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顽童"是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顽童是富有游戏精神的儿童,是儿童文学中有别于正统"好孩子"的"另类"人物形象,在顽童的"顽"与"玩"的背后体现了儿童的生命冲动。本文梳理了顽童形象的演变历史,依次分为"被忽略的顽童"时期、"被改造的顽童"时期以及"解放了的顽童"时期,其间顽童形象的变化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儿童观内涵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被称为"儿童的世纪",儿童文学文本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顽童形象。"玩"是顽童外在的特征表象,"顽"是儿童内在个性的张扬,力量与自由是顽童游戏精神的深层追求,顽童通过游戏寻找快乐的实质是追求内心的自由。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游戏精神与教育主义正从对抗逐渐走向相容。  相似文献   

3.
"顽童"是世界儿童文学文本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顽童形象所承载的文化就有所不同。郑渊洁的皮皮鲁与林格伦的皮皮作为中西顽童形象的代表,他们在伦理道德与个性自由、社会规范与生命意识、教化作用与娱乐功能诸方面就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狐狸形象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形象从原始时代的图腾和神圣性象征开始,然后在汉代开始从神坛上跌落,一显一隐、互相影响甚至互相转化地在艺术作品和民间信仰中进行双脉络存在和传播,在艺术作品中变迁的过程主要是不断世俗化和人格化的过程,形象不断丰满和复杂,而在民间信仰中的变迁,一直无法摆脱巫术特征,形象单一而扁平。其美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祥瑞的象征、妖兽的象征、媚惑的象征、聪明的象征、人性的象征与护佑的象征,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因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杨红樱和曹文轩是国内儿童文学界的两位领军人物,曹文轩的作品以其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赞誉,杨红樱的作品是城市儿童题材的典型代表,在出版界取得了突出成就。从作品的美学意义和社会价值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对于丰富和提升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构架健康的儿童精神世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作为可以被儿童理解和喜爱的文学类别,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学内涵和思想价值,是我国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文章从儿童文学概念与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儿童文学在游戏性的标志特征、童真稚拙的风格特点、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奇异幻想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美学特征,提出坚定儿童立场,呈现美学特征、削弱商业色彩,加大爱的关怀、敢于尝试创新、融入科技手段等儿童文学的美学创作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正式文体产生于清末民初,是一种为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类型,中国儿童文学文体风格是20世纪初语言变革而定型的。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儿童文学具有真实美、荒诞美、情趣美和音乐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皮皮鲁是中国当代"童话大王"郑渊洁笔下聪明爱玩、胆大逞能、极具"叛逆"精神的顽童;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女士笔下邋里邋遢、力大如牛、天不怕地不怕,同时又善良真诚、热心助人的顽童。本文以两者为例,比较中西方童话中的顽童形象。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形态之一,它适应儿童的审美天性,契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满足儿童的诗性智慧以及多层次的审美需要。儿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童年情趣、成人视角的积淀以及特有的艺术韵律,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和诗性智慧,有着丰富的美学蕴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废名善于在小说和诗歌中使用意象,并在意象的理解和使用上有着很鲜明的特色。文章从中西意象的历史渊源出发,通过比较揭示了废名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独特性。对废名常用的意象桥、镜、灯、花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废名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分析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和追求不仅是在分析其哲学、政治思想,更是在分析其美学思想,因为对于一种成熟、有影响的文化思想来说,其蕴涵的道论、人论、美论、文艺论等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我国古代的"道"论本来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韵.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 "道"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甚至可以把它上升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范畴之列.而厘清儒道两家"道"范畴涵指的殊异与审美特征,对于深入领会、确切把握中国美学之精髓及其它相关范畴,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学中的爱情女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艺术魅力,在这一形象中蕴含着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通过艺术把人生与生命世界审美化;现实社会中,为什么美丽的爱情总是伴随着最深沉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殊性,他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有了成人阅读指导者的存在。在文本面前,指导者与儿童一样是"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先读"者与"后读"者的区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帮助,是沟通文本与儿童读者的"中介"。故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应是儿童的理解者、解放者,是儿童文学的热爱者,是儿童阅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6.
试论美术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术家、美术教育者和美术心理学家的不同角度分别提出研究心理学的任务 ,并阐述三者的关系 ,对于形成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 ,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创作审美活动和欣赏审美 ,活动的内部结构和发生过程 ,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课程既要体现理论性,又要具有运用转化性,而且不能偏离作为文学课的轨道。因此,其教学定位不能局限于仅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一点上,势必需要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导者三者综合起来考察,这就不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还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定位,教师特殊文学能力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仫佬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仫佬族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仫佬族形象主要有五类,他们是仫佬族自身的生存状况,理想,愿望和文化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