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名娟 《考试周刊》2010,(55):247-247,246
幼儿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言语、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本文主要论述幼儿独症产生的原因,幼儿孤独症的主要特点,以及怎样矫正幼儿的孤独症。  相似文献   

2.
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和孤独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 这里说的不是孤独症的定义,而是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直观认识,孤独症儿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认为,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是渴望自由和爱的人,其程度更甚于普通儿童,但他们不会主动明确地提出要求,因为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与不安全感,不知道谁能帮助他们,也不相信有人能帮助他们,因此这种恐惧不安造成了他们频频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见到生人就躲和跑;总喜欢持有同样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安全;在情绪不好时若家人再提要求就尖叫、自伤、扔东西,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作为一线教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幼儿,使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于艳荣 《辽宁教育》2007,(11):48-5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有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大多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他们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童话作家,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怎样顺应这一儿童思维特点,放手让学生去写他们眼中的“有意思”的作文,写他们愿意写、高兴写的作文呢?“有意思”和“有意义”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有太多的灌输式。怎样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以儿童化的眼光、儿童化的思维进行数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25):191-192
个人工作系统作为结构化教学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有一定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刻板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神经发育性疾病,传统视角的研究和实践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生理缺陷和治疗矫正,忽视了其为“人”、为“童”的本质特征。基于儿童本位视角重构孤独症儿童发展,需要兼顾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解读孤独症的起源、评估和诊断工具、症状,欣赏孤独症儿童的天性、潜能和价值。扬弃传统救助模式,重塑发展性取向的教育援助,是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发展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8.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在孤独症群体中普遍存在,它会对儿童未来的工作、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生活自理是孤独症儿童今后能否独立自足的预测性因素。国外研究者多采用单被试实验法对干预策略进行验证,发现视频榜样、自我管理及认知行为疗法对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较好的效果。文章从实验设计和干预方法两方面梳理当前国外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研究,总结干预研究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引起我国对孤独症儿童生活自理的重视,为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卫芳 《成才之路》2013,(28):23-23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范围脑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前庭感觉掌管人的平衡感,能避免人在移动时跌倒,并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舍一般都是失调的。要通过在培智学校利用感觉统合运动来进行孤独症儿童前庭觉的训练,矫正孤独症儿童的前庭觉失调现象,并补偿孤独症儿童的身体缺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杨明利  袁菌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0):114-118
Frith1989年提出孤独症是一种以信息加工缺陷为特征的认知障碍后,孤独症儿童非社会性损伤已成为孤独症研究的一个热点。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孤独症儿童刻板的重复行为与狭隘的兴趣、特殊的知觉和注意以及超常技能等,可能与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不足有关。本文主要对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的非言语测验研究、言语测验研究进行梳理,并对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研究在完善研究方法、扩展研究范围、扩大研究对象等方面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对外面的一切漠不关心。他们即使外表正常,但是言语和交际方面的障碍阻碍了他们进入社会群体的道路,怎样帮助他们克服言语交际方面的困难是帮助他们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并提出在言语方面的帮助措施,以探讨对这一残障儿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和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论述以生活为核心的培智学校孤独症儿童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以促进培智学校孤独症儿童能力发展,满足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14.
方建移 《顽皮娃娃》2006,(5):I0001-I0003
儿重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重感知、语言、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有资料显示,在全国3.8亿儿重中,约有40~50万儿童患有孤独症。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比例大约为4:1。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儿童的发展受所处环境系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融合教育环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一名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支持策略进行审视与深入探索,通过稳固自我支持、给予学校支持、寻求社会支持、共筑家庭支持,为孤独症儿童发展创设了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效果已经成为随班就读工作的重点。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开展特殊教育,两之间必然相互影响,如何使双方之间产生良性影响呢?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班就读的教育模式对正常儿童能产生哪些影响呢?能使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产生哪些心理反应呢?会带来哪些相关的社会反应呢?为此我们在南京一所普通小学一年级某班进行研究,该班级有一名孤独症儿童就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目前人们尚未找到预防和根治孤独症的手段和药物,但早期诊断和教育康复可以在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提高孤独症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在儿童早期建立适合孤独症患者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存在广泛发育障碍,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学龄前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的关注重点之一。如厕作为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之一。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如厕能力的培养,需要重点对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我们对孤独症儿童那自我封闭世界的了解才刚刚开始。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那些本应天真烂漫的孩子无论置身于多么多姿美好的环境,却总是漠然无睹,毫无兴趣,他们不能与我们沟通信息,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喜悦。我们可以想见,他们不得不沉溺的那个内心世界充满着寂寞、恐惧与无奈!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的课堂要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