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闻界》2019,(11)
<正>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中数据的选择与应用逐渐被各大媒体重视并应用,成为了媒体竞争的新重点。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将数据作为核心,围绕关键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生产,数据在新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融合与发展: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一书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对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进行研究的新作。该书收录了三十余篇大数据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研究文章,如"基于自媒体出版的网络直播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尔雅讲堂为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解读—以《楚乔传》在海外传播为例"、"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纸媒创新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数据时代下新闻价值对新闻类App的发展要求探析"等,涉  相似文献   

2.
2013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元年。近几年来,有关大数据研究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数据技术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新模式,"数据新闻"正是以大数据分析报道为支撑,以多种形态的可视化视图为表现形式的新闻传播新模式。基于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与实践,本文试探讨"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旨在为未来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作为大数据技术与新闻业的结晶,数据新闻受到国内外各媒体的高度青睐,呈现出一股强劲的发展态势.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①放眼全球,英国的《卫报》、BBC以及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等国外知名媒体正引领着全球数据新闻实践的潮流.我国媒体也紧随其后,纷纷对数据新闻的实践路径展开探索,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王涛 《中国广播》2014,(11):32-34
大数据的勃兴开启了时代转型之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的数据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也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就新闻人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好大数据并使其与新闻生产更好地结合进行了分析,提出大数据与新闻生产相结合的路径:掌握数据,挖掘数据;掌握专家库,解读数据;亮出观点,提供思想。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新闻领域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下,新闻编辑要做到工作实践的与时俱进,并借助先进技术的功效,寻求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路径,进而增强自身新闻编辑综合能力.对此,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对新闻编辑的转型影响,分析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转型方向,提出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坚守路径.  相似文献   

6.
邵金花  李相基 《新闻爱好者》2021,(3):I0003-I0004
大数据时代,既是瞬息万变的时代,也是行业变革的大时代,作为记录时代的新闻传媒业,压力和挑战尤为突出。《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深度解读"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揭示了大数据新闻传播是一种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技术与新闻实践融合产生了数据新闻,它是处理技术和可视化在新闻上有效应用的成果,也是新闻行业通过数据技术实施的一批创新测试,不仅变革了老式新闻的采编步骤,还革新了新闻的制作方式。本文通过新闻采编的概况阐述,分析了新闻采编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下具体改进的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娟 《传媒》2015,(18):58-60
200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确定了打造"数字英国"的战略,开启了数字化生存的探索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数据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使其成为新兴的新闻形态.虽然在形式上,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数据新闻能够处理更为庞大的数据,加上可视化的数据处理手段,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可信.当前,数据新闻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尝试进行数据新闻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新闻界,"数据新闻"已经不是新名词,它代表着全球新闻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的实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通过分析不断变化的数据以发现其中的相关性,并使受众及时清晰的了解哪些信息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结合2014央视《数据说春运》系列报道、2014人民网对两会的报道《据说两会》两例简单分析"数据即信息"已成为时代共识、数据新闻的生产模式和数据新闻对大众的意义及相关功能,以及这一新兴模式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吴荣彬 《传媒》2016,(20):84-86
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爆炸式传递至世界各个地方.在图片、影像为主的读图时代以及移动媒体碎片式阅读的背景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图形图像的传播形式.而新闻的报道形式也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和流行起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数据新闻.近几年,数据新闻作为新闻分支或独立频道进入到各大媒体,纷纷建立数据新闻工作团队,本文结合当下我国数据新闻的现状和困境,尝试从理论层面探讨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正以迅猛的势头影响着媒体产业的实践发展,国内纸媒在数据新闻实践方面已初露锋芒。通过分析当前数据新闻的特点,以此探讨国内纸媒可以采取怎样的实践策略,以抓住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发展契机,以及在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4):47-50
甲午马年春节伊始,央视率全国之先,频推大数据与电视新闻深度结合的创新报道形态,引领全国电视媒体跨入电视新闻的大数据时代。本文以央视新闻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近期以来的大数据电视新闻实践现状进行梳理,对比研究归纳现阶段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应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阐述电视媒体如何从生产、传播与营销等重点方面入手,抓住大数据时代新闻发展的主线,探索大数据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新闻专业学生对大数据与新闻结合点的认知调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调查数据,试分析新闻专业学生对大数据的认知情况、对新闻从业者角色转变的理解、对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以及对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人应有素养的探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大数据技术成为当代新闻传媒业实践与研究的热点。基于大数据分析思维的个性化新闻、预测性报道、可视化呈现逐渐渗透到新闻制作的核心环节。一方面,新媒体语境下,大数据时代为新闻产制带来新的机遇,推动了新闻生产理念的革新;另一方面,数据样本误差、对大数据的不良使用也给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潜在的危害。为了能够确保新闻传媒业在今后可持续发展,文章将从大数据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国际视野下大数据时代给新闻传媒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传媒业的发展与创新途径,以期能够全面、系统、正确地认识大数据,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竭力避免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采取措施改变现状。本文先明确大数据新闻传播的优缺点,然后分析新闻传播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从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让新闻传播在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13年,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合恩伯格和《经济学人》数据新闻编辑肯尼斯·库克耶合作出版了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书中介绍了很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并系统地预言了大数据必将引发未来人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大变革.媒体惊呼,继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概念风靡全球,简明易懂又信息量大的数据新闻应运而生,被誉为"新闻行业的未来".在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方兴未艾,但学界对该领域的理论阐发滞后于新闻实践,理论研究尚显不足.本文通过梳理2013~2014年阐释数据新闻的文献,对数据新闻的内涵、优势与短板作了归纳与总结.并从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着手,分析了中国数据新闻实践中的问题,探讨了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4):41-47
数据新闻也被称为数据驱动新闻,是大数据时代新闻业为了适应传媒环境的变化而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数据的开放性、严谨的叙事逻辑、跨媒体的操作、可视化的呈现共同构成了数据新闻的基础。数据新闻起源于西方精确新闻报道实践,是大数据时代新闻发展开拓出的崭新领域。本文分析了2016年数据新闻奖获奖的12篇作品,从行动主体、数据来源、可视化呈现、交互应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数据新闻发展的最新特点,展现了数据新闻国际前沿动态,展望了数据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面对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新闻变革,媒体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思路进行内容生产。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3):61-65
本文分析了《纽约时报》最新的数据新闻实践,从新闻叙事的视角切入,指出《纽约时报》的数据新闻叙事方式具有全媒体、互动性、游戏化、移动式特点,完成了对传统新闻一元叙事的革新。这种新闻实践探索既是大数据时代开放理念的必然产物,也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阅听习惯。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数据在掀起信息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引领了新闻媒体发展方向和传播形式新变化。其中,可视化新闻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样式和报道方式,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领域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概念与意义、报道类型与方式及数据新闻可视化过程应避免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明晰数据新闻可视化运用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