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中国女子全能各单项发展潜力的综合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子七项全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应优先发展部分项目更有利于总成绩的提高,研究的切入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不一样。根据我国女子全能的现有水平,分别从各单项的得分率、各单项与总成绩的相关程度、各单项的发展速度、中外全能纪录的差距比较以及各单项的实际增分率(K_i)等不同视角对七项全能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得出了全能各单项发展潜力的综合顺序为:铅球>200m、跳远>100m栏>800m、标枪>跳高。  相似文献   

2.
影响女子七项全能成绩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沈胜妃与2001年度世界女子全能前八名总分与各单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优秀女子全能运动成绩的各单项主要以速度力量为主,揭示了各单项在全能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与它们对总成绩的影响,找出了沈胜妃与世界女子全能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世界选手,投掷类项目是影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女子七项全能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竞技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各子项间的协调稳定发展能促进系统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女子全能运动员在总成绩与各单项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速度与力量的不协调发展是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成绩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运动员成绩的同时也指出,提高速度及加强投掷水平是我国七项全能运动员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摘要:女子七项全能成绩是各单项成绩的得分之和,因此,女子七项全能各单项之间、各单项与最终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是影响全能成绩的关键因素,如何把握这关键因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中之重。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2届全运会与第15届田径世锦赛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和得分情况以及其对总成绩的贡献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总成绩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单项成绩上。2)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全能运动员各项群的得分排序与对总成绩的贡献率结构基本一致,没有本质的差异。3)中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优势项目(100米栏、跳高、200米)”不强,“劣势项目(标枪、跳远和铅球)”太弱,而且项目之间差异较大,不具有均衡性的态势。建议:1)采用“木桶原理”的方法,狠抓劣势项目。2)树立“以速度项目为核心,以跳跃项目为主线,以投掷项目为突破”的女子全能项目选材观和训练观。为我国田径女子全能成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田径全能运动评分表》的解析研究,探索并评价其内涵的各种元素.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并论证《田径全能比赛千分等差制公式评分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30名世界优秀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全能运动比赛效率的分布呈正态分布趋势;比赛效率评价指标98%为优,97%为良,95%为差;女子全能运动员比赛效率略高于男子;比赛效率与全能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专项运动年限、全能单项最好成绩间隔年限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同时还发现,比赛效率与全能单项最好成绩投类项目得分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而与跑、跳类项目的得分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操女子全能各因素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对女子体操全能的四个单项成绩进行关联性分析,以探讨各单项成绩与总分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在全能运动训练中应占的地位,为今后科学安排训练和比赛,尽快提高我国女子体操全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相比,水平较低;各单项成绩发展不平衡;七个单项中100m栏和800m两个项目下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第37届世锦赛女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全能决赛前8位选手、及各单项决赛8位选手完成的动作难度、编排起评分、完成起评分、得分等情况的统计、对比与研究,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女子体操的技术实力水平:总体竞技水平较前两届世锦赛普遍提高;全能、单项竞争激烈,优秀选手实力相当,奖牌分布更具悬念;俄罗斯仍是对抗美、罗两强的主要对手,而“6-3-3”赛制也将为中国、澳大利亚等国挑战奖牌提供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女子十项全能特点及我国开展该项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女子十项全能运动体现了田径项目组成的全面性、能力展示的全面性与技、战术运用的全面性三大特征,更能体现女子全能项目特点;当前女子十项全能在不少国家已经开展,但运动员的强弱项分布各有不同,水平差距较大,项目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具有项目优势、成功经验、政策保障等有利条件。并对我国开展和普及女子十项全能运动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七十年代以来田径运动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女子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之高,运动成绩之佳,是二十年前人们所不敢想象的.其主要标志是项目增多,技术复杂,难度和强度日趋接近男子.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女子全能运动于1981年正式由五项改为七项.这是自1934年第一个世界五项全能纪录产生以来,第5次较大的变动.这些变动,充分反映了女子的运动能力,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运会女子武术套路预赛取胜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十运会,从武术套路预赛女子赛区各单项成绩与各部分得分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自选全能项目得分的角度入手,分析各项目比赛中女子运动员取胜的技术因素.根据各个项目中运动员发挥的现状特点,以及各部分得分在评定中的权重作用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比赛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比赛的团体、全能及单项决赛前8名的比赛成绩、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与第35届、36届世锦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是团体决赛制胜的首要因素;突出强项,保证各单项均衡发展是争夺全能奖牌的基础;单项的个性化和特长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落地的稳定性是当前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表明: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主要以全运会为中心,在近十年间经过了发展、提高阶段后,目前正处在滑坡阶段;当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在成绩结构上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不存在本质区别,总体构成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各单项成绩及整体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世界优秀选手;世界优秀女于七项全能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相比,表现出相对全能型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41届伦敦体操世锦赛体操女子团体决赛前8名队伍,全能决赛和各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全能选手超强,日本队员崭露头角;单项竞争激烈,奖牌呈现三足鼎立.旨在分析对比,为中国女队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出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十运会女子太极全能项目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极拳、太极剑的得分情况在预、决赛中出现颠倒,运动员加强了预赛中相对弱势项目的训练,预赛中的相对优势项目在决赛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难度动作技术在女子太极项目中依然占据突前制胜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现行国际田联全能评分表的编制存在严重不足,主要反映在评分表分值的递增未体现累进评分原则;评分表给分低限与高限极差太大;各单项的评分难易程度不平衡及部分单项的评分不敷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掌握新周期国际女子体操竞争格局及各单项的发展趋势,通过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44届世锦赛女子体操比赛的全能及单项决赛的成绩和动作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中国依然是新周期国际女子体操的前四强,其中美国队实力超群,无人能敌,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中国各有优势,实力相当;2)难度和质量是新周期各单项的发展趋势,但质量比难度更为重要。为中国女子体操队制定新周期奥运战略,备战2016年奥运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和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发展特征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1981-1999年世界和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历年前10名成绩的基础上,揭示20年来世界和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动态特征:中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以全运会为周期出现波浪式发展的规律,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轨迹较为平稳,其高点一般在奥运年;中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在近20年间经历了80~90年代初的发展、提高后,目前正处在震荡下滑阶段;当前,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在成绩结构上不存在本质区别,总体构成基本一致,但各单项及整体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世界优秀选手表现出相对全能型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