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博览     
碳化钨——钢耐磨材料高能离子注渗技术是一种优秀的金属表面性能优化技术,其原理就是把欲渗金属的原子电离成密度很高的离子,这些离子获得很高的能量并以高速射入被渗金属的表面,在其表面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冶金学反应后,快速扩散到被渗金属基体中去,从而在被渗金属表面生成性能奇特的保护层。碳化钨——钢耐磨材料(WCSP)就是高能离子注渗技术的一种应用成果。采用该技术使碳化钨(WC)注渗到钢基体内,在钢基体表面形成特殊的组织结构,生成耐磨度很高的碳化钨(WC)富集保护层。  相似文献   

2.
利用浸涂法在45号钢表面制备高温玻璃陶瓷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等对其高温防脱碳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玻璃陶瓷涂层在700~900℃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可以对45号钢产生保护,大大降低试样热处理后的脱碳层厚度及氧化失重;采用聚丙烯醇作为粘结剂制备的涂料在室温下涂覆效果较好,涂层表面均匀,无裂纹。  相似文献   

3.
金属镀件在电镀处理之前,须进行彻底地清洁,保证镀件表面无油污、锈蚀和其他颗粒物杂质,金属镀件表面不洁会污染镀液,并严重影响镀后产品的表面质量。以连杆镀铬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智能PLC的金属镀件表面连续清洗控制系统设计。首先分别采用不同比例的清洗液浓度、单槽清洗控制时间及连续清洗次数等不同的参数组合,进行多组连杆镀铬实验,通过对不同参数组合下的连杆表面质量的测量,来选取最优、最经济的参数组合。基于该参数组合,设计金属镀件表面清洗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和软件工作流程。实验证明,提出的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镀后连杆的成品合格率,并且最大限度节约用水量。  相似文献   

4.
传统方法在金银饰品镀后抛光处理过程中,由于抛光工艺参数选定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出现抛光后金银饰品表面的光亮度较差、饰品表面粗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的金银饰品电镀中抛光工艺参数数学优化方法,依据镀后饰品的镀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指标,检测各抛光工艺参数的重要度,依据分析正交实验结果来选定最佳抛光工艺参数及参数组合。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优化镀后金银饰品的抛光工艺参数,提高饰品光亮度、降低粗糙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微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6.
从原材料改锻、预备热处理、淬火及回火、深冷处理、表面强化处理等方面分析介绍了提高Cr 12MoV钢冷作模具寿命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并通过实例表明,采用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7.
采用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对45钢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研究工艺改变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对45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硬度而言,激光功率为主要因素,光斑直径为次要因素;对层深而言,扫描速度为主要因素,激光功率为次要因素。光斑直径的增加硬化层的深度是不断减少的,淬火硬度随着激光光斑的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并不明显,激光功率过大,光斑直径过小或者扫描速度太慢时,都将引起材料表面温度升高的太高,进而使得材料表面的硬度降低和硬度分布不均匀。通过试验激光淬火的优化工艺参数,P=1400 W,V=10,D=2.5 mm。在上述优化工艺参数下,材料的平均硬度达到了42HRC,淬硬层深达到了0.62 mm。  相似文献   

8.
离子渗氮又称为辉光离子渗氮,它是一种在压力低于105Pa的渗氮气氛中,利用工件(阴极)和阳极问稀薄含氮气体产生辉光放电,借助于高压直流的电场作用,使气体原子成为带电离子,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到工件表面,从而被工件吸附的渗氮工艺。本文研究了38CrMoAl钢运用离子渗氮后耐磨性能。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组织和相结构;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渗层的硬度变化;并对其进行耐磨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对离子渗氮具有很强的催渗作用,渗层深度提高了近1倍,耐磨性优于普通离子渗氮。  相似文献   

