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茜 《青年记者》2021,(14):97-98
新文科建设中加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课程体系全但不融、实践教学少且不新、双师型教师缺且不强等瓶颈,可通过坚持一个目标、充实两支队伍、建好三个基地、设计四类课程、搭建五个平台等路径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2.
教育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方面需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两个方面互融互补,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的开放以及国力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立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掌握国际新闻传播规律的人才成为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机制是为开展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而推出的战略举措。"部校共建"新路上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造就道器兼具人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部校共建"为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后备新闻传播人才队伍提供了机制保障,开创了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以“卓越计划”为时代背景,概述这一历史机遇下中文科技期刊编辑应如何进行能力建设。首先,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些期刊对编辑的素养和能力要求;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实践,提出编辑应从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卓越能力3个层级进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韦路 《新闻战线》2020,(14):44-47
遵循"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办学思路,紧扣传媒人才需求,适应媒体发展趋势。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新专业新方向、全面打造新内容、实施教学新方法等多种路径来深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在五所高校中新设立的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课程设计的新思路--关注未来岗位所需的三种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国际传播能力、新媒体传播能力和宏观逻辑分析能力.本文将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的长期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张学霞  徐井楠  保惠 《新闻知识》2023,(11):72-78+95
西部院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培养,不仅要努力克服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等先天不足,还面临着部校共建尚未全部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难以匹配、教师教研教改意识不强等问题。未来应从系统论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统领地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推动部校共建落地;建构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快加强对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研究与教学。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新时期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试从人才战略的角度,谈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实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国际传播体系的有关话题。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未来新闻传播教育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春阳 《新闻传播》2023,(12):61-63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西方舆论占据主导地位,在思潮混乱、舆论混战的当下,中国故事需要如何讲述出去?中国声音需要如何传播出去?中国方案需要如何宣介出去?我们需要突破美西方的舆论束缚,借助畅通渠道的搭建、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是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主要媒介,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持续营造稳定的有利的世界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能力是国际传播人才的核心素质,跨文化传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跨文化能力培养对提高国际传播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传媒业界产生的巨大变革,对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浙江传媒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总结国际传播人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路径:以培养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为目标,明确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实行多元文化的国际化教育与国际合作培养,不断提升国际传播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董毅 《新闻前哨》2006,(1):12-13
一、中国传媒实力的发展与国际传播的现状 20年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媒实力也获得很大的提高。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传媒在过去20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传媒实力已经超过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正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传媒大国。①自约瑟夫·耐提出“软实力”的概念至今,传媒实力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早已被认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大小的标志性指标,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越来越紧密地与一国的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无数的事实证明,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即使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广袤的领土,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假如在国际传播领域不能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影响力微小,那么当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学报的传播现状,探索提高“卓越计划”高校学报传播能力的对策。【方法】从入选项目中选取综合类大学学报,从传播概况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综合类大学学报传播效率,拓展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方法。【结果】多方参与的协作传播主体,建设有公信力的出版传播平台以及精准内容的按需推送,精准服务的按需送达可以有效扩大高校学报的影响范围,改善用户体验,为学报传播注入新的活力。【结论】高校学报传播能力的提高是学报卓越能力建设的必备要素,在保证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的同时要提高传播质量,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环境下,哪个国家和军队的国际传播能力强大,哪个对世界的影响就会更大。一直以来。美军为改善自身的国际形象,增强“软实力”,不断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夺取舆论战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提升新闻传播人才核心能力成为重要议题。推动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教育同向而行,大力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课程思政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四种核心能力,并指出相应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石泉 《新闻记者》2012,(10):83-87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受世界关注的程度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国在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soft power)要远远落后于其经济增长的"硬实力"(hard power)。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的对外形象塑造,加大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开展中国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的力度,树立中国健康的国际形象。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一些必须的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韩永青  李天福 《传媒》2016,(1):86-88
目前,校媒合作模式已成为高校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有效路径,为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效率奠定了基础.分析校媒合作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案例,从组织领导、实践教学、内容生产、质量评价、学术研究方面着手,构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削.与此同时,校媒双方应该在学生媒体实践时间、指导老师薪酬激励、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方面加大条件保障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在卓越新闻人才计划中,注重学生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从事媒体,尤其是新媒体职业的综合能力,是新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以及实践平台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技能实训,落实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达到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新闻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