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青年毛泽东人格思想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探求新知,追求真理的刻苦学习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与责任意识;积极向上,寓于进取的人生态度;做"身心并完"之人的成才观念;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以及重视"读无字之书"的求实作风.青年毛泽东人格思想时当代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影响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集现实性与理想性于一身的道德人格典范,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了作为君子内在德性的“仁、知、勇”以及作为外在德行的“礼”等诸多道德要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发挥着形象导引、教化学子、安邦定民等重要作用。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推动明德爱国的时代君子的形成,也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的完成。因此,立足新时代对青年道德提出的诸多要求,在对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辩证吸收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于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重视塑造新型人格,注重培养与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毛泽东要培养的理想人格就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他揭示了这种人格的一系列特质。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塑造现实人格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有开拓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格就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整体形象的展示,是做人的尊严、道德和价值的总和。理想人格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中人们的最高推崇和令人向往的做人的模式。邓小平不仅在认识和理论上崇尚伟大理想人格,而且其实践。邓小平的人格思想及其实践主要表现为:人民至上、设计人生;不讲突话、崇尚实干;坚实果断,敢作敢为;虚怀若谷,以德报怨;严于律已,身体力行;兼虚谨慎,宽容大度;鞠躬尽瘁,保持晚节等等。  相似文献   

5.
冯辉 《中国德育》2004,(7):57-57
班主任的人格是由“德”、“识”、“能”三个维度构成的整体,其中“德”包括政治思想素养和敬业爱生的精神,是班主任的人格的灵魂;“识”即知识,包括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广博的知识和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管理理论素养,是班主任人格形成的基础;“能”即能力,包括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班主任特有人格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试论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人格,这是人们运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概念。早在1920年,毛泽东在谈到新民学会的会员条件时就提出“人格光明”;蔡元培认为,教育要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我们现在也强调,思想教育既要靠真理的力量,也要靠“人格的力量”;在国际交往中不要丧失国格、人格,等等。然而,我们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人们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不一样的,人格是一个含义并不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语中、其本义是“面具”的意思。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的行为和思想的心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格的有遗传、学习、文化、自我意识、特质与潜意识机制等诸多因素。而毛泽东,则把自己的道德、意志、智慧这三种人格力量推向了及至,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从而象征着中华民族那种可撼山岳之伟力的光辉形象。下面,我们将从毛泽东人格的自然性与崇高性,继承性与创造性、民族性与阶级性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的人格美。以期对人们属重塑其自我人格形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冯契主张当代中国亟需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它是体现了类的本质和历史联系,体现了自觉和自愿相结合,经过培养多数人可以达到的自由人格;“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培养“平化民化的自由人格”有三条基本途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有机统一与和谐一致,是现代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的简要概述,旨在启迪和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增强自控能力等方面塑造和健全青年大学生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0.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个性自由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人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培育是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冯契的人格思想立足于对中国古典人格理论的批判继承,对近代“新人”理论的总结提升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格思想的弘扬,他倡导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实质上就是马克思提倡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词源学、心理学、人格结构的角度对毛泽东的人格精神基质--“虎气”和“猴气”作出阐释,同时,还尝试从古代人文传统和现实斗争环境两方面来探讨毛泽东人格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马加爵以一种极端血腥的方式“一举成名天下知”以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一个“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师生面前的好学生,村民眼中的好青年”,一夜之间成了屠戮四名同学、毁坏五个家庭的恶魔,这种巨变难免让人目瞪口呆,更使教育者深深感到: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人格的完美与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处于同等地位,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是他独具特色的主体素质作用于时代潮流与社会需要的重大成就;独立思考的“求实”“求真”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精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本质内容;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与时俱进,探索不止的人生观是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常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孟子对其理想人格“大丈夫”道德品质的规定是“居仁”、“立礼”、“由义”;修养的重要途径是要在考验与磨难中,锻炼并养成“不淫”、“不移”、“不屈”的坚强意志与高尚节操。  相似文献   

16.
曹冬 《华章》2012,(13)
我国优秀伦理思想所强调的“人品”、“品格”与“人格”相对应,其中孕育着丰富的人格思想.人格精神是主体范畴的人的具体个性、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在其身上的凝结,使人有着充实的内容和饱满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坚守独立人格的思想;愤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与人之间友好、互爱,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人格平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教书育人》2002,(22):41-4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重视“教化”的作用,根据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解释:“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二者要相互为用才能相得益彰。他认为:“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指出“教”与“化”在教育中都是必要的,但又更重视教育中人格影响的作用,“故言立不如默成,强人不如积感。”强调重视无言之教,人格感化。如何实现无言之教、人格感化?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必须具备“为人师表”的师德。但仅此认识还不够,有人认为“为人师表”就是要有老师的样子,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而保持师生间距离,最终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中华民族两千年以来最为出众的领导人,其建立的丰功伟绩,一方面得益于20世纪原社会历史变革机遇,另一方面得益于其自身独特而强大的人格,其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更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家庭环境,化环境,政治环境等外因的促进和培育,伴随毛泽东伟大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诗词作品,毛泽东的人格决定了毛泽东的诗作,毛泽东的诗作折射和显露出毛泽东的人格,毛泽东的人格是中国新化运动史上的瑰宝,毛泽东的诗作也是中国化长河中学艺术领域的瑰宝,对毛泽东人格和诗词的剖析和解析,对于我们更真切地理解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历史内涵,有着积极的和独特的意义,毛泽东独特而伟大的人格与诗词作品,也为现代人才学和现代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的个案。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的历史时期,人格有着相异的立法政策,但却有着相同的历史由出,即都和罗马法中的人格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试对罗马法中人与人格的分离、人格等级化的原因、人格理论的思想渊源、人格制度的警示与启示,做一种历史的解读,以资历史的“明智之光”照进现实的世界,为我们现时法律的人格制度指明未来。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基于“要强我少年中国,先要强我中国少年”的理念,梁启超在其“新民说”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民”这一新的人格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其中所强调的竞争、进取、公德、科学和自由的精神,对处于当下社会转型中的我国当代青年的人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启示:即要以国家、群体意识的培育来引领当代青年自我的实现;要以科学理性思想的普及来启迪当代青年辩证的思维;要以勇敢进取精神的倡导来推动当代青年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