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李嗣颋 《语文知识》2003,(11):32-33
一、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诃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一江春水”等。双调56字,上下阕各4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58字者,韵脚也有变化,皆变体。  相似文献   

2.
马树超 《课外阅读》2010,(7):120-121
人们一提起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往往首先想到唐伯虎,殊不知杜牧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杨州慢》中写杜牧的词句,词人借此展示未遭兵燹时扬州的魅力,使扬州在繁华中多了浪漫情怀,人因城而有名,城因人而扬名,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中杜牧就是一位风流才子。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革新者,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文大家。他虽不以词称,但为数不多的词作,却表现出雄伟的气势,奔放的感情,摒弃了五代以来的绮蘼词风,开拓出新的题材和意境,成为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渔家傲》一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词谱》卷十四)。此词为范仲淹戍边西北时所作的乐歌之一。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市),爱抚士兵,体  相似文献   

4.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词作的主要基调是什么?能否概括一下?生: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独”,另一个是“壮”。由上阕的孤独转为下阕的豪迈。师:你觉得开篇起调的“独”作孤独讲?生:是的,下阕开头说“携来百侣曾游”,“曾”启示我们这是过去发生的事,词人和伙伴在年轻时一起来过橘子洲游玩,而现在却是形单影只,好不落寞。生:词开篇点明季节是“寒秋”。  相似文献   

5.
邓廷桢作为晚清词坛一位重要词人,他和林则徐的词被誉为“大臣词”中“双璧”。邓氏词学观以“寄意”为中心,求雅,斥艳,推崇白石、玉田的同时,兼采苏、辛,融合两派,从而锻炼出“返虚人浑”词学主张。他的词高朗疏阔,款款情多而又婉曲清扬,实为晚清词史平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学风貌。对邓廷桢词学的研究实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原文:菩萨蛮①·敦煌曲子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②。水面上秤(金垂)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③,北斗回南面④,休即未能休⑤,且待三更见日头。[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③参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⑤即:同"则"。  相似文献   

7.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经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阕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这首词通过暮春景物勾出作者的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相似文献   

8.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有词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少学者指出,其中的“多情”一词当视作“多情之人”的省称,即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句之“多情”,属性状借代.那么,此多情者究竟意指何人呢?启功先生认为:“‘多情’者,谓周郎之多情也.以彼之英发,见我之早衰,自应相笑.”①持类似观点者也将前句“故国神游”的主语设定为周瑜,意谓周瑜的魂魄重游赤壁故地的话,志满情丰的周郎必当取笑词人的“早生华发”.如此释读,似乎保持了本词下阕主体(周瑜)叙述的一贯性,却忽略了词人在耽于“遥想”公瑾神采和伟业之际忽而召其魂魄前来的突兀感.  相似文献   

9.
《水龙吟》原名《鼓笛慢》,首见于欧阳修词,后经苏轼大力创作之后成为两宋及后世流行的词调。从调名看,“龙吟”本指龙鸣之声,后多用来指笛声。据相关记载,“龙吟”的声调特色高亢而悲怆。两宋《水龙吟》词调,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长于铺叙,节奏纡徐,情调深婉;用韵以上、去、入声韵为主,尤以第三部(纸寘[置]霁等)、第四部(语遇等)居多,两韵部多为齐齿呼、合口呼,韵字情调偏于婉约、悲凄、幽愁;主题情感既多有哀婉忧伤之调,又不少清旷劲健之情。总的来看,《水龙吟》词调的声情深婉蕴藉与豪迈慷慨并存,适宜抒发丰富深广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李颐(1627~1705),字中孚,陕西周至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因取县名繁体字“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自称“二曲土室病夫”,后世学人誉为“二曲先生”。  相似文献   

