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描写贺州市鸬鹚话的语音系统,内容主要包括鸬鹚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贺州市鸬鹚话同音字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写贺州市鸬鹚话的音系,内容主要包括鸬鹚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和同音字汇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龙胜伟江苗话声韵调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同时分析了声韵调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三部分介绍贵州省瓮安县猴场话语音系统的特点,包括瓮安猴场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以及声韵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描写广西贺州市贺街本地话的音系,内容主要包括本地话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同音字汇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介绍宾阳大桥平话音系,包括声韵调、声韵配合关系和语音特点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涠洲岛居民62%讲客家话,当地人称为睚话。其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基本送气;心生邪崇船禅母部分字读边擦音;没有撮口呼;假开三跟假开二的主要元音都读[a];声调六类,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浊音上声今读平声。  相似文献   

9.
赣语新余话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上。本文通过进行专业语音调查,将赣语新余话的今读与中古音在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新余话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赣语新余话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上.本文通过进行专业语音调查,将赣语新余话的今读与中古音在声韵调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新余话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经济的恢复发展,加上长江成为四川与长江中下游交流的主要通道,一批沿江沿河的城镇因贸易而繁荣.处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的合州就是因贸易繁荣的次级中心城镇的典型.本文从合州商业的发展背景、空间、主要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使我们对这一类城镇的概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bo、po、mo、fo是开口呼还是合口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普通话教学和方言正音的过程中,bo、po、mo、fo应该读为合口呼,这是汉语语音演变的必然结果。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肯定会给汉语教学,尤其是不同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带来混乱。  相似文献   

13.
秉塘话是贺州本地话的一个小方言岛,具有广西粤语勾漏片的特点,精组归端,从心邪读齿间音。跟勾漏片其他点不同的是,辅音韵尾只有[nt]和[ηk]两套,端母次浊化,读[l]。同音字表收字3700多个。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记实的方式,介绍了作者考察贺州地区若干商业会馆及其相关因素的过程及结果.以历史时空观为出发点,展现了近代桂东南地区市场的基本结构,阐述了民间力量在促进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商业会馆的一些特征和商人的一些价值追求,提出了保护、利用商业会馆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州市旅游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其制胜的关键因素是贺州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古迹,但其在营销方面随着国内外温冷地区的崛起和促销力度的加大,加上贺州旅游市场自身发育的不规范等因素的干扰.这种单一、粗放产品的态势和格局,较难在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市场上立稳脚跟,更不用说长盛不衰地驰骋于旅游市场.IMC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应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双向的、维系不散的关系,在形象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上做好文章,实现IMC资源企划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直接拼音教学法(以下简称直拼法)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的一条重要的捷径要道。在英语启蒙阶段应注重英语读音,用简便、直接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语音规则,轻松学习,这样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达到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隋末天下大乱,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唐初主动归唐维护一统,具有意在“靖民”的“王之大节”:汪华对地方安定、徽州文化的奠基、国家的统一都有重要贡献;由此衍生的汪华文化现象成为徽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隋末天下大乱,歙州汪华起兵据六州保境安民,唐初主动归唐维护一统,具有意在"靖民"的"王之大节";汪华对地方安定、徽州文化的奠基、国家的统一都有重要贡献;由此衍生的汪华文化现象成为徽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