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茹梅 《大观周刊》2011,(2):212-212
“问题意识”即数学教师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吸引学生,从而提出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荒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克平 《大观周刊》2013,(3):116-116,100
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识.许多教师认识不够。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采写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用呢?用于挖掘新闻价值,丰富报道的信息量。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记者有可能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展现。运用问题意识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可提问如下:这一新闻事实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引人关注之处?为什么会这样?其意义是什么?请看下面这则报道:我国将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编辑记者的创新意识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命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肩负着新闻报道的创新责任,而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则是源于创新意识。作为一种职业,编辑记者创新意识的培养,自然而然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提高、培养。一、编辑记者创新现状分析(一)编辑思想陈旧,编辑方式较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信息量暴增,堆砌问题严重,平淡  相似文献   

5.
疑书     
有则读书谚语说:知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可见,读书贵知疑善思,多疑多思——小疑则小思小进,大疑则大思大进,不疑则不思不进。这实在是读书的一诀。有位著名教授日常考学生,不是由自己出题目,学生回答,而是由学生独立阅读后提出问题,谁提得多,提得有道理、有创见,谁就得高分。这样‘考’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的  相似文献   

6.
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新闻报道亦然。新闻报道的规矩不仅指来自新闻基本规律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新闻政策法规的限制,也包含来自各部门行业法律条款的规定,这里所要谈及的新闻报道的法律法规意识是指涉后者,而不是指通常所强调的法制意识即如何有效地避免各种人格权的侵害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编辑记者所从事的新闻报道工作实质上是在向社会公众展示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学者认为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竞争意识,是新时代对记者的基本要求。时代在前进,生活的节奏感在加快,受众对新闻报道也有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仍然按老一套的报道方法,显然是不行了。记者只有通过竞争,才能采写出受人欢迎、喜闻乐见的好新闻。也正因为如此,在新闻报道领域里,诞生了散文式、立体式、对话式、追踪式或主持人节目等琳琅满目的报道形式。在这种变化万千,日新月异的报道领域中,记者思维不敏捷、不敢于和善于竞争,注定要落伍。我认为,记者的竞争意识应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遇到的问题,从强化新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杂志要进步,论坛要发展,离开“批判”和”际疑”,只能成为历史的过客!正如同古人所述“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如果把《档案界》论坛比作一辆车,那么“批判”和“怀疑”就是这辆车的左右轮,要想使这辆车行得远.必须让这两个轮子不停地转动。轮子如何才能不停地转动呢?这就必须有会员朋友们来推动!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芹 《新闻三昧》2008,(12):44-45
一个新闻事件报道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这是新闻工作者具体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得好则成功,运用得不好则失败。所以,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是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西部开发,东部思进,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显著特点。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为东部思进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也为我们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任务。2000年8月2日我们组织报道力量,深入西部大开发一线,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在一版开辟了《记者西部  相似文献   

12.
察疑,对我们新闻工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记者察疑,能够去伪存真,去瑕存瑜,有利于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助于开掘报道的新意和深意,有助于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编辑察疑,则是发现差错、消除差错的一(?)。古人有言:“纤维皆审谓之察。”我们做编辑工作的,既要着眼于宏观,又要细察于微观。别人看书看报,有时候可以“一目十行”,一瞥而过,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来抓。在这举国兴农的形势面前,农业报道应该自觉地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这是农业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对农业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吃透政策精神进行正确引导农村新闻报道要充分体现为社会、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就要求从事农业和农村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目前,我国的农业整体水平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此种条件下,要求农业战线记者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农民对…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新闻受众对新闻传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地市小报的记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和挑战。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尽快提高地市报记者能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地市报记者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可以说知识功底是扎实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记者的知识结构相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说,就显得不相适应。 从客观上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内容拓宽了,读者对报纸的要求也提高了,记者过去  相似文献   

15.
李晓红 《新闻窗》2014,(6):42-43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场报道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更进一步突出出镜记者在现场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出镜记者可以缩短观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对出镜记者的素质的探讨也至关重要。"1现场新闻报道出镜记者要树立三观,培养五感,以更好地适应现场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交通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报道时体现人文关怀.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新闻报道求真求实的具体要求。交通新闻报道区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因为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一出门就参与到道路交通中。人们对交通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人性化的交通设施的需求在提高,同样面对交通事故.对交通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人文关怀的表现也有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闻事业被急剧卷入竞争的漩涡,记者的职业观念在逐渐向过去鲜能涉足的荒芜领域转变、深度报道在帮个新闻报道量中所占与比重的显著增加,他记者必须放弃或至少不能再单纯依赖于多年来所习惯了的“常规”战术而转向用更能适应时代要求、更能符合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方法去从事新闻报道:树立强烈的“求异”意识,便是这种客观形势对记者提出的一个观念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要把县市报办成以县域为中心的区域都市报,要求我们在抓新闻报道时转变报道模式、改变报道视角,确立民生意识,实现新闻报道政治性与艺术性的融合与统一。而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编辑担负着重要责任,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既是贯彻编委会办报思路的"操盘手",又是深化记者、通讯员稿件主题的"助推手"。由此可见,编辑的民生意识决定版面语言的表达,也决定着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宏 《新闻窗》2009,(4):54-55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前期的充分准备和后期的精心撰稿,而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则关系到整篇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来实现,在这一过程当中,记者无法要求改变被采访者,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采访的成功,因此,“沟通”在新闻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要善于利用沟通来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打破陌生人之间对话的尴尬,这样才能使采访顺利进行,新闻报道也才能做到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