9.
材料的氧化行为对其实际应用具有很大影响。本文以航空用Ti Al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PLC控制机器人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铬钨共渗层,之后进行氧化实验,分析材料共渗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物相组成以及成分构成。最后得到结论,铬钨共渗层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提高Ti Al合金抗氧化性。该研究为航空用Ti Al合金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高熵合金(Al Cr Nb Si Ti V)为靶材,Ar为工作气体,N2为反应气体,利用反应式直流磁控溅镀在硅晶片和车削刀具上制备高熵合氮化薄膜,探讨不同溅镀沉积时间对(Al Cr Nb Si Ti V)氮化物薄膜表层微结构及机械性质的影响。沉积薄膜中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浓度与高熵合金靶材相当。氮化物薄膜组织均匀、致密地附着于基材,薄膜表面为颗粒状组织。随着溅镀时间的增加,显示薄膜表面晶粒变大,薄膜沉积速率下降。应用高熵合金(Al Cr Nb Si Ti V) N氮化物薄膜镀层刀具干式切削S45C中碳钢圆柱工件时,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和刀具的侧面磨损显著降低。研究显示镀层可有效提升刀具切削效率,延长刀具使用寿命,溅镀时间30 min时,车削刀具的切削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45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的影响以及淬火温度对45钢金相组织,硬度及变形开裂的影响,综合论述了如何制定45钢热处理工艺,防止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12.
第17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地区)金匙科技竞赛个人决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实验桌上并排放着一只镀黑真空集热管和一只普通真空集热管,各倒入750毫升的水,用碘钨灯光照射加热一段时间后,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我们可以观察到,镀黑真空集热管内的水温比普通真空管升得快。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集热管内壁表面所镀黑膜为氟化镁等材料,它的厚度严格控制。请问镀黑真空集热管能够集热的原因是:A.在前表面透射率大,反射率小B.在前表面透射率小,反射率大C.在后表面透射率大,反射率小D.在后表面透射率小,反射率大答:集热管…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氮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和球墨铸铁进行渗氮处理,比较了两种金属渗氯前后的硬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同样实验条件下,不锈钢渗氮后的硬度比球墨铸铁渗氮后的硬度要高.根据显微分析和SEM分析可知,两种材料表面生成的渗层的形态不同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面向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中高强钢应用问题进行了高强钢焊接疲劳试验分析,针对典型的材料拟定了试验方案。分别对两种不同表面处理的焊接试件样本进行了疲劳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材料的焊接疲劳极限,为国内高强钢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孙超 《中国科技纵横》2014,(13):247-248
近些年来,利用表面热处理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人也为此进行了辉光离子硫碳氮三元共渗的研究,并从减摩性分析入手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本文主要从处理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储油结构、固体润滑剂的形成、硬度梯度对磨损的影响三方面入手进行了表面热处理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在电路加工工业中,3D-MID技术因其设计的自由度大、能实现的功能多、可减少安装层次和装配的数量已广泛应用于通讯行业领域。但是通过现有化学镀工艺在对被镭射过的塑胶件表面进行化学镀铜和化学镀镍时常常会有漏镀、溢镀、上镀速率慢等问题,影响产品的良率和企业生产成本。本文选取LDS产品在化学镀过程中的溢镀情况进行跟踪实验分析,并根据一定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大量化学镀步骤方案进行比较,选取能够控制PC及ABS塑胶件表面化学镀溢镀的情况,对LDS产品生产成本和良率控制有一定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时以一定的方式加热、保温,然后采用合适的方式冷却,使其最终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热处理工艺按照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进行加热,常用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淬火+低温回火)、回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等。表面热处理是对工件的表面(一般深度为几毫米)进行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45钢活塞杆经调质处理获得良好强韧性配合的综合力学性能。表面淬火的目的是获得高的表面硬度,以支撑表层镀铬层,从而提高活塞杆的耐磨性与耐蚀性。去应力退火安排在磨削加工之后电镀之前,以充分消除活塞杆内部残余应力,提升镀层质量与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在Insb焦平面探测器(FPA)制造中,InSb芯片背面经磨抛减薄后需要在表面镀制增透膜,增大Insb芯片对红外光的吸收。本文介绍了采用磁控溅射方法镀制不同厚度的ZnS膜,测量其光谱透过率及反射率,利用红外焦平面测试系统比较了ZnSN@SiO2膜的增透效果,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的ZnS膜具有更优的增透效果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当在砂砾料等强透性垫层表面浇筑混凝土,而混凝土底又未设防渗层时,可在砂砾料表面喷一层薄薄的水泥浆,起固结防渗的作用,此方法造价底,施工方便又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