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动态     
无限神秘的海底世界富含着人类未知的丰富宝藏。今年,我国的大洋科学考察将以加强对海底山脉的"找矿"工作为己任,按照我国"十五"《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计划》组织实施编号为DY105-16的科学考察航次,以寻找富钴结壳的工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开展海底热液硫化物调查。这是从中国大洋协会近日在广州召开的航次设计评审会上传出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国科学家在执行中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的任务中,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发现了4个新的海底“黑烟囱”——位于海底的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并取回了珍贵样本。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DY115-19航次用第四代深海摄像系统在印度洋首次拍摄到海底热液活动区的视频影像。这是我国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占全球总面积的71%的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95米。广袤的海洋由蔚蓝的海水覆盖,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同时也神秘莫测,让人难以琢磨。海底地貌也像陆地一样丰富多彩,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但海底世界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因为海水给它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相似文献   

4.
2“大洋一号”启航2005年4月2日,我国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大洋一号”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实现我国海洋工作者提出的“进军三大洋”的奋斗目标,在我国的大洋事业发展史上写下光辉一页。考察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关于“大洋一号”“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是我国精心打造的56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从1995年至今,“大洋一号”执行了多次调查任务,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任务,…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2011,(12):69-69
据中国军网2011年7月3日援引新华社记者报道,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于2011年7月1日开始执行第22航次第6段科考任务,未来半年将在太平洋中脊上寻找海"黑烟囱"争取发现新的热液硫化区。"黑烟囱"是海底热泉的喷口,位于海底热液硫化区,状如烟囱,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而得名。海底"黑烟囱"及热液矿床的发现是海洋科学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热液矿蕴藏金、锌、铅、汞、  相似文献   

6.
据《东方早报》消息,近日,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体系方案通过专家审议,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成为大洋海底地名命名体系。据中国大洋协会副主任李波说:"以《风》《雅》《颂》为主,将来在三大洋的海底为主线进行命名,《诗经》里面《风》《雅》《颂》中的《风》这部分重点在大西洋位置,《雅》在太平洋,《颂》在印度洋。"谈起选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进行为期300天的环球海洋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预计2006年1月回国,这是我国首次组织横跨三大洋的远洋考察,将为人类探索和认识海洋,和平利用海洋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一个世纪前,英国深海科学考察船“挑战者”号在分析从海底采集的沉积物时.发现一种带有磁性的黑色尘埃微粒。在这之后.美国、日本的科学家也都在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具有类似性质的尘埃颗粒。科学家在鉴定其身份时惊奇地发现,它们是具有宇宙物质“血统”的天外来物。因而被科学家称为“深海宇宙尘”或“宇宙尘”。  相似文献   

9.
海底"黑烟囱"最近,我国科学家在执行中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的任务中,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发现了4个新的海底"黑烟囱"——位于海底的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并取回了珍贵的样本。这是世界上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底发现热液喷口。这一科考成果的取  相似文献   

10.
初中的时候,就知道在海底有一种矿物叫锰结核,依稀记得,那时书中所记载的锰结核是一种黑色的椭圆形石头。后来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虽然曾多次出海考察,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亲眼见过锰结核是什么样子。直到2013年夏天,有幸搭乘“海洋六号”科考船,参加了这次大洋科考,我才终于见到了锰结核的真面目,弥补了多年来的遗憾,现在想来实是大慰平生。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8月29日,《青岛日报》挂出一条新闻: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科考在青岛起航。据报道,这次环球海洋科考是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科考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航次集资源、环境、气候考察于一体化,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2.
1、海啸灾害及其分布 海啸是指海洋中剧烈地扰动产生的波动,它主要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海岸或海底山体滑坡、小行星或彗星落入海中、海洋中的核爆炸等原因引起。它是海洋中迅速传播的一种长周期重力波。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周期2-200min,波高仅为1m左右,所以在大洋中海啸不会造成灾害甚至难以察觉。然而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  相似文献   

13.
海底锰结核,又叫多金属结核、锰矿球或锰团块,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大洋底部的沉积矿产,多产于海瘫表层,储存在5000米左右的深海海底。锰结核中含有锰、铁、镍、铜、钴、钛、钼、锆、镭等30多种陆地金属、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且品位相当高。其中锰的含量最多,高达15—35%,故以锰结核为名,其次为铁,含量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挺进三大洋     
历史课上,你一定听老师讲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600年前,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开辟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2005年4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从青岛启航,它将为我国现代海洋科学考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一、时政要闻(2005年4月—2006年3月)1.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环球科学考察任务。2.4月7日,我国第四次珠峰综合科考行动全面展开。此次科考的主题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为期两天的亚  相似文献   

16.
郑伟 《地理教育》1997,(4):21-22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中的石油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据科学考察发现,海底深处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其数量接近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综合开发和利用海洋石油,将成为人类获得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曲婷婷 《中学科技》2013,(11):14-15
2013年暑期档最热门的科幻电影《环太平洋》,是一部用一句话——“机器人打大怪兽”——就可以概括的热血电影。和辐射变异产生的哥斯拉不同,本片的怪兽来自茫茫大洋之下、海底裂缝之中,是异世界空间的生物。  相似文献   

18.
走向蔚蓝     
正8月28日上午9点30分,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向阳红01"船从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起航,执行2017—2018年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航次。这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据介绍,本次科考将历时260天,分为6个航段,将分别在中印度洋海盆、南大西洋中脊、南极半岛周边陆架、东南太平洋海盆开展资源与海洋环境综合调查。  相似文献   

19.
在"敢向九天揽月"的宇航科学家踌躇满志地筹划"嫦娥工程"时,海洋科学家也以"敢下五洋捉鳖"的精神,驰骋大洋。2007年2~3月,在浩瀚的印度洋,美丽的南非港口城市德班港,停靠着一艘中国人的大洋考察船,这艘考察船的名字叫"大洋一号"。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和平开发利用海底资源的重任,曾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科考任务,创造了中国大洋科考史上16项之最。这一次执行的是中国大洋第19航次科考任务,将历时220天、6个航段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执行中国大洋协会对深海热液矿藏附近生物基因以及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科学考察取样,由中国大洋协会投资的国家重大专项、目前我国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海龙号”(见封面),亦称水下取样型机器人,已由被国际同行称为“中国深潜之父”的朱继懋教授(图1)领导的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实验室研制成功。2008年5月在中国南海完成了3277米深诲试验(图2、3),这在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