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琳  易旭明 《新闻界》2013,(13):47-52
本研究基于中国存在的"两个舆论场"之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12年11月份新浪微博中发布的有关《新闻联播》的网络舆论文本内容为第一手抽样材料研究发现,微博舆论场中有关《新闻联播》最敏感的话题是时长变化;微博舆论场最强反应时间为开播后3分钟与结束前5分钟;微博舆论场中影响力最大的博主身份为视频类新媒体机构;微博舆论场中对《新闻联播》的总态度为弱负面性,机构类媒体发挥中和作用;微博舆论场中接近民生、经济、个人化视角的表达,带有数据性、时间性的字词会被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社交平台是网民传达观点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分析社交平台话题分布及演化过程能够揭示舆情热点及传播发展过程,对引导公众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研究利用网络社团演化的方法检测社交平台话题并分析其演化过程。首先,对用户发布的文本内容进行时间切片,构建时序共词网络并提取各时间切片的主干网络,利用Leiden算法检测社团来表示话题。其次,提出基于社团正向和反向转移概率及社团规模的话题演化事件检测方法,识别话题演化中的持续、增长、收缩、合并、分裂、新生以及消亡等事件。以新浪微博平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微博为例,在话题检测中发现,主干网络相较于原始网络能够检测到更多话题,话题内容区分粒度更细。在话题演化分析中,发现了公众情绪由消极转积极、防控和医疗工作专业化、国际疫情蔓延态势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扩大等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作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积极参与者,往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思维,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他们关注时事热点、引导舆论,并在很大程度上对周围人的所想所做产生影响。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规律,通过对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民意表达与公共参与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高校学生网上舆论的传播起到良好的管理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姣 《今传媒》2023,(8):41-44
本文对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无结构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立了移动社交情境下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校园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线下权威性、亲密感和线上活跃度这三个因素是大学生意见领袖影响力的主要生成因素;议程设置和信息干扰是大学生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的方式;对自我身份的审视和对利益的权衡抑制了大学生及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网络意见表达,从而使舆情发展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5.
曾娅洁 《传媒》2018,(13):84-86
民间草根性质的意见领袖出自普通网民群体,正逐渐以较为专业化的方式维系着与粉丝的日常互动.研究发现,微博草根意见领袖在主体身份、话语修辞及操作技术方面做了持续性的调适,以此形塑着话语监督和理性表达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民沟通,对其社会情绪的疏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草根意见领袖群体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协调其与其他主体的话语冲突,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王勇 《现代视听》2013,(6):26-30
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和传统媒介共同构建的新媒介环境给传统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新挑战。党政干部开设微博,可以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成为网络舆论领袖,并进而利用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微博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来引导舆论,这是新媒介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重要策略和创新。作为网络舆论领袖和微博博主,党政干部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遵循微博传播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丽 《新闻通讯》2014,(2):18-20
“帮汪峰上头条”的微博引发了网络与现实中的全民关注与参与。“帮汪峰上头条”事件的传播过程反映出随着近年来微博舆论动员的新特点,动员对象从线上走向线下、动员策略开始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动等。这些变化使得微博社会动员的话题目益带有社会普遍意义,也使得其动员策略日益多元而具有大众化倾向。在这种新形势面前,传统媒体应当坚守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8.
热门话题是新浪微博中最吸引微博用户注意力的部分。舆论领袖和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加速了话题的形成。这些热门话题不仅有助于社会的舆论监督,还为个人提供一个表达平台。但是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却免不了出现商业化、非理性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0.
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5个方面构建完成:建立舆情分析、研判、预警机制;重点锁定八大需要引导的事件及话题;注意挖掘关注意见领袖,研判并把握意见领袖的表达;合理设置网络议程;保证舆论共振与“雪崩”时的积极在场.  相似文献   

