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2.
"童心课堂"就是儿童化的课堂教学,它是将儿童的本性放在第一位,尊重儿童的思想,尊重儿童的创造,尊重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的选择,尊重儿童的发展。"童心课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课堂,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与求新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某刊选登了一个2008年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中的一等奖课例——杨晓凡老师执教的《社戏》教学实录。实录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请学生用“我愿意与——交朋友,  相似文献   

4.
殷芹 《广西教育》2012,(33):65-65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在以儿童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儿童兴趣的激发、动机的驱动、情感的发展、性格的形成等等。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说:"小学的语文应该是儿童的语文。"但如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着晦涩难懂的"成人化"和矫揉造作的"娃娃腔"等令人担忧的状况。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运用儿童化的课堂语言来吸引学生,从而让他们爱上课堂、爱上语文呢?一、了解儿童认知特点,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7岁是儿童言语发展重大转折期的开始,该时期儿童的心理操作  相似文献   

6.
为每节语文课精心准备一段精彩的“独白”,或在课始激情引趣,或在课中推波引渡,或在课终留味引升。它犹如诗眼,能引领孩子们同时享受语言与精神之美,这样的预设会成为语文课中的“点晴之笔”,会和课堂生成一样的精彩纷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落叶》:落叶在春天带着这样的微笑飞到树梢;夏天,风吹来他们的舞蹈,风停止他们的思考;秋天,他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成为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嗨!都成了我的创造。就这样,我带着快乐落到妈妈的怀抱,静静地睡去。来年,我还继续当屋子,作小船,拍电报。  相似文献   

7.
儿童有自己的特性.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甚微与教学的"儿童化"本源意识淡薄有关.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意愿来开展、评价我们的教学活动,那肯定是要失败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追寻童心,努力使失落的"儿童化"本源回归.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临时情境”资源的利用机缘 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临时情境”的可利用性缘于我一次无意间对课堂临时情境的成功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出现了关注人的研究转向,一些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都十分重视从"诗化"、"诗性"的角度入手,思考语言的本体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如何将"诗性"与"童性"有机融合,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诗性智慧。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不妨这样理解儿童的诗性智慧:它是儿童最初的智慧形态——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广阔的想象力,是儿童的个体生命与外界相遇时,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创造生成能力,逐渐形成对自我、对人生、对世界带有审美能力的体悟。之所以如此重视诗性智慧,是因为在理性的统治下,儿  相似文献   

10.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并且,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一种何等强烈的感情啊。人教版教材编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八年级以普通人的“爱”为主题的单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到的“爱”又是一种怎样特殊的“爱”呢?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语文课堂必须是洋溢浓浓语文味的课堂。其次姓"小",它应该是儿童世界中的语文,因此教学应该从儿童本位寻找视点,把握切入点,使课堂焕发儿童的天性,舒展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然而,综观当下的小语课堂,沉闷单调、索然无味依然充斥课堂,教师成人式的解读无形强加给学生,使学生对原本多彩的语文丧失兴趣,究其原因后发现"儿童本位"的缺失是阻碍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芳 《今日教育》2014,(5):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人文性。语文课堂姓“语”不动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应用,对于文本中该抓的就要理直气壮地抓;该咀嚼的地方就要反复地咀嚼。  相似文献   

13.
一部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一堂课也要有精彩纷呈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有效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4.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小树苗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易于观察和实践,有着许多可进行社会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的母亲》这是一篇自传,回顾了作者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表达了对母亲深挚的怀念和敬爱之情。我在教读本文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有了很多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蔡凤娟 《考试周刊》2012,(18):35-36
我最近执教《船长》一文,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波澜不惊,令我很不满意。不满之一:导入课题,漫不经心。师:同学们,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生:船长。(既听不出语调的高低,又体会不到情感的成分。)师:这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船长,当我们称呼他是应该怀  相似文献   

17.
张杰 《学周刊C版》2010,(8):36-37
语言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在一天中,可以不动笔“写”,但不可以不动口“说”。因此,“说”的能力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曾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语文教材中也设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可见,对“说”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童年最美好,逝去不再来。让学生乐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是我校近年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自2010年提出建构"童心教育"特色学校以来,学校在发展定位、重点领域、建设理念、科学命题、主导模式与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一、一切为了儿童是办学最高的要求孩子是国家未来,国家发展的前提,欲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好中国的孩子。童心是一种境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办学的最高要求。"童心教育"是为孩子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奠基的小学教育,从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呵护和引领童心,创造儿童现在的美好的童年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成为师生一起享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但是,如果考察一下语文教学的实际状态.我们就不难发现,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发后,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的解读犹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某些课堂强化了“人文的感悟”.却淡化了“语文的感悟”。  相似文献   

20.
李祥兴 《教师》2010,(34):41-4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主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吸引学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理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