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浙江电视艺奖评选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电视艺综艺节目类一下冒出6个节(会)开幕式艺晚会,这些晚会且都是大制作、大手笔、大气派。这批悄然出现的以开幕式为标记的综艺节目,以独特的魅力,占据了浙江荧屏一角,以雄厚的实力,让评委们破天荒地“网开一面”,增设4个特别奖,表示认同,给予重奖。  相似文献   

2.
李荣  曹侃 《新闻知识》2007,(7):64-65
2006年“陕西广播影视奖”电视文艺类评奖工作于日前结束,本次奖项设置优秀栏目、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电视歌舞、戏曲曲艺、文艺专题、电视艺术片、文学节目、广告节目、电视动画、音乐电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以来,浙江卫视全力开展综艺节目创新创优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尤其《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本文认为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创新创优实践矫正、拓展和深化了业界与学界关于电视综艺节目性质、功能与作用、制播体制、运营模式改革以及“娱乐专业主义”精神、省级卫视定位与环境的认知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红生 《视听界》2005,(4):54-55
一、趋势1978年以前,电视文艺承载着宣传功能,尽管当时也主张“寓教于乐”,但是观众感到的往往不是愉悦和轻松,而是接受教化。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出现才开始发生改变。以春节联欢晚会和各类庆典晚会为代表,电视综艺节目逐步弱化灌输,开始注重挖掘电视文艺本  相似文献   

5.
闻翟 《传媒》2001,(4):23
娱乐性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任务。但是,有些娱乐性综艺节目出现了导向偏差、格调不高、胡编乱演、低级庸俗、戏弄观众、打扮怪诞等问题。各级电视机构的领导干部、编导和制片人,一定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守好党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经历了一个被归纳为“晚会时代”、“游戏时代”、“益智时代”、“选秀时代”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浮浮沉沉,一些曾经特别欢迎的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也消失了.之后,新媒体的出现,国内外各种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电视综艺行业首先要看清楚自身存在的缺陷,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借鉴国外同行业节目的优点.本文以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电视综艺节目”应该是以多种文学、艺术手段进行节目编排、制作,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加工,通过电视媒体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审美要求,使得人们在接受电视信息时,更多地喜欢选择令人轻松愉悦的文艺节目。而综艺节目由于具有形式活泼、兼容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一经产生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他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台来说:“新闻为龙头,社教、文艺为两翼”的办台策略,也把电视综艺节目推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电视综艺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8.
汤志亮 《声屏世界》2003,(12):34-34
“电视综艺”的定义是:“用电视手段传播的文艺节目”。但现在的许多电视综艺节目往往只注重文艺节目的内容质量,而对电视手段也就是电视视听语言本身具备的艺术魅力了解和运用得不够,以致于现有的许多综艺节目仍然摆脱不掉文艺加电视转播的现象。近几年来,常常挂在人们嘴边用来评价电视节目优劣的一句话是,“有没有‘可看性’”。这句话已代替了以前惯用的“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寓教于乐”之类的评语。在这里,我所理解的“可看性”具体到综艺节目的创作,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文艺节目内容,也就是舞台效果和现场效果。例如歌…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文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的电视综艺栏目和数量众多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使得综艺节目在电视文艺中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但是不可否认是电视综艺节目在今天濒临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电视文艺晚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电视综  相似文献   

10.
“克隆”电视综艺节目在国内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同类节目过多过滥直接导致了这类曾风光无限的电视综艺节目迅速衰败。如不想办法规范此类行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竞争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这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视听纵横》2010,(4):78-79
2009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评选,于2010年4月13日-4月15日在浙江海宁举行。此次全省广播电视文艺奖评选,电视文艺类参评节目共40件,分为文艺专题片、音乐节目、文学节目、综艺节目、电视歌舞、电视艺术片、原创歌曲及县级电视台文艺节目八大类。由业界和学界专家组成的评委们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励省市县三级电视媒体立足于本土化的艺术创新,尊重电视受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算作电视文艺发展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分期线。在此之后,曾长期在电视文艺节目中居主体地位的艺术欣赏性综艺节目一度被游戏娱乐性的游艺节目所取代。现象之一就是综艺节目的观众大量流失,而游艺节目则掌声四起。然而,时至今日,专家、学者和行家们对游艺节目表示出不满,观众对此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于是乎,电视文艺开始  相似文献   

