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曾经在一次作文教研活动中聆听了一位老师的评课。这位老师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有些老师选用的范文起点太低,不能给学生有效的示范。教师应该大胆舍弃教材中不尽如人意的内容,多引入名家名篇,重组教学。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习作4"写一处秋景",应该选用曹文轩等名家的作品来作范文。  相似文献   

2.
范文,顾名思义,就是能起到榜样、模范作用的文章。我们这里所说的“范文”,特指作文指导中选用的范文。作文指导中选用的范文不局限于选入教材的文章,它既可是名家名篇,也可是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还可是学生的习作和教师的“下水”之作。吴蘅先生在《革新主义之作文教授》一文中谈到:“范文之种类有,儿童自作文章之佳  相似文献   

3.
运用范文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学生在动笔以前,好像思想已经被束缚.写作时往往不由自主地“趋同”。因此,许多老师认为:不应该用范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共同的苦衷,那就是:指导细一点,学生作文出现雷同,指导粗一些则又写不出;“范文”引路,学生写的东西就模仿范文。应该怎样看待学生作文的雷同现象呢?我以为,对于那些刚学习作文的学生来说,因为老师指导得具体、详细而出现雷同,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对于训练学生作文并无大害。记得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最害怕作文,拿起笔来无从写起,即使勉强凑几句,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后来换了一位老师,他指导作文很细,不仅帮大家开辟出一条路,还把至关重要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就象茫茫  相似文献   

5.
杨胜海 《贵州教育》2009,(22):29-29,35
快速作文是湖南省新邵县一中杨初春在作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这一作文教学模式自从在我州推行之后,各学校都在努力试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作文教学模式比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具有它独特的优越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先导后写,学生容易沿着老师的思路或所提供的范文模式作文,  相似文献   

6.
提到作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正常采取的方法便是:作文指导课上大讲特讲如何构思,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遣词造句,等等。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专心致志,可一到正式落笔,往往又与老师的预期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写作范本,引领学生作文。其实,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写作范文,我们应该在文本教学时选择恰当的写作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写人记叙文的重点是写出生动、鲜活、富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但在我们的实际写作中,许多同学笔下的人物往往千人一面,千言一腔.写老师,则是厚厚的眼镜、鬓角的白发;写农民,则是黝黑的皮肤、古铜色的脸庞;写小女孩,则是打着蝴蝶结……大千世界的人原本各具神态,各具特性,我们的作文何以遏杀人的个性呢?原因只有一个:漠视生活,缺少观察.每及作文,我们不是积极地从生活中找人物、找事件、找细节,而是从已有的作文素材中找素材、找捷径.范文应该学习,但学习范文决不是照搬人物、照搬事件、照搬细节,真正鲜活、独特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具备一双慧眼,把目光投向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各色人物.  相似文献   

8.
刘鹏 《语文天地》2011,(11):32-33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苦口婆心地教了那么多写作技巧,念了那么多范文,学生却没有"灵"起来;老师圈圈点点,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甚至不惜动用溢美之词,也没有让学生的文章"靓"起来。为什么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常常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网上和实地调查中,时常有老师对“学生习作指导中可否出示范文”感到迷茫。于是,我们组织了针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讨论中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是可以出示范文的,但一致认为出示的技巧是大有讲究的,范文出示得法则利大于弊,相反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大家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介绍了出示例文的经验和技巧;例文可以是一级屯可以是一篇;可以是选来的范文,也可以是自己写的下水文……总之,例文可以多种多样,出示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作文前,也可以在作文后,还可以在作文中。相们“迷茫”的老师读了这组文章,不仅能驱散心中的迷雾,还能学到出示范文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语文课本,有作文内容,教材中总会编进去一些参考作文。老师做作文辅导,会推荐一些文章。老师还做"下水作文",即自己给同学们命的题,自己也按相同要求写一篇。同学们手中常备必要的写作参考资料。这些都是作文范文,作文中的范文对作文训练有时十分重要。事实上,范文引路,并非写作的必然步骤。推介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也可不需运用范文。课堂作文、考试作文、限时练习,往往不需运用范文引导的方法。如果平时养成了对范文的依赖,则走向了范文引路初衷的反面,对写作训练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模仿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尤其是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他们对中学的学习十分陌生,从客观上讲,他们对作文的具体要求不甚明确,从主观上讲,他们本身对作文就有畏难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模仿更具现实意义。如在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讲清这类作文的具体要求后,可让学生学习和借鉴魏巍的《我的老师》,并同学生一起认真研读范文,弄清范文的中心是:通过记叙作者儿童时代与蔡老师一起生活的几件小  相似文献   

12.
快乐作文     
中学语文老师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作文的尴尬,喜欢归罪于应试。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语文书上的阅读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可以称得上篇篇是美文,我们大多老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可是不少老师认为阅读课上完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从不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其实,每个单元后的作文与课文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能把作文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去,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鹏 《语文天地》2011,(21):32-33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苦口婆心地教了那么多写作技巧,念了那么多范文,学生却没有"灵"起来;老师圈圈点点,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甚至不惜动用溢美之词,也没有让学生的文章"靓"起来。为什么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常常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究竟这个"壳"卡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 ,作文教学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教师要真正抓好作文教学 ,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尚须解开许多的“结”。症结之一 :重视范文的作用 ,轻视作文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 ,范文对中学生作文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很久以来 ,我们把这种作用强调到了不应有的地步 ,因此 ,造成了初中作文教学滥用范文的局面。往往是我们老师先命一个或几个类似的题 ,然后找来一到两篇范文 ,从范文的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分析一通 ,然后就要求学生去写 ,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有些甚至套用范文中的某些语段…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模仿名家书法是初学书法者快速入门的最好方法。在小学中年级作文片段练习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根据中年级学生基础薄、知识窄、积累少等实际学习情况,运用仿写的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选一篇或多篇范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消化范文,按照范文提供的观察认识人和事物的方法开展实际体验,然后对自己熟悉生活场景,运用适当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拟出作文提纲,进而完成作文习作。小学阶段的作文学习,大致要经历低年级说话写话、中年级片段练习、高年级谋篇布局三大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  相似文献   

17.
某重点中学在期末考试中,发现了一篇“优秀”作文,老师加以认真点评后准备推荐给学生作为范文。学生的作文是这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下水作文”就是在学生写作时,语文老师给学生就该作文命题写的范文。它可出现在学生作文前、作文中、作文后。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提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许多语文老师也确实写了不少下水作文。那么写“下水作文”的利弊得失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教育思...  相似文献   

19.
运用范文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学生在动笔以前,好像思想已经被束缚,写作时往往不由自主地"趋同".因此,许多老师认为:不应该用范文.  相似文献   

20.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