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中外历史上许多教育家的教育成就和经验为佐证,论述“师爱”的作用,并从社会主义人民教师理想人格的要求出发,探讨网络化环境中“师爱”的社会职能。认为,“师爱”可以视为与教育成败休戚相关的因素而加以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应该成为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甚至应该成为教师的性格,成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网络化环境中应更加重视“师爱”  相似文献   

2.
摘要:增强教育效果。师爱就会像春天的雨露滋润沉睡的大地那样,使大地生机盎然,使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学生理解师爱,感受师爱,让我们平凡的师爱,发挥非凡的力量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3.
也谈师爱     
方麟 《科教文汇》2007,(8Z):10-10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师爱是什么这一问题,以供大家指正。即师爱的内涵不应该是一种喂养性质的爱,而应该是一种智慧和理智的爱;高尚的师德是师爱的灵魂,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肯付出自己的爱;师爱需要渊博的知识,它只有与知识相结合才会产生教育的威力;作为师爱主体的教师,他的角色如产生偏差,将会影响师生的关系,甚至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4.
也谈师爱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师爱是什么这一问题,以供大家指正。即师爱的内涵不应该是一种喂养性质的爱,而应该是一种智慧和理智的爱;高尚的师德是师爱的灵魂,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肯付出自己的爱;师爱需要渊博的知识,它只有与知识相结合才会产生教育的威力;作为师爱主体的教师,他的角色如产生偏差,将会影响师生的关系,甚至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5.
也谈师爱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师爱是什么这一问题,以供大家指正.即师爱的内涵不应该是一种喂养性质的爱,而应该是一种智慧和理智的爱;高尚的师德是师爱的灵魂,决定了一个教师是否肯付出自己的爱;师爱需要渊博的知识,它只有与知识相结合才会产生教育的威力;作为师爱主体的教师,他的角色如产生偏差,将会影响师生的关系,甚至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小军 《科教文汇》2009,(30):15-15
教师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师德,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所谓师爱,一般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爱的简称,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项目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在肯定经验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指出图书馆入馆教育应该结合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把枯燥的教育变成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中所要了解的内容,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就呈现在眼前,方便了读者使用,实现了入馆教育的网络化、实时性和交互性。  相似文献   

8.
向丽霞 《科教文汇》2009,(8):196-196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环境、总结、反思等几个方面实施探究性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教育目标,班主任要研究和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主要的方法是,在通过“望、闻.问、切”全面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目标激励、师爱感染、暗示等方法进行科学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冯镔 《现代情报》2007,27(11):207-208
本文从研究网络环境下主客体辩证关系与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理论入手,对“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索。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传统课堂环境和网络化自主课堂环境的区别。比较结果说明了网络环境较传统教学环境相比,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更明显、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比例更高,学生输入的信息量更大。同时,网络化教学环境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之一。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知识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首要的是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怎样转变呢?在创新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  相似文献   

12.
彭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2-152,6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与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源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一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语文教师写作教学心理的角度,论述了陶行知思想对我们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以及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指导、讲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应用空前广泛的今天,利用网络课程授课已成为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师应该有着索高的职业道德,应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制作培训就是为教师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责而进行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4.
聂乃贞 《科教文汇》2010,(32):4-4,9
当好一名教师,"师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浸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师爱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是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教学中出自崇高的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促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因为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教师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未来负责、一生负责!  相似文献   

15.
刘梦林 《科技风》2024,(8):34-36
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大会报告《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指出:“教学工作应进一步专业化,成为一项合作性工作,协作和团队精神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专业共同体正是社会所提倡的,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同体建设的内涵、价值、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效民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54-255,257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应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基础”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正确认识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基础,正确理解和处理其教学内容是核心,提高“基础”课教师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在《教育者的灵魂和教师培养》一书中指出:教育者的本性首先是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其次是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师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师教育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本文以实例讲述和证明了教师在教育中应该遵循赏识教育真理。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源源不断的渗入我国,而我国又缺乏系统的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及多元化思想教育方式。为了解决这一亟需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多元文化的创始者和推行者,特此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实践突破创新的策略,促使教师的标新立异完美地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的风范立足于少数民族的生活世界。西方认定的“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相比对,两者虽都是“全球教育意识的产物”但又存在着个别的差异。随着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融合改进,试图通过本文对比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深入反思,以便更好地运用优势、摒弃劣势,并总结出融合两者优点的教育理论推行于新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模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