11.
北京"7·21"暴雨事件中,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以及意见领袖微博在微博舆论场中相互激荡,在促进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微博舆论场中的上述三种主要力量进行分析,总结突发性事件中微博舆论场的舆论表达特点,为相关各方应对今后类似事件提出更多微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吕洁  原永涛 《新闻世界》2014,(8):100-102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受到很多网民的喜爱,根植于这个平台上的公益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舆论领袖在微博公益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微博公益中的舆论领袖包括影视明星、知名企业家、媒介工作者、知名学者等。他们在引爆微博公益话题、加快微博公益话题传播速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微博公益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舆论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在离职之际通过朋友圈、微博、辞职信、访谈等方式公开或隐晦地表达离职信息.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网络上公开的媒体人告别话语进行搜集分析,发现媒体人告别话语实质是个人身份转换的一种仪式,通过这种仪式,媒体人实现从认知、情感和职业等方面的过渡.但是作为一种文本,个体身份转换的象征性表达实质上颠覆了媒体和媒体人的公共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规则的沦陷.  相似文献   

14.
刘扬 《中国广播》2014,(9):102-102
1.精心培养、积极引导微博意见领袖。新媒体大量普及、微博用户急速发展,催生了大批微博意见领袖。这些人或是专家学者、媒体人士、娱乐明星、社会名人;或是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其特殊身份和话语权使他们的影响大、关注度高、粉丝多,网络传播引导力强,如果这些用户不能辨别虚假信息,传播谣言,产生的社会危害极广。  相似文献   

15.
任常宏 《青年记者》2016,(17):115-116
微博隐性商业意见领袖概述 (一)如何识别微博上的意见领袖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舆论领袖—一般受众”,①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可以理解为以个人或个人微博运营团队为发声来源,以用户影响力和用户活跃度极高为识别标志的微博使用个人或群体.②该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用户影响力,二是用户活跃度,只有二者兼具才能成为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影响力的判断主要是微博用户粉丝的数量,新浪微博给予粉丝数量超过50万的微博用户微博认证,即大V,这是识别意见领袖较直观的硬性指标;活跃度则是看微博用户发表的微博数量和与粉丝之间的互动,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分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9):43-49
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从群体特征、焦点话题、社交网络关系、群体结构特征四个方面考察了1886名活跃的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情况,描述该群体在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人群特征看,微博意见领袖多为居住在大都市的专业型男性;他们在重大时政新闻、灾难事件、社会民生热点三种类型的话题上起到聚焦话题、界定事实、引导话题走向的作用;在社交网络关系方面,专业型意见领袖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其社会资本有效地转化为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此外,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结构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意见领袖聚合了少量话题热度,幂率特征显著;大V式微,中V崛起,影响力更分散、多元;意见领袖群体间的互动程度降低,个人影响力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和媒介权力概念,对以意见领袖为中心节点的社交网络结构变动的特征及趋势进行阐释。文章指出,由于社会资本的转化优势,意见领袖仍将在社交媒体中发挥中心节点作用,但节点的分化整合将更频繁,意见领袖代际更迭将是常态。  相似文献   

17.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18.
如今,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的讨论使得舆论引导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直线增长的点击率,快速的点燃了网民对于社会现象的探讨。尤其是在对名人微博的关注后,影响着自我判断和公共舆论的导向,这为舆论引导工作另辟蹊径。从名人微博的角度来看,他们在现实社会过渡到网络空间中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对成为一个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天然优势。名人微博是引领全民话题的重要领袖群体。他们表达的观点会产生极强的关注度,形成焦点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苟雨露  周丽 《今传媒》2016,(4):57-58
微博凭借它的"短、平、快"等独特优势形成了特殊的舆论场,是公民表达舆论的新平台.它在公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微博中也充斥着互骂、人肉搜索等暴力现象,这是新平台之上的媒介暴力.微博媒介暴力的圈子式传播有以多压少、以强压弱、以大压小三种表现形式,使得微博媒介暴力的危害更集中、速度更快.笔者从用户、舆论领袖、微博运营商和法律四个角度得出微博媒介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5,(16):53-58
微博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媒体发表言论的权力,成为了高校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论文结合案例考察了微博公共空间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生成,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舆论生成模式:民意蒸腾模式、多元桥节点辐射模式、再中心化模式、自由博弈模式,研究发现校园草根微博、各方意见领袖、高校机构微博是大学生微博舆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大学生加入到了事件的讨论中,推动舆论形成,对微博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