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编辑之友》2021,(9):75-79
在图像转向中,语图关系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语言没有零度,图像同样如此.作为视觉文本的数据可视化,语图关系如何可视是深刻理解语图话语协作生产的窗口.文章分析了数据可视化中的四种语图关系:语言统摄、图像统摄、语图互补、语图协商,认为图像转向是一种修辞,语言和图像是共生关系.无论是哪种语图关系,其应用标准都应服从整个数据新闻文本表征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蒋丹彤 《今传媒》2012,(6):106-107
视觉修辞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是对所有视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本文通过对视觉修辞的定义、发展的论述,以图像视觉修辞为研究重点,结合新闻图片,分析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与语言修辞的对比,探索视觉修辞的发展前路。  相似文献   

3.
蒋丹彤 《报刊之友》2012,(6):106-107
视觉修辞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是对所有视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本文通过对视觉修辞的定义、发展的论述,以图像视觉修辞为研究重点,结合新闻图片,分析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与语言修辞的对比,探索视觉修辞的发展前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传播学者斯科特认为,信息处理领域一直偏向于对语言信息的解释,而关于图像的修辞概念会给予我们一种更丰富、更真实的观察方法,用以认识对大众传播的图像运用。在视觉传播中,虽然“图像”得到高度的重视,但鲜有人把它作为具有语言意义与修辞能力的符号系统来思考,而图像恰恰具备强大的语义创造与修辞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舒竞 《东南传播》2021,(2):140-142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内,视觉修辞是指借助图像和影像符号向受众传递劝服性信息和话语,以达到心理认知层面上意义的生产与建构的传播行为。本文以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为研究对象,采用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认同观"理论,从舞美设计、视觉符号和影像叙事的三个维度来探讨视觉景观上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对受众所产生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图像如何以修辞的方式作用于观看者?这一问题成为视觉修辞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视觉修辞学的知识体系构建,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维度上给出回应。刘涛教授的《视觉修辞学》一书立足于视觉修辞的学术史研究,从修辞理论与修辞方法两个维度出发,旨在搭建视觉修辞学的知识体系。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分析范畴,而是重返视觉修辞的现实语境和传播场景,强调从视觉文本转向视觉实践(visual practice)的修辞研究取向,并在本土经验与理论话语的勾连结构中思考视觉修辞学的理论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媒介化时代,有图未必有真相,在预设立场或结论的前提下,通过视觉框架与视觉修辞的掩蔽,卫星遥感技术成为传播者影响舆论的工具,通过模糊的或语义含混的图像让来自太空的假新闻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与欺骗性。卫星新闻是数据新闻的新变体,具有灵活适配多元报道场景、直观呈现俯瞰视角张力和多维支撑全球议题报道的独特表征。卫星新闻在视觉框架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修辞策略是通过信源标注、语图互文、数据“耦合”来实现数据修辞、关系修辞和时空修辞,其中数据修辞是核心;关系修辞具体呈现为因果关系、共变关系、并列关系;时空“拓扑”、时空并置、时空对比是时空修辞的主要方式。技术经由视觉修辞的嵌套包裹进而凸显或遮蔽事实,由此产生技术的偏向。当前,中国媒体在卫星新闻实践中可运用视觉修辞作为争取全球话语权的新路径,通过进一步聚焦全球公共议题、融入交互设计、规避伦理失范等方式来创设技术场景、形塑公众认知、影响全球舆论。  相似文献   

8.
张璇 《编辑之友》2021,(1):87-92
文章依托修辞学中视觉隐喻与言辞隐喻、图像与语言共生关系理论,立足实践分析图像转向语境下文学插图中语—图关系转换的视觉思维.以言辞隐喻为参照,从喻指、图像符号、生成机制等角度,探索文学插图中的隐性表达相对统一和相对稳定的互文式视觉隐喻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韩云 《新闻传播》2022,(1):104-105+108
观看主导的时代,视觉在人类感官中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广告作为图像传播的重要部分,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赚取受众的注意力,修辞手段的应用便成为广告商制胜的法宝。当下对于广告视觉修辞的研究多集中在个案分析,但视觉修辞作为新兴的学术范式,对广告研究的价值需要全局性的关照。广告意义的深层解读、广告效果的完善提升、广告批评的知悉关照,都是视觉修辞对于广告研究的重要意义,对于完善广告视觉修辞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会名目繁多的视觉传播文本,以特有的视觉建构形式,汇聚成为一道文化景观。其中,杂志封面便是一例。本文选取2003年~2008年出版的《新周刊》封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周刊》的发展历程,动态性地考察《新周刊》封面的视觉传播形态,揭示语言和图像这两类文本在意义产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辨析形象文本的单向印证或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及语-图互文方法。对《新周刊》封面的视觉传播学分析同时也例证了有关视觉转向的一个假设,即视觉转向是后现代的一种叙事性象征。  相似文献   

