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今年公布的山东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果中,"张海迪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获得了一等奖.这是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一项档案社会效益方面的一等奖.这项成果的认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档案工作,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张海迪档案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以来,中东一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地区,是世界热点中的热点。在中东,无论是战争,还是和谈,都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他就是叱咤中东风云几十年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 一访:等候12小时 第一次采访阿拉法特是1988年1月12日,我当时任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那时正是轰动世界的巴勒斯坦起义爆发不久。为了尽可能快地专访到阿拉法特,我们通过各种渠  相似文献   

3.
四访吴敬琏     
“两会”期间,领导要求写篇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深度报道,我锁定了吴敬琏。碰壁在政协的日程安排上,3月5日是各小组讨论时间。一大早我提前半小时赶到了经济界驻地,刚要进电梯,就发现了一张十分熟悉的面孔——正是吴敬琏!和其他任何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一样,吴老这次又成了记者们追逐的焦点。因为我要做的是深度报道,所以在电梯里我没有和许多日报的同行争抢。不过,我“尾随”吴老进了经济32组的小组讨论会场。看到吴老坐定,我抢在许多记者之前走上前去,向他递交了名片,说明了采访意图,希望能够单独采访。然而,吴敬琏说他很忙,有采访都要经新…  相似文献   

4.
在1988至1991年的这一段日子里,我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七五”期间的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黄河流域经济资源开发。靠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和两条腿,我曾四次到达黄河流域,进行经济、社会、文化的实地采访和综合考察。这种考察活动比起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即时采访来,确实更能够发现生活的本质,更能够锻炼自己的宏观理论思维,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四访黄河,从青海一直走到山东。前后行程万余  相似文献   

5.
你能想象得到 ,“海迪姐姐”的梦想是当一名侦察员吗 ?她迷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喜欢凡尔纳的《我们爱科学》 ,小的时候 ,她跟同时代的孩子一样喜欢《小布头奇遇记》。她看的更多的是《鲁滨逊漂流记》、《小飞人三部曲———卡尔松》以及《长袜子皮皮》。只是后来 ,生活选择了她 ,而不是她选择了生活。然而在轮椅上的日子 ,她靠着书本的引导 ,进入深深的隧道 ,找到生命光明的出口。 2 0年来海迪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  相似文献   

6.
写人物专访,是记者的采写内容之一。由于采访对象多是各行业的专家或涌现出的典型,他们大都工作任务重,社会活动多,是记者难找的忙人。如果记者抓不住好的时机进行采访,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匆匆而见泛泛而谈,难以达到好的采访效果,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因此,抓好采访时机,是保证采访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抓好采访时机,记者在了解采访  相似文献   

7.
李秀珍(以下简称“李”):海迪,很久没有和你联系了,确切地说,是和你联系不上,电话总也找不到你。一些外省的媒体希望通过我们联系采访你,也没找到。后来才知道你在写长篇小说《绝顶》。张海迪(以下简称“海迪”):这几年我很少和外界联系,也很少接受采访,我希望内心安静地把这部长篇写好,毕竟长篇小说是作家的精神大厦,要打好地基,然后一块砖一片瓦地盖起来,这需要时间。李:曾听你说过,每当你没有声音的时候,就是你在艰苦工作的时候,你果然是在沉寂中攀登新的高峰。能谈谈你写  相似文献   

8.
“离开报社33年了,我现在仍然很关心报纸。”一见面,全国人大代表王茂向我流露出对新闻事业的眷恋。今年62岁的王茂代表,1949年到《江淮日报》 (今《安徽日报》的前身)工作,当过记者、编辑,一干就是10年。后来他改行从事哲学研究,现任安徽  相似文献   

9.
2014年,自治区党委组织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笔者作为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访惠聚"活动第一批下派干部之一,来到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尕宗村住村工作一年。这一年来,工作组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共同工作、共同劳动,对基层工作和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与艰辛。特别是对从未有过基层工作经历的笔者来说,感触颇多。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认为做好住村工作要树立四种  相似文献   

10.
“离开报社33年了,我现在仍然很关心报纸。”一见面,全国人大代表王茂向我流露出对新闻事业的眷恋。今年62岁的王茂代表,1949年到《江淮日报》  相似文献   

