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形式,既具有个人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公民的内涵是一个关系范畴,应该包括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公民与国家三重维度。大学生属于公民的范畴,并且是公民中最为重要的群体,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应该包括规范认知、政治品格、参与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关系到个人、社会、国家的未来。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共同体意识、权利与义务失衡、政治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需要从教育理念、网络教育、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比较薄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通过大学生"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等途径,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公民资格及其价值的认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与交际能力等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公民意识的培养,对公民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缺失问题凸显,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我国社会国民教育体系基础中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之一,对我国民族进步与经济腾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国家、高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建立培育机构、创新思维和教育方法、开展有力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课程和课堂、提供可供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会使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达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文苹 《文教资料》2014,(4):138-140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在其国家、社会中权利、地位、责任等的认知,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观念、理念和情感的总和,它实际上是公民对自己公民身份的认识和认同。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应从公民与国家维度、公民与社会维度、公民个体之间维度,分别强调其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共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六个方面。明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伍琼中 《广西教育》2013,(43):90-91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权利义务观念。为此,应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充分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为;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秦小娟 《文教资料》2014,(17):112-113
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公民个体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将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和政治因素,又有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由政府主导,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公民精神通常指现代公民重在参与和积极参政议政的实践理性,包括积极维权意识、自觉履行义务意识、恪守规则意识、主动的公民自治意识四大基本要素。大学生的公民精神当前存着维权意识不足和极端化并存,义务意识淡薄,规则意识不严,自治意识动力不足等严重不足,需要重提公民教育的重大紧要意义,两手抓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教育,强化公民道德思想并统帅个人私德,教会大学生学会自律、宽恕和关爱。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对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公民意识既是公民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和公民社会建设的客观诉求。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德育目标理性回归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努力达到增强学生公民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等目标。高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实践体悟结合起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网络,注意应用隐性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民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已有的相关实证数据,分析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现状与问题,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尚存在公民素养基本常识欠缺,公民意识没有转化为参与行为以及缺少有效的公民参与平台等问题。因此,构筑一个以学生、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参与为目标的公民素养提升机制,是公民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重要使命和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阮方顺 《华章》2007,(12):134-134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获得了自觉的自我意识,以社会主义国家主人公的身份主动参与社会事务,享受权利并乐于承担义务的意识.公民教育是为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行为,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好公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实践性、塑造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加强公民文化教育,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再次要增进和加强大学生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公民意识是高校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 ,有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教育的等深层次原因。要通过完善高校德育系统工程 ,把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当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公民意识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意义和作用(一)如何理解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文明人所具有的行为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国家理念、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所…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没有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大学生走祖国的栋梁之材,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最前列.因此,时大学生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高校必须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有效途径来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期是公民意识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彰显人文关怀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校应在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制定可行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充分利用课堂、校内外社会实践、宿舍等空间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并致力于营造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历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青少年意识培养的重任。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社会责任感严重失落,不能很好地履行公民的义务,为了实现个人的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这些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如有的大学生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缺乏信心等。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将以民主法制理念的公民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共识。一、发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首先让公民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教师在思想上应确立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呼唤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鉴于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还面临着基础比较脆弱、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环境不完善、培育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困境,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通过多元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以政府为主导规划设计的公民教育体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的公民意识,是指初中生作为社会小公民形成的、对自身身份与行为的认知和态度。它包括主体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律规则意识、社会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等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服从,更多地注重责任和义务教育。而公民意识教育则力图摆脱这种局限性,强调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基础,在体会真实的公民生活中理解个体与围家、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为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政治参与为公民社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当前,公民社会呼唤大学生政治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在公民社会的背景下,学生政治参与途径与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寻求相关引导性对策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