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学作品中,总是那些富有恶魔性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最迷人的光辉。来自生命之树的“原欲”和来自知识之树的“原罪”,它们的互动是恶魔性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动因。原始的欲望转变成原型的欲望,遮蔽或扭曲了蓬勃圆浑的生命本能,而祛魅的恶魔性因素则使人重返本原。原欲(包括原始欲望和原型欲望)蕴涵的创造性和破坏性在作家的创作中成为探索人性、反思社会化的重要切入角度,也为解读此类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王昕 《现代语文》2006,(3):68-69
原欲(Libido),按照弗罗伊德的理解,就是人的基原欲望“爱的本能”。它蕴藏在“本我”中,是生命能量之源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生命活动最原始的内趋动力和终极原因。尽管弗罗伊德声称“原欲”是比“性欲”包含更广的生理机能——“爱的本能”,实际上,二在他那里并没有多大的区分。苏童在小说创作中表现了对原欲的敏感和迷恋,原欲成为他笔下的生命难以抗拒的生命动力,也构成了他的许多小说叙事的张力。苏童喜欢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深入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挖掘人的深层原欲。在苏童的笔下,原欲是控制不住的性欲冲动:是其它欲望未满足时的疯狂弥补行为;是受到压抑和扭曲的变态的性意识和性心理。苏童通过对生命的原欲的挖掘和传达来张扬其中包孕的生命意识,从中可以感知他对生命的热切关注和执追寻。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和18世纪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了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所谓有用劳动的“有用”是高于使用价值的“有用”。高于使用价值的“有用”指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人生价值实现有用的劳动也就是对和谐人生有用的劳动。实行和谐人生劳动的关键是引导、节制人的欲望,提升人的能力并使之有效发挥。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很多是有使用价值的无用劳动。《资本论》的有用劳动观实际上揭示了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门人生之学。同时启示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注意无用劳动对自然的破坏;解决好劳资关系不和谐问题,不应以损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进行劳动;要通过节制和引导人的欲望,发展人的能力,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来发展和谐人生经济。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伦理中,"欲"作为人天生而有的一种现象,本身并无善恶对错之分。道德失败的发生虽与欲望密切相关,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荀子》一书作为先秦儒家对欲之观察最为系统的学说,对欲望与道德失败的问题亦做出了深入且较为全面的观察。通过对荀子在此一问题上的论述,可以看到,欲望本身并不必然致使道德失败,而欲望能否受"心"的节制才是问题关键。  相似文献   

6.
《养性延命录》主张延年益寿的根本在于保养人之元气,要固守元气则须节制欲望,保守精神;并以道教理论为指导,虚静无为,以中和原则维系生命内在体系的平衡。由于生死寿夭事在人为而非天成,所以养生之要在于动静相得益彰,修炼饵药,节制饮食,服气宝精。  相似文献   

7.
节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用人的理智实现对欲望的控制,通过理性控制欲望,在实践中养成节制的习惯,实现人生的幸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通过资源能源、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生理欲望、饮食、药物使用等内容进行节制思想的渗透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制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节制习惯。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他在前期提出了以欲望为基础的中道说,对人生取一种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态度,既不否认人的欲望,亦不任其放纵泛滥,提倡一种以欲望调和为原则的合理的人生观。冯友兰在早期还对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既有吸收,也有批评。两人虽然都承认欲望对人生的作用,但梁漱溟以消灭欲望为人生之最终目的,而冯友兰以欲望的持中调和为人生之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将人生的欲望比作罂粟.确实别出心裁而又恰如其分。罂粟堪称一种“魔花”,其艳无比,其香惑人.有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人的欲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正如中所说,“欲望是人生无法走出的怪圈”“因为欲望的扩张,贪污、盗窃屡见不鲜”。二的另一个相同之处是.罂粟的产儿——鸦片对世人危害无穷.而欲望的贪婪往往使人丧失理性而堕落.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由根和欲望支撑的,根使人立起来,欲望使人长起来。“根”在多数情况下被指认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其实这种根,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牟天磊是无根的,所以他永远无法真正立足;但他又是充满欲望的,诸多的欲望主宰着他的生活,使他奋斗、使他坚持,也使他迷茫。  相似文献   

