往匈牙利进行讲学访问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其后,又应邀去美国孟菲斯州立大学访问1年。  相似文献   

17.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四年制研究生倪以信、理论电工专业四年制研究生罗飞路以工学博士学位,开创了清华大学培养博士的新局面,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我们请两位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就博士生培养谈些看法,现整理如下,供同志们参考,希望同志们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听到胡振华先生的名字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新疆伊犁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时 ,第一次见到他本人是 80年代后期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 ,而真正地接触到他是从90年代后期我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开始的。“百闻不如一见” ,在没有见到胡振华教授之前 ,只知道他是研究柯尔克孜语和《玛纳斯》史诗的学者 ;见到之后 ,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学者 ,而且是一位谦虚热情、平易近人的长者。当我在胡振华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了 3年博士学位之后 ,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位为人师表的好导师。因材施教 ,各尽所长…  相似文献   

19.
关于自己的导师,达是研究生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之一。我的导师——丁(忄敬)教授,大家都习惯称他为丁先生,现任北京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爆炸与冲击”杂志主编等职。他是我国爆炸力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我慕名投师,1985年考上丁先生的博士研究生,经过两年的接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已不再是导师的名望、地位和众多的头衔,而是导师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学术造诣、治学方法和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不少博导有很多禁忌,让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心生畏惧。而顾明远老师给我的感觉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在他的身边你可以从容自如,甚至率性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