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人民日报社,他在谈到新闻舆论时,首次运用了“公信力”的概念。他的原话是“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其中,关于权威性和影响力过去都曾说过,而提到公信力的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李佳 《新闻世界》2011,(12):43-44
舆论引导力体现媒体的权威性、代表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江淮》杂志的办刊实践为例,分析了媒体应如何以多维、立体的正面引导来增强权威性和感染力,从而增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地方党报是地方党委、政府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之一,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有公信力的新闻传播,巩固、壮大舆论阵地,引导核心价值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传闻止于信息公开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媒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井喷"、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信力作为衡量媒体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是媒体应秉持的内在品质。然而,近年来新闻反转现象却呈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媒体正在遭遇公信力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反转事件,重点研究其内在动因与形成原理,为如何在新的传播生态下规避新闻反转事件、维护媒体公信力、创造健康稳定的舆论生态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新方式方法,发挥主流舆论作用目前,以平面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成两大舆论场.互联网凭借开放性、互动性、海量性等优势,社会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平面媒体,特别是党报有着较为完善的选题和发稿把关机制,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是新媒体不可替代的.因此,党报要突出自身优势,进一步强化党报公信力,以公信力提升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8,(7):2-3
胡锦涛总书记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谈到新闻舆论时说:“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公信力的提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阶段后出现的。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准则之一: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强调,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我们的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主流新闻看党报,突发事件看党报,关键时刻看党报,就是党报公信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龚婷 《东南传播》2016,(5):148-150
梁启超对舆论有深入的研究,曾凭借在报纸上所造的健全舆论掀起了中外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梁启超的舆论思想包括舆论的定义、舆论与舆论领袖的关系、健全舆论的要素与舆论领袖的伦理道德以及舆论领袖引导舆论的策略等问题,尤其是他对舆论领袖提出的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等这些道德要求对今天"互联网+"时代下增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梁启超还建议舆论领袖采用忠告、向导、浸润、強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等这些方法引导舆论,这些研究对新形势下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果 《新闻传播》2023,(5):70-72
随着新传播时代的到来,媒体的舆论环境、传播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方党报的新闻舆论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提升党报的权威性和新闻舆论引导力,是当今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作为地方党报的《南阳日报》,通过建立传播矩阵、深化正面宣传、坚持内容为王、健全体制机制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在读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媒体公信力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而整合社会: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公信力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虽然影响媒体公信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因媒体自律缺失而产生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的炒作则是造成媒体品位低下招致受众怨言,严重影响媒体公信力的致命伤。  相似文献   

13.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4月,作为三个试点省份之一,江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直至8月底,历经4个月时间,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江苏始终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精心制定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安排宣传报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重点,突出亮点,把握节奏,有序推进,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2)
技术的变革使媒体的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示出了空前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于大众生活、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面临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党报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探索与创新,使自己的公信力权威性不可动摇,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巩固其作为主流核心媒体引领舆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指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目标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下简称"四力")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寻突破的关键所在。广西广播电视台高度重视提高新闻舆论"四力",持续开拓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全力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8.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传媒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传媒公信力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公信力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很多,对于一个媒体来说,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个标题或者一个节目、栏目,甚至一个错别字、某个主持人不规范的发音,都会对该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说,传媒的一举一动都会与其公信力枝叶相关。国内一些学者对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也曾作过一些论述。如佘文斌认为,“就媒体总体而言,真实、…  相似文献   

20.
舆论及舆论导向的问题,是新闻界讨论较多的热门话题之一。这种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重要指示精神,使新闻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把舆论和新闻舆论混为一谈,忽视了舆论的客观性和群众性;有的把舆论导向和舆论批评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