11.
女性叙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而综观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其叙事无不是遵循着理念/原欲/存在的循环论机制,只是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已.这种循环论的叙事方式,从追寻一种生命体验和文化立场(理念)出发,经过以血代墨的躯体叙事(原欲的呈现),企图颠覆现实的生存状态(叩问历史存在),最后又回归生命/文化的理念层面.女性叙事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写作状态,在形而上的理念的关照下,经受形而下的原欲和现实的磨练和洗礼,最终螺旋式地促进理念的提升,从而使女性文学从文化的边缘向中心靠近.  相似文献   

12.
礼的起源是学术界长期存在分歧的一个问题。从"起源"一词的两个含义"开始发生"和"发生的根源"出发,可以寻找到以往分歧的根源;从礼包括礼仪和礼义表里两个层面分析,认为礼仪源于人类交往过程中反复使用的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礼义则源于人类运用理性对欲望及情感的适度节制和规范;用学术研究的价值标准判断,认为礼之起源应是礼发生的根源,即礼源于人类理性对情感和欲望的节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9,(2):29-30
<正>节制观念最早起源于苏格拉底,并由柏拉图正式提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提倡节制观念的内容,如《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则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则明年无兽"强调的正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节制利用。在欲望层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正是人们对欲望的节制。又如,《易经》中所说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自牧"其实就是节制。在当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荀子"伪起而生礼义"的学说,认为荀子之礼不同于孔子以仁为本的"克己复礼",也不同于孟子的作为仁义之端的"恭敬之心"之礼,与"祀神致福"的礼的原初本义更相去甚远。在荀子"伪"为礼的本质。礼之"伪"是人为努力的过程和结果,"伪"作用于人的性情和本能欲望,通过对情性的"矫饰"、"扰化",对欲望的节制,形成礼义文理,最终达到"文理隆盛",即把完备的礼节仪式应用在日用生活、人际交往、生产劳动和治理国家中,因此荀子之礼具有修身和治理天下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5.
胡瑗十分重视自我修养,提倡自我节制。在理欲问题上他要求人们确立"天下为公"的思想,不以一己之私忘天下之公。而要做到天下为公,就要对自我的欲望与行为有所节制。他认为,纵欲之事,不可不戒。为此,在道德修养方面要出以"公"心,立志高远,作为君子应当有大中之德,泽被万民之心,一切心思和行为都着眼于国家社稷的安全和兴盛,着力建设一个仁义礼乐著于天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6.
处于同一文化圈的中、日当代小说,在双重人格的刻画和复杂人性的描写方面,有许多相同和可比之处.日本一些当代小说受到复杂的文化影响,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使他们的文化性格处于隐思和内向,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精神分析学又使他们具有原罪意识和原欲的冲动,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并未完全消亡.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冲突更加激烈,致使人的灵魂的绞杀更加深重,于是人物命运的指向较多的是走向死亡.中国小说在描写人的复杂人性时,更多是在于表层欲望的宣泄,较少触及人的精神层面,应当说中国作家对复杂人性的描写要肤浅一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三个阶段论析池莉的小说创作,认为其小说创作反映了中国城市居民的一种生存状态,细致地表现了转型期中社会市民阶层的形成与状况,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在一个发展商品经济、追逐物质实利的时代,池莉的小说所构造的人生模式,既不排斥世俗的生活追求和享受,又主张对人生的欲望有所节制和超越,具有一种警醒世道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瑗十分重视自我修养,提倡自我节制.在理欲问题上他要求人们确立"天下为公"的思想,不以一己之私忘天下之公.而要做到天下为公,就要对自我的欲望与行为有所节制.他认为,纵欲之事,不可不戒.为此,在道德修养方面要出以"公"心,立志高远,作为君子应当有大中之德,泽被万民之心,一切心思和行为都着眼于国家社稷的安全和兴盛,着力建设一个仁义礼乐著于天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内心的欲望,另一种则是实现了这种欲望。——题记很多人在看完《红楼梦》后,都对宝黛的爱情充满了惋惜,更是对宝钗这个横刀夺爱者恨之入骨。这个观点倘若扔给我,我是断不会同意的,因为宝钗自己也  相似文献   

20.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而不是释放。释放很容易,人在物质上的追求、对欲望的放纵,有时就像湍急的水流一样奔腾不绝,而难以做到的往往是节制。许多时候,能否管住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即成为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对别人要宽容,但对自己一定要严格;对别人不必苛求完美,但自己一定要追求完美。"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