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03年秋天执教初中语实验班以来,我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今两个实验班108名学生已参加了2005年临沂市中考,中考语平均分85.1分,本校其他重点班平均84.6分,普通班71分。两年的实验班比三年的重点班语成绩平均分高了0.5分。但成绩并不能证明一切,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本实想就教与方家。  相似文献   

2.
3.
语文教师融入教材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围绕课文描写的对象和表现的内容,有创作力的教师完全可以进行二度创作,以丰富原文的内容,拓展原文的空间,让学生体悟文章教材呈现的表现手段和表现空间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现手段和空间。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为救“差班”于水火,新接手一个四年级班。初次见面,我让每个孩子到讲台前介绍一下自己,他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并不“感冒”,没人抬头,也没人吭声。是我太急?好,给3分钟时间准备。再来,仍没人捧场。是缺乏指导?我先做了个自我介绍,示范一下。又来,有几个胆大者蠢蠢欲动,我赶紧鼓励,终于打破僵局,可4人过后,沉默如初。我用尽煽动之言,仍不奏效。不能无休止地等下去,我只好按座次一个一个“逼”。但最后仍有一生就是不说,即使我把要求降低到只说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他依然缄口不语。  相似文献   

5.
<正>"字词句段篇,内容一大片",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共识。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教师将学生带进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貌似吃透文本,而实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支离破碎,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成体系。如果我们能紧扣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夯实一项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高效。一、紧扣一个"主题",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字词句段篇,内容一大片”,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共识。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教师将学生带进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貌似吃透文本,而实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支离破碎,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成体系。如果我们能紧扣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夯实一项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高效。一、紧扣一个“主题”,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成长的过程;教某人学习这些学科,并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他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和廉洁等传统美德。课堂教学中,我以“认识古代英才”为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人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特别是将《三顾茅庐》与“练习3”的教学整合起来,欣赏“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勇武,再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故事。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让学生整体掌握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加大了学习的张力,具有激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生平进行探究的作用。这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嗣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教师变成了"演员",将原本最生动有趣的课文演绎得枯燥无味.将原本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变为现在的"导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师主导,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融于小学语文12册教材中.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集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但如果教学时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字-词-句-诗“逐项讲解,不仅方法单一,而且师生都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近几年,我针对不同的诗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学青年教师》2009,(12):34-34
每一位名师都是一部形象生动、内蕴丰厚的活生生的教育学专著。真正的名师总是将博大的人文情怀、深厚的教育素养、广博精深的学科素养和自由灵动的教育教学方法、艺术浑然无间地融为一体,是人格力量、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完关的演绎。  相似文献   

10.
古诗文融于小学语文12册教材中。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集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但如果教学时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字-词-句-诗”逐项讲解,不仅方法单一,而且师生都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近几年,我针对不同的诗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画一画“画画”并不是美术课的专利。古诗文教学中,可适时地穿插图画,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一般运用于写景状物的古诗中。  相似文献   

11.
<正>散文作为四大文学文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一,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如果以大散文的视角来观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至于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这只是从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来划分的,它们都应归属于大散文的范畴,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了。可是,在平时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往往拘泥  相似文献   

12.
李佳俅 《湖南教育》2004,(11):31-3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进行有效的练习,才会投入最大的热情。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常常得不到教师的认可,许多学生的写作激情因此而逐渐消退,最终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课标指出:“要注重激发学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前些天,有教师就三角形内角和的一种教法跟我讨论,这个教法大致如下: 1.复习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  相似文献   

14.
过去,人们对“怎么学”的回答是:记住它!谁擅长记和背,谁就能得高分,学习过程远不比结果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成为了不可能。纷至沓来的信息、知识谁也不可能都记住,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记住。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在于在过程中是否学会了怎样学和怎样思考,以及通过过程切实掌握了知识。老师这样讲故事首先,让我们领略一堂美国孩子的阅读课。这节课老师要讲《灰姑娘》。她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听一边区县教育局组织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讨课,之后一直有疑问萦绕于心:这样上语文课可取吗?教者上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第二课时。请看当时的教学简录: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酸的和甜的》,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大屏幕出示)。  相似文献   

16.
张敏 《学语文》2011,(5):56-57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文体不清,二是结构混乱。这两个方面都是平日缺少有效指导造成的。对此,我就议论文写作进行了一次尝试,从课后的写作实践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18.
王俊明 《辅导员》2009,(14):65-65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何在此其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呢?本文试图找一些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李红 《新课程研究》2007,(6):24-24,59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没有一个不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新课标实施以来,笔者努力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从“敢问、善问、好问”三方面教会学生学会提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汉语拼音是掌握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一把金钥匙,它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首要学习任务。遵循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期待;关注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引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枯燥乏味的拼音学习学得情趣盎然,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汉语拼音,而且对后来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