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 0 2年 10月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再次来到济南讲学 ,借济南甸柳新村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 ,面向台下千名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些学生刚刚踏进初中校门一个多月 ,却在魏老师指导下学习了一篇高中三年级的课文。让我们一起品味学生的感受 :一、师生间的距离感消失了 ,学生感受到的是学习的快乐与享受陈光 :今天是短暂而快乐的 ,因为我们有幸听魏老师的课。 (魏老师 )用简单的语句 ,讲明深刻的道理 ;诙谐有趣的课堂气氛 ,让我们易听易懂 ,他还教给了我们有效的背书方法。虽然他 (魏书生 )是著名教师 ,但他让我们感到了师生之间并…  相似文献   

2.
[定位 ]按照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主要是进行“质疑思辨”能力的培养。本文的内容实际上由三方面组成 ,即人生境界、哲学的价值及二者的关系。因此需要思辨探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四种境界的高下顺次和区别 ;中国哲学的基本脉络和内涵 ;中国哲学在提升人生境界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辨析 ,使学生有追求人生境界的积极愿望。[切入 ]1 .为四种人生的境界 ,寻找历史和现代的代表人物群。结合课文 ,为四种人生的境界寻找相关的代表 ,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 ,并进行交流讨论。由概念化的认识到具象化的认识 ,由泛化的认识到个性…  相似文献   

3.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4.
师: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5.
胡明 《宁夏教育》2004,(7):93-95
不久前,笔者有幸在同一天听了两节《圆锥的体积》课堂教学。课后同做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沟通,与30余位小学数学教师就两节课进行了为期半天的教学评析活动。事后,仍念念不忘,思之虑之,颇多感悟。  相似文献   

6.
师 刚才学习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7.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的,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8.
9.
冯友兰先生(1895—1990),字芝生,是中国现代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中国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  相似文献   

10.
问读——以“问”(发现问题、质疑辨难)的形式带动课文的阅读: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只有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问读教学设计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闲暇时通读一下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我们就不难发现,《课程标准》试行过程中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正在不动声色地脱胎换骨。表现在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变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分天下”,却又“齐抓共管”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表现于阅读教材单元的整合方式变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切合社会交际的需要。长期以来因名家名篇而稳居教材“首席”的传统课文,被撤去了不少,而大量富有人文性的篇目则“闪亮登场”,且地位十分瞩目。这些变化无疑给进退维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概括地说,无非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贯彻《课程标准》,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一是熟悉教材的内容,研究存《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具体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2.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13.
程丽华 《学语文》2006,(4):51-51
教《失街亭》前,我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与《失街亭》相关的两集内容。同学们对之热情很高,特别是男同学,边看边议论。我突然想起前一阶段练笔中有几个学生围绕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言论虽有偏激之处,但的确也引发了我们的几番思考。想到这里,一个灵感在脑海中闪现:能不能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教自学呢?令我没想到的是,我刚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一个叫许信的男生立刻站起来说:“老师,我想教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的平台。在这个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系统中,最基本的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6.
张慧 《成才之路》2012,(18):35-35
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这几年,我发现学生们的整体道德水平不高,轻则表现在随手丢垃圾、说脏话,重则甚至和老师公开顶嘴、同学之间打架、不顾父母担心离家出走等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给他们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按理,议论文教学,尤其学术论文教学,最好把握:观点明明白白,教,学生也懂,不教,学生也懂;条理清清楚楚,无交错纵横,无明暗映衬,教者哪有雅梳理的?学者哪有难触摸的?至于语言风格鉴赏,在议论文教学中又不是重点了。备课?小菜一碟!讲课?浓茶一杯!就这么随便。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第四次目标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保定市召开,会议特邀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新乡市教委教研室原副主任武镇北先生到会并现场作课。现将武先生作课的教学实录(第一课时)连同邢台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王步谦同志的点评节选刊出,供广大目标教学改革实验老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废墟》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同学喜欢。对学生来讲,荒草连天、断垣残壁、孤石耸立的废墟实在无美可言。因此,我们在教学《废墟》之时,教学中的一系列困惑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