13.
董卿,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欢乐中国行》节目主持人,2005年入主春节联欢晚会,并在“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上获“最佳电视女主持人”、“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她先后就读于浙江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曾在上海东方电视台和上海卫视担任多档栏目及大型综艺晚会的主持人.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编按]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文艺编导的视角里,综艺节目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每个编导都对综艺节目感兴趣,因为综艺节目最能发挥编导的各种才能。综艺节目是由多种艺术形式的节目综合而成,以专题或晚会等形态存在。综艺节目通常将音乐舞蹈、小品、曲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电视理论界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理论研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对游戏类节目和智力问答类节目等是否应该被包括在综艺节目之中,理解就各不相同。《快乐大本营》节目的制片人汪炳文则认为"综艺"的"艺"已不再是"艺术"或"文艺"的简称了,而应该是指一个个组成整台节目的"元素",这个元素可能是文艺,也可能是游艺或新闻。这样的提法显然少了对于综艺节目的限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一台崭新的周末综艺节目《幸运3721》以来,湖南电视荧屏随即增添了一道道鲜艳的周末综艺亮色。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长沙电视台《周末大轮盘》、湖南有线台《百家转转连》等综艺节目的次第登台,拉开了湖南电视周末时段的观众市场争夺战。这类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身的综艺节目,极大地拓展了电视文艺的发展空间,活跃、丰富了电视观众的周末文化生活,让观众在身心娱乐的同时得到审美感悟和体验,受到教益,因而备受观众青睐。尤其是《快乐大本营》以较高的节目质量和“上星”优势…  相似文献   

17.
徐良 《采.写.编》2023,(9):183-18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其内容的多样性对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电视和网络综艺完成融合,对我国电视和网络综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融合媒体环境下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张践  刘原 《视听界》2004,(3):87-88
“综艺”一词,顾名思义,具有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含义和特点。世界上最早的综艺节目出现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歌舞、智力问答、游戏、访谈、竞猜博彩等节目元素构成了现今综艺节目的板块雏形。1985年由黄阿原主持的《金银场》开创了中国内地综艺节目的先河,拉开了中国内地综艺节目蓬勃发展20年的盛大序幕。20年里,“改版”可谓是综艺节目的主旋律,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七十二变,不断调动着你的视听,玩转着你的神经,其间潮起潮落,出现了很多优秀节目的代表, 也形成了多次电视综艺节目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浙江卫视新一轮节目的推出,“七剑亮相”锋芒初试,已收到了预期效果。业界普遍认为,浙江卫视以市场手段搅动市场,在激烈竞争的电视业界中率先探索新的竞争模式,“电视浙军”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电视湘军”等先进媒体之外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先进媒体,实现国内一流媒体的目标,还要依靠我们步调一致、扎实工作,并在理念创新、运作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创新上获得真正的突破。那么,“七剑出江南”,会给浙江卫视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王澍 《声屏世界》2000,(6):33-34
电视综艺节目自八十年代初出现以来,其文化定位始终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是阳春白雪呢,还是下里巴人?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得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者无所适从,难以突破整体构架上的局限和美学追求上的偏狭,也难以满足观众日新月异的口味。一八十年代初,人们刚历经十年动乱的阵痛,文化生活非常贫瘠,电视这种新的传媒一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对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着一种神圣、高尚、精英的认知,认为其内容、结构一定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雅文化”。在这一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几乎等同于电视文艺晚会,也就是“用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