11.
陈红 《新闻世界》2012,(11):89-91
修辞学历史悠久,传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语言符号。视觉修辞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视觉修辞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视觉传播中的修辞规律。平面广告是所有视觉广告的基础,通过研究平面广告中视觉修辞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探寻视觉元素的组合配置技巧和方法。本文主要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的部分获奖平面广告为例,探讨视觉修辞中几种较常用的修辞丰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和示现。  相似文献   

12.
李娜 《青年记者》2016,(35):8-9
生产商在不同历史时期登载的广告,折射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性别、种族、阶级的印象,并且在传播中使这些刻板印象得以固化.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流行,明显的性别歧视信息已经很少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这是否说明传播领域中对社会性别形象的认知发生了改观呢?笔者以早餐品牌Cheerios(中文名称:脆谷乐)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年代所投放的电视广告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所谓多模态语篇,是指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音响、图像、图表等符号话语,或者说由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①使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语篇中的各种模态(语言和非语言)如何建立各自的语法(文本语法和视觉语法)体现话语意义,各模态如何协作呈现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共同创造完整语篇.②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解读广告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所体现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13.
广告受众理解广告图像,受制于既定的经验范围和认知图式,同时不同的解读观念也影响人们的视觉思维和广告的传播效果。大多数人对广告图像采用的可能是"透明反映"现实的思想,这对于分析新闻图片是适宜的,然而对于广告图像则采用修辞论辩的思路更为恰当。因此广告受众不能满足于广告图像的表面意义,而应该从视觉修辞的角度出发,分析广告图像的形式与内容、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理解广告图像独特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图像的喜爱源于人类自古以来对视觉的偏爱和依赖,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让视觉传播大行其道.此议题通过聚焦媒体的图像报道文本发现,媒介技术制造的形式上视觉化和文本表达浅白化的泛视觉化图像,除了能迎合大脑的认知惰性以外,别无其他.要使图像符号具有语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话语构造力量,使受众从感观意识上升到理性认知,视觉修辞的基本策略是在图像符号中植入带有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意向.  相似文献   

15.
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叙事方式.文章从广告传播的语图叙事沿革、图像转向、评判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在广告传播中,采用哪种叙事方式既是广告效果的考量,更是社会认知和社会文化使然,认为只有二者真正有机结合、相互映衬的共生状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相似文献   

16.
王娜 《传媒观察》2011,(12):46-48
当前,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视觉转向","文字正慢慢地沦为图像的注脚,图像成了主角"。①这一点在网络传播中表现明显,但是学界对网络视觉传播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大部分研究关注了网络版式的设计,忽略了网页视觉元素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笔者对2010年7月1日到2010年9月1日间的新浪、网易、搜狐、腾讯、MSN中文网等几大门户网站进行了持续追踪和研究,通过定  相似文献   

17.
魏然 《东南传播》2016,(10):107-111
网络表情符号是以图像为主、综合了文字等其他符号的综合视觉传播现象。在结构形态方面,表情符号主要运用图像与文字两种视觉修辞手段,经历了图文"一体"、"分离"和"合体"三种结构形态。在表情符号及其意义的建构方面,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视觉比拟、视觉夸张和视觉转喻。表情符号的结构形态变化和修辞方法选择倾向受到交际需求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直观性、意指丰富性与精确度、娱乐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从视觉修辞视角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析,将有助于认识互联网中的人际传播行为,进而更好地对视觉传播加以引导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图像符号如何以修辞的方式构造了某种“劝服性话语”,这是视觉修辞研究的基本命题.根本上讲,图像所表征的文化意象之所以能够达到一定的劝服效果,是因为和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诉求、历史记忆、生命哲学或身份想象建立了某种象征性联系,这使得图像意义的构造与生产过程完成了两次认知飞跃及话语飞跃:从“启发性认知机制”到“系统性认知机制”,从“工具性价值观”到“终极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今,由摄影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所引发的与文化传播相关的诸多焦点问题,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普遍关注,特别在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研究领域.本文将思考放入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现实语境中,通过检索相关的研究成果,关注新媒介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研究的现状与趋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