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批判精神是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重要组成,批判主题也是"五四"以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批判主题的作品很多,考察这些作品与"五四"同类题材作品的异同,无疑会对把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流变有帮助。文章认为,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表现出了不自觉的步步后撤,"后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自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被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2.
汤吉夫的名字是随着他的《老涩外传》的发表而为世人所知的。这篇小说写的是“文革中商业战线上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一个老党员六亲不认的“涩”劲儿,高扬了面对不正之风坚持自身位置的宝贵人格,汤吉夫因此而知名于文坛。这类以社会为题材的小说,汤吉夫写过不少,但他创作的着力点却并不在此。汤吉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所熟悉的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干部,姑且笼统地称之“学校知识分子”罢,他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都是写“学校知识分子”的。  相似文献   

3.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4.
刘霞 《考试周刊》2007,(43):69-70
鲁迅的《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但鲁迅着力描写的、倾注了更多艺术心血的,是那些在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主要写了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题材。在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中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两类知识分子中的五种人物。鲁迅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中对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概括、新的小说模式、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集中体现了“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相似文献   

6.
性别议题在当下仍是一个热点话题,骆平自身的高校女性知识分子身份使得她在创作中十分关注性别问题,作品多选择“她题材”,尤其关注人到中年后的境况。女性题材与中年危机的叠加,让骆平小说本身充满着十足的话题感,也使得作品有一种深度介入现实的取向。骆平的小说既是女性写作的典范,也有一种知识分子书写的共性,对知识分子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嘲讽,同时在一种自反式书写中,接续启蒙传统。与此同时,骆平的小说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超越单一性别的凝视,也超越了简单的知识分子批判书写,将这些议题转换为一种民生关注,是一种及物的写作。骆平的小说风格有一种明显的转型历程,这一过程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半糖”哲学,这是对中国古典生存智慧的效法,这其实是解决诸多生活问题的秘籍,也是化解身份焦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以其反映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及其所包蕴的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先进的知识分子是民主革命中最先觉悟的阶层,在“五四”和以后的革命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这不能不引起鲁迅的注意。同时,知识分子又是鲁迅所最熟悉、最了解的。所以,知识分子问题是鲁迅小说中的一类重要题材。知识分子在鲁迅小说中占有重要位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类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者;一类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殉葬品;再一类是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新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左联五烈之一柔石,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上确实受到了鲁迅的深刻影响,但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二者小说中知识分子死亡意识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对待死亡表现出以死反抗,柔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以死殉葬。柔石在思想及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显得稚嫩,但稚嫩中也有自己的个性、实力和进取精神。从两者的文本对比中可感受到文学大师鲁迅的辉煌成就和青年作家柔石的努力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9.
鲁迅和巴金是20世纪两位杰出的文学大师,他们曾用大量作品来关注知识分子自身。尽管他们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内容、艺术来源和文化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却不约而同地用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再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而启示人们对作家、知识分子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方方是"新写实"小说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她的小说主要分为市民题材小说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纵观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会发现方方作品中体现着"伤害"的叙事模式,即小说情节几乎都离不开"伤害"这个主题。在她的小说中,社会意识形态、他人和生存者自身三者构成了人的生存世界,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生存于中的人们,从而文本便出现了悲剧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鲁迅始终站在现实主义立场上,来审视特定历史时期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对积存已久的社会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犀利的见解。在"五四"时期,鲁迅创作了大量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可分为觉醒者、麻木不仁者、先行者等不同类型。鲁迅以剖析知识分子和封建制度的关系为重点,注重展示社会剧变时期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注重对知识分子历史责任感、推动历史进程方面作用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抗战以及4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再度繁荣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特别是长篇巨著。它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了前两个时期,而且在自我审视和心灵的开掘上也超过了前两个时期。作家对知识分子的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贬低构成了对知识分子的深度解构,其文化反思、心灵探寻、灵魂拷问也给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丁玲从1927年秋创作处女作《梦珂》到1986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和几个风风雨雨的历史时期,共写了约300万字的作品。对她的创作分期,学术界意见虽然分岐(1),可是对其“早期小说”的界说却基本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她“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12月《梦珂》问世到1929年6月发表《野草》这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小说。我们不同意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下限时间划到1929年末写的《自杀日记》(2),更不敢苟同将其下限时间延伸到“1930年左右”,把丁玲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0年春上海》也划归她“早期小说”范围(3)。  相似文献   

15.
当代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重镇。在这个世纪之交的多元时期,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无情冲击下,当他们那一套曾经叱诧天下的话语突然“失语”时,他们迷茫不已。于是一些知识分子痛苦又无奈的告别了自己的过去,开始丧失了价值关怀,醉入了感官文化。在这样一次“无声的改造”中,他们逃离神圣,摈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独异的作家,他一直以“乡下人”自居。沈从文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余华小说的文本阅读与比较,归纳出余华小说中的三类知识分子形象,并结合前人对余华的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的观点,阐述余华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内涵,发掘余华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意义以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伤逝》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出一部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二月》.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面对封建社会的重压,依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奋起抗争,但是当她们面对社会的强大压力时就败下阵来,彷徨于“歧路”与“穷途”,最终让自己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20.
鲁迅叛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距离控制孙丽涛鲁迅反封建的思想突出体现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尤其是对叛逆型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上.鲁迅在这一类系列形象中更多地揉进了作家本人的思想观念、人生体验:封建宗法网络中痛苦的挣扎和反抗,新的价值观念树立后又面对无以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