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媛 《新闻世界》2012,(6):220-221
近来,8集系列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的播出,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好评,本文通过解构《梁思成·林徽因》对史料、解说词和影像三个元素的处理方式,试分析该纪录片的成功缘由,希望能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影像创作注重典型化环境和典型化人物的选择与表现,创造性地运用光影、色彩和构图等造型语言,影像风格呈现恢弘、绚丽、细腻、写意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画面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郑建国 《视听界》2004,(5):44-45
一、开放性艺术结构的审美取向所谓结构艺术是各种表达主题思想的材料的搭配、排列、组合方式。结构艺术既决定作品的外部形态,又直接影响作品的内部性质。结构在体现作品审美特质的同时,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优劣成败。创作者在结构自己的作品时,应当以人文的精神去理解分析和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观众提供学习、分析、判断和思考的机会,并使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感受,从中获得审美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而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最能唤起观众兴趣,为观众留下丰富联想和思考空间的就是开放性电视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5.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6.
袁伟  陆凯达 《视听界》2001,(3):34-35
在确定新安镇的“鹌鹑大王”邹仁堂作为我们的采访对象之初,我们对他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各媒介的相关报道。人物的形象虽然是笼统和模糊的,但由于对他的报道已经很频繁,似乎不再有可挖掘的新闻价值,我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纪实作品,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纪录片中,古代人物大多由演员扮演,纪录片《王阳明》最大看点就是由扮演者来讲述和演绎历史人物故事。这部纪录片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回顾明朝大儒王阳明传奇人生的视听作品,创作者通过现实与历史交错的视角,诠释了阳明心学的思想价值、深远影响和时代意义。从现实场景切入展开叙事、以情景再现还原人物形象、用诗歌朗诵串连作品结构是《王阳明》这部纪录片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乔岩冰  赵明 《新闻传播》2007,(12):24-26
毫无疑问,选秀节目是当下中国电视传媒的最大“亮点”。经过2005年的试探与铺垫之后,这一新兴节目形态在2006~2007年间更加“热火”。在《超级女声》和《加油,好男儿》的耀眼光环之下,电视领域的其他探索似乎都显得那么的黯然失色。弥足珍贵的是,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发现档案》作为一档日播纪录片栏目,不仅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始终致力于影像本质——物质现实的复原——的执着追寻,而且牢固树立起在业界的良好口碑,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奇迹。笔者以为,《发现档案》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启发我们探讨纪录片创作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9.
唐济生 《声屏世界》2011,(12):36-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度过了六十二年的华诞。在六十二个华诞庆典中,13次大阅兵中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大展示,鼓舞着全体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我的阅兵式》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江西五套创作的一部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撷取了共和国历史上13次大阅兵的十个经典瞬间,以阅兵亲历者个人口述历史的方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赵翌  陈晓蕾 《新闻界》2007,(5):123-124
本文以“情景再现“为切入口,从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动画影像等在《故宫》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来还原历史,并试图探讨“情景再现“这一表现方式在纪录片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后纪录时代的纪录片——观大型纪录片《故宫》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声屏世界》2006,(4):41-42
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摄制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精华版)在央视一套播出。《故宫》展现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纪录片。它迥异于以前的纪录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趋势。技术·奇观化当我们批评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中体现出来的技术决定论观念的时候,技术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纪录片的创作。《故宫》片中近80分钟的三维动画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央视和故宫的相关领导都表示,此次拍摄“不敢说绝后,但一定空前,而且估计20年之内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2.
《船政学堂》作为一部全面展示福建船政学堂、船政人物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的历史人文纪录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从画面系统与声音系统两方面,对该作品的视听语言艺术进行剖析,以期为其他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祥 《声屏世界》2011,(5):30-31
激情产生灵感,寂寞蕴育理性,当理性与灵感碰撞出火花,一部新的作品就将诞生。而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坚守寂寞比激情更重要。2009年,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景德镇陶瓷学院联合创作出品的四集纪录片《中国瓷都景德镇》获第十一届电视外宣"彩桥奖"金牌节目、全国百种"外向型"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等荣誉。  相似文献   

14.
谈到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人们往往比较关注“3种语言”(解说、画面、音乐)的运用,而忘记或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电视专题片的事、理、情。所谓事,就是片子所反映的对象.它常常是一个或一段故事.特别是故事里活生生的人;所谓理。就是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它往往需要提炼和开掘;所谓情,就是作在叙事和说理中的情感体验和抒发。它最终是作通过作品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事、理、情是专题片的三要素。在总的创作意图确定之后。关键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事例阐明主题、诠释什么样的道理突出主题、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烘托主题。  相似文献   

15.
余辉 《声屏世界》2005,(5):37-38
大凡值得品味的纪录片,其魅力常常体现在两方面,或者突出情节,或者突出情感。曾获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大奖的《远山的瑶歌》和《下山》,都在情感和情节上有精彩表现,并各有侧重面。  相似文献   

16.
蔡韧 《东南传播》2016,(12):137-138
《船政学堂》作为一部全面展示福建船政学堂、船政人物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的历史人文纪录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从画面系统与声音系统两方面,对该作品的视听语言艺术进行剖析,以期为其他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万小菡 《视听界》2005,(5):53-54
文献纪录片应该具有史料价值,提供历史事实,但历史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现在制作的文献纪录片,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研究者、亲历者的家人、朋友等的谈话来表现,再现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如果编导者在前期采访时能够很好地倾听,获得重要的谈话素材,在后期制作时能够很好地转述,即取舍得当,就能编制出准确生动而又精彩好看的文献纪录片。倾听,心与心的交流倾听,是采访者必备的重要能力。每个人都需要倾诉,也需要别人的倾听。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们往往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以便让他们…  相似文献   

18.
生命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兴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契合当前广大电视观众对生命的思考、适应人们对医疗类电视题材消费的发展趋势、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符合受众对包括医疗话题等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关注的心理需求等重要的创作意义和现实价值。《生命通道》节目创作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定位准确,类型丰富;坚守真实是这一纪录片的核心;通过细节展现节目魅力;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更好地发掘节目在表达生命哲学时的优势、特点和戏剧张力,更好地激发节目创作人员的创作潜能和职业信仰等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众多的电视节目中,作为审视人类自身生活状况和周围环境的纪录片,在近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受到电视制作者和观众的注视,目前有许多电视台在以往播放电视剧的黄金时段播放纪录片。比如,上海东方卫视每周六的《东方全纪  相似文献   

20.
六百年间,宏伟壮丽的紫禁城不仅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馆联合制作的十二集纪录片《紫禁城》在多个平台播出,该纪录片具有不同的创作逻辑和视觉呈现,不仅再现了一段历史,更重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特质,是主流媒体彰显时代担当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基于此,本文将以《紫禁城》为例,探析新时代下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传统文化表达的价值呈现和创作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