11.
王雷雷和TOM,一个29岁的总裁和他所领导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网站中,新浪、搜狐、网易之后有多家在争第四门户的位置,这其中就有TOM。TOM的名字颇具洋味儿,又因TOM的大媒体集团背景而一直让人觉得有些神秘。王雷雷是TOM集团董事会里第一个持中国护照的董事,他也时常被媒体纳入各种IT风云人物榜中,但业内人士觉得对他和TOM的认识却总是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社会里,新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永恒背景,新闻更是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的中心,是公共舆论的原材料,是公共领域话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访马达     
钟辉 《今传媒》2003,(1):34-35
马达同志过去曾长期担任《解放日报》、《文汇报》等报社的总编辑,历任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离休后,仍关心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潜心研究新闻学术。  相似文献   

14.
访书     
韦泱 《出版史料》2003,(3):74-75
青灯黄卷,常常捧读前辈书人的书话文章,读到黄裳的《姑苏访书记》,姜德明的《沪上访书记》等,我心头便会怦然一动。多好啊,把找书、选书、买书称作为访书,蕴含着读书人多少的亲情,儒雅的风度便款款而至。我想,他们的学问就是这样一点点“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访穆巴拉克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在当埃及总统以前,还不是一位名扬四海的国际人物。他在萨达特突然被刺、继任总统的时候,许多人不清楚他上台后将执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当时埃及政局剧烈动荡,人们的视线象聚光灯似地集中在新总统的每一个动作上。有的外国记者曾直截了当地问他:“你将是萨达特政策的继承者,还是纳赛尔政策的后继人?”他回答说:“我既不是纳赛尔,也不是萨达特,我是胡斯尼·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在就任初期,讲过他的政府对于萨达特政策的“继承性”问题,也多次表示过要调整政策的  相似文献   

16.
访费孝通     
在一枚黄褐色的铜质奖章上,雕刻着人类学先驱者赫胥黎的头像,瘦削有神。奖章背面,刻了FEI HSIAO—TUNG(费孝通)的字样。为了奖励人类学研究有一定贡献的各国学者,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每年颁发一枚赫胥黎奖章。费孝通是第一个接受赫胥黎奖章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访天一阁     
宁波有座天一阁,久已向往之。几次到宁波,主人都未安排到天一阁去,上了两次普陀山。这次我提出只要有半天时间也要到天一阁去。早上吃过早饭.我们就到了天一阁。从西大门进天一阁,门前一副楹联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书法家宁波人涉盂海所写。它告诉人们天一阁的历史和地位。天一阁创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年)之间,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藏书楼,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其主人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左侍郎范钦。  相似文献   

18.
访肖军     
过去,我曾读过肖军的作品和对他的批判文章,也听过关于他的一些传说,模糊中,给我留下了一个不太好的印象。但和肖军见面,这还是第一次。元旦过后不久,因工作关系,我奉命去拜访肖军。一进院门,见一老者正在搬卸蜂窝煤。他动作之矫健,似与那满头白发很不相称。我上前问: “肖军同志住这里吗?”老者打量了我一下,问:“您是谁?”我说明了身份,他爽朗地笑起来:“哈哈,这回你可问到人了。  相似文献   

19.
访阿拉法特     
“为什么必须是新闻记者,我才会见中国人呢?”——我们几个新华社记者刚跨进那间映照着柔和的黄色灯光的办公室,一阵亲切的声浪迎面扑来,立刻把我们同主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定睛一看,这位正伸出手臂来欢迎我们的,正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闪烁着坚毅的光,脸上一抹络腮胡子。他仍然着一身黄色卡其布军装,头上戴着军帽,腰间挂一支从不离身的手枪。他的胡子可是白多了,眼睛在脸上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军装上衣的肩缝也明显地耷拉下来。我不禁关切地说:“阿拉法特主席,你好象消瘦多了。”他毫不在意,十分友好地朝我笑了笑,让我们围在他的办公桌前面坐下。  相似文献   

20.
访贝特兰     
“我的记者生涯始于中国”初秋,新西兰风景如画,我从首都惠灵顿出发,驱车北行16公里,来到下哈特镇的一个小村庄,拜访了詹姆斯·贝特兰。贝特兰这个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时他来到中国,曾访问过毛泽东,这次会见时毛泽东的讲话《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收入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贝特兰身材高大、健壮、满头银丝、红光满面。他把我领进他自称为“杜甫草堂”的书房,也是他的客厅里。环顾四周,书房四壁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