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自1986年2月14日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定位于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在促进和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科学基金对肿瘤学研究的资助从1986年以肿瘤病因学、流行病学及肿瘤防治等传统研究方向为主,发展到目前包括肿瘤遗传学、肿瘤免疫学、肿瘤复发与转移、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干细胞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诸多方向,科学基金对肿瘤学研究的持续资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1,(6):78-81
近20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与正常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生长和分化的疾病,有人设想能否采用一种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三大法宝”(手术,放疗,化疗)不同的方法,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治愈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肿瘤类文献在各医学系列期刊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统计了中国医院教字图书馆中收录的1995—2004年篇名为“肿瘤”、“癌”、“瘤”的文献量,结果显示:①1995—2004年肿瘤类文献共158457篇,其中“中华”系列期刊占11.00%;“中国”系列期刊占20.16%;“学报”系列占14.67%;“国外医学”系列占5.58%。②肿瘤类文献量每年呈递增趋势,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79.04%。③25种肿瘤期刊中,1995—2004年肿瘤文献量共计27602篇,占肿瘤文献总量的17.42%,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39.24%。  相似文献   

4.
自1989 年以来对12 例骨肿瘤进行肿瘤骨切除,应用人工假体修复及关节功能重建,获得较满意的肢体保留及功能。免除了传统截肢给病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和生活的不便。本方法具有人工假体供应及时、疗程短、修复范围广等优点。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较大时应用人工假体修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专家简介:傅深,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生导师,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肿瘤放射治疗学博士。1996~2004年先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及Fox chase肿瘤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0-14岁儿童肿瘤发病状况,为防控儿童肿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多种途经收集全市户籍居民肿瘤数据,用ICD-O-3进行肿瘤分类和统计。结果:全市儿童肿瘤发病率为10.05/10万,标化发病率(2000世界标准人口)为10.09/10万。0-4岁组发病率最高;前三位发病分别为白血病、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肝肿瘤。结论:柳州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较全国水平略低,但高于农村地区,白血病、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肝肿瘤是我们需要重点防控的癌肿,其中肝肿瘤比其他地区靠前,需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名家访谈     
姚开泰,江苏昆山人,1931年4月11日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我国鼻咽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国际EBV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历任中南大学肿瘤研究室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兼肿瘤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任,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张洁 《科学中国人》2009,(11):110-113
刚过不惑之年的罗健教授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的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对普通内科疾病及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胃肠肿瘤、乳腺癌、淋巴瘤、骨及软组织肿瘤等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他也是我国最早关注癌症疼痛,并系统从事癌痛,社会心理、姑息治疗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专家之一。在罗健教授看来,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 1 999年 1 0月 1 2日对一例骶骨肿瘤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并实施了整体护理 ,避免了术后出血多、切口感染、直肠、膀胱损伤的并发症 ,患者全愈出院。1 病例介绍某男 ,45岁。因右骶尾部疼痛半年余 ,加重二个月 ,伴有右侧大腿前外侧放射痛 ,右臀部及右下肢后侧痛 ,为持续性 ,夜间明显 ,走路呈跛行 ,大便秘结 ,排尿困难。故于 1 999年 9月 2 0日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骶骨肿瘤收入院。2 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骶尾部肿瘤切除时 ,因此区血运丰富 ,神经丛多 ,与直肠、膀胱等脏器邻近 ,手术出血多 ,甚至凶猛 ,手术难度大 ,故在熟悉病例的基础上 ,护…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8):47-49
近20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肿瘤与正常细胞间的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生长和分化的疾病,有人设想能否采用一种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三大法宝"(手术、放疗和化疗)不同的方法,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治愈肿瘤的目的。这犹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坏人经过改造可能变成好人,那么,肿瘤细胞是否也有可能"改邪归正"呢?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23)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学、化工学、药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其中在肿瘤医学方面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肿瘤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对于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的检测及治疗,提高肿瘤检测的效率以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纳米技术在肿瘤检测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为基础,总结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为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丁生(下文简称"丁")上海市东医院肿瘤(血液)内科主任医师,196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擅长原发性纵隔肿瘤、肿瘤性息肉、先天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海市抗癌学会名誉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余建军(文中简称"余")上海市东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擅长乳腺肿瘤、甲状腺以及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本期由丁生(左)、余建军(右)师徒二人一起接受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经尿道气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对1998年10月-2000年11月间2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气化术进行治疗。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手术平均时间40min,术中均未输血,未发生膀胱穿孔及大出血。术后随访2-18个月,3例复发。结果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气化术(TVBT)具有快速、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肿瘤生物治疗是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助性抗癌疗法,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成员及重要补充。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正在逐渐由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走向临床并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有90多年历史,但因各种条件所限无突破性进展。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相互交叉渗透,使肿瘤免疫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相继建立了肿瘤基因疗法、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导向疗法、细胞因子疗法等;并指…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临床肿瘤教学质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养合格的肿瘤医学人才,提出加强临床肿瘤教学的必要性,从肿瘤综合治疗原则指导临床肿瘤教学、案例教学法教学、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加强临床见习及实习、培养循证医学指引临床的思维习惯、充实中医肿瘤学内容等方面,探讨提高临床肿瘤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康静波 《金秋科苑》2013,(15):103-103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前不久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且近几十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在过去的30年里,各地肿瘤年发病数量大约增长了一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防肿瘤患者血栓的形成或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检出率。方法:联合测定肿瘤患者体内组织因子阳性微粒与D-二聚体的水平,对凝血状态进行评估。结果:60例患有不同类型肿瘤并合并静脉血栓的患者、60例与之相匹配的未合并血栓的肿瘤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肿瘤未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组、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间组织因子阳性微粒数目及活性、D-二聚体的含量高低及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肿瘤患者体内组织因子阳性微粒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20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8月诊治的20例胰腺囊性肿瘤进行治疗方法及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和CT捡查能发现囊肿但不能确定类型.胰腺肿块为囊性、囊实性或不规则分叶状.胰腺囊腺瘤12例均完整切除,术后无复发.胰腺囊腺癌8例,6例完整切除,3年生存率66%.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姚开泰,江苏昆山人,1931年4月11日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我国鼻咽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任国际EBV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历任中南大学肿瘤研究室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兼肿瘤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任,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0.
他,致力于我国肿瘤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近40年,在肿瘤外科、流行病学、免疫及生物治疗方面取得多项国际创新性成果;他主持完成“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揭示我国肿瘤发展趋势,为我国制定肿瘤防治方针策略提供了最重要的根据;他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有效降低传统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后严重并发症,在外科术式研究中获得里程碑式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