11.
陈维崧 ,清阳词派宗师。“词纵横博大 ,海走山飞 ,其源亦出苏、辛。而力量更大 ,气魄更胜 ,骨韵更高 ,有吞天地走风雷之势 ,前无古 ,后无今。”(《词坛丛话》)陈词题材广泛 ,远超苏、辛 ,存词 16 2 9阕 (集外散佚 ,估计尚有数十首 ) ,词调四百多个 ,为历代词人所未有。旧说 :“嘉庆以前 ,为二家 (陈维崧、朱彝尊 )牢笼者 ,十居七八。”(《箧中词》)本文重在探讨陈维崧在词界的崛起及其词作的内容、风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如多少。小楼昨夜又东“不堪回首”却必须“回首”,不能忍受却必须忍受。在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上阕中,“春花”和“秋月”,“往事”与“故国”,“小楼”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东风”,“昨夜”的“月明”,构成了一种典型的凄凉李煜,字重光,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意境。可以说,词人没有提到一个“愁”字,可那凄清主。他在位15年,一面对自己的小朝廷的存亡深感惋伤的愁情却浓郁到了极点。这实际上是在为下阕忧虑不安,每年用金银财宝讨取宋太祖的欢心,甘心蓄势,为…  相似文献   

13.
《杨州慢》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现被选入六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这首词从好几个角度,用好几种方法描写了当时杨州的凋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黍离》之悲”,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讲都堪称上乘。在这篇短文里,我不想从这些方面对这首词作出评介,只冒昧就课本的两条注释,提些异议,以教于大方。其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课本注释为:“(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战争”。  相似文献   

14.
自从吴世昌先生提出北宋不存在豪放派,苏东坡不是豪放词人后,异议者蜂起,赞同者寥寥。本文从苏东坡的处境和思想性格出发,讨论苏的几首所谓豪放词,其实很难说是豪放,从而认定苏东坡不属豪放派词人。苏东坡成长于四川眉山。这里山川秀丽,商品经济发达。加上苏从小就在书香门第“通学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使这位“奋然有当世志”的少年,脱颖而出,一心想在仕途上竞争。父子三人千里迢迢,来到汴京,考中进士,参加制举。此时此地,苏东  相似文献   

15.
清代浙派词以“雅正”为词学旨归。其内涵包括:倡醇雅——反对淫语艳词,力求雅洁清新,脱去亵秽;贬伉直——主张婉曲含蓄,认为词之正宗风雅蕴藉,排斥苏、辛一派的豪放词;标骚雅——提倡寄兴托意,借香草美人寄寓家国身世之感。厉鹗是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匠,对“雅正”说加以补充和深化。其词论独特之处首先是明确揭示“雅正”的标准是“格高韵胜”,其次是将寄托的主旨由家国之恨转为内里情志,此外就是对词体的尊崇。  相似文献   

16.
庐山(下)     
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的小山城。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和日夜奔流的万里长江。从牯岭街西行,有如琴湖,因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花径亭,相传“花径”二字石刻,为白居易所书。湖东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遗迹“飞来石”。仙人洞,又称”佛手岩”,是一座因大自然风化而成的天然岩洞,相传神话“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故名“仙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8.
正臧静书友的章草作品整体书风略显生拙,不以巧媚为能,别有一番味道。用笔多取碑学笔法,中锋遒润,转折多用方笔;结字以扁宽为主,亦穿插纵长字形,字势颇有变化;全词下阕以落款方式处理,别有新意。此作应注意的地方是,正文中"谁(谁)举(举)沉浮"应为"谁主沉浮",此外"漫""舸"等字草法宜再严谨些。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材高六册选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其中关于“熊咆龙吟殷岩泉”一句的注释,教材注为:“熊在怒吼,龙在长吟,象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于漪、陶本一合编的《中学语文备课手册》中认为此注可有两解:其一如教材,其二为“雷声在岩石和泉水间震响,似熊咆,如龙吟.”我认为此两种说法均欠妥.不如释为“海浪怒吼之声震动岩石和泉水,如熊咆,似龙吟”.理由如下: “熊咆龙吟殷岩泉”一句诗是出现在“梦中所游”一段的,在此段中,作者充分发挥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如穿上了谢公屐:听到了天鸡鸣叫;见到了洞天石扉金银台;以霞为衣,以风为马的纷纷而来下的云之君;以虎鼓瑟、以鸾回车的列如麻的仙人……。由此看来,再出现熊咆龙吟似乎不足为怪,写作手法和气氛上是一致和谐的.但我认为此  相似文献   

20.
此词咏孤雁,寄托自己的情思。特点是人和鸿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阕写静夜鸿影、人影两个意象融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以雁咏人的匠心。下阕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主要写孤雁心有余悸的凄惨境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容易看到词人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满自信、刚直不阿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