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复杂,变化多样。“课型”研究是我们认识和把握课程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实践中,课型研究有利于提炼不同类型教学的基本规律,细化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指导.提供共同对话和研讨的平台,为新手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撑。促进课程常态化实施。但在初期.课型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械化、程式化、学科化等负面的影响。随着实践的深入.通过不断的建构和批判.课型越来越灵活而多样化。在未来的发展中,课型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课型及其规范:从流程到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研究品质;研究基于“方法”的教师有效指导技术:使得课型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体系化、具体化、层级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4.
中小学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是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从我国中小学综合社会科课程开设的模式、结构问题,课程的德育性问题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问题,探讨我国综合社会科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陈冲 《考试周刊》2013,(71):177-177
从2010年我校着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我积极参与。敢于尝试,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在学校和同事的支持和鼓励下在高一(1)班开设了《关于宣化文化产业的调查与研究》课程,还记得当时同学们兴趣盎然:又是分小组又是搞调研又是做采访又是实地考察又是做问卷又是做宣传海报又是写调查报告,忙得不亦乐乎,自己也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杨彩虹 《广西教育》2012,(13):94-94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普通中小学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教师认为,目前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举步艰难、困难重重,甚至无法开展,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物质条件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7.
建立并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随课看课"制,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客观要求。"随课看课"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操作策略在于:看方案设计,"搭好架";看课前准备,"张好弓";看过程性指导,"唱好戏";看对"问题生成"的关注度,"支好点";看活动实施成效,"站好位"。从而"随课"不"随意"、"看课"有"看点"、"指导"有"方向",以此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所以被期待为新课程的亮点。笔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实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等不少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和辨正。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因而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由于一些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不甚明了,因而出现了在实施过程中的众多问题。科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路径,以与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内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为主要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文理艺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设置和审美化教学操作研究”提出的将科学逻辑、审美动力、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设计模式是综合课程与教学的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办好自然科学学报,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它的性质是什么,应具有那些特点和社会功能,如何发挥它的功能作用。本文论述了自然科学学报的五个特点和五项社会功能,指出了自然科学学报在传播、积累人类科学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应有的作用,以及运用系统思维方式来实现学报工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总结了嘉应大学自 1 983年以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将1 8年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划分四个阶段 :号召阶段、规范阶段、探索最佳形式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作了分析。本文还阐述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业务、文化、身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 ,指出新世纪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等八种关系 ,才能使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并能不断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以主体本位为核心,课程目标为其动态发展的行为方向,两者在动态中不断深入,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这种关系是由新课程的开放性和过程性来决定的,其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组织形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坚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是一个急待阐释的重要命题;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社会进步、人类解放不能只有工具理性的进步而没有价值理性的追求,毋宁说,后更为重要和根本。本对于如何使两协调提出了尝试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认识结构框架和认识模式上都具有相似性,这就为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渗透提供了机制上的方便.而它们的差异性也为自然科学借鉴社会科学方法、实现方法上的优势互补提供了条件.自然科学教育借鉴社会科学方法,将会使其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因子,师生在活动与交往中相互作用,其身份关系寻常而微妙。双方的身份关系应该在实践交往与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中主动构建,建立在平等互助、协调融合、关爱生命与生命对话的教育生活意境中。在"我—你"的关系中,师生朝着共同体的理想,让生命认识生命,并相互激扬生命,在"我们"的存在中,实现"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ubstance of competence-driven changes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by t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 framework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German pedagogical culture of Didaktik and the Anglo-Saxon Curriculum culture to describe the substance of these changes. Data about the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driven changes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has been collected in 30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eacher educators, student teachers, and their school mentors in Serbia, and analysed with the help of qualitative data processing software. The coding procedures involved classification of utterances into five groups relating to the perceptions of (1) teacher evaluation, (2) teacher competence in subject matter, pedagogy, and curriculum, (3)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contribution to its development, (4) teacher competences in dealing with values and child-rearing, and (5) changes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related to these groups of competence. The perceptions in each group of utterances we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ir alliance with Didaktik or Curriculum cultur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framework cannot be used as a continuum since the utterances aligned with the two cultures co-exist in the individual responses, but could be useful as a reflection tool in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要“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各类课程的实施必须同时渗透价值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当然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