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清代末期,大量西方传教士进入西南彝族地区传教,这些传教士多是受西方殖民主义者派遣,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服务,但也有部分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深入彝族群众内部,与彝族人民共同生活,学习彝族语言文字,了解彝族风俗习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在彝族地区创立学校、兴办教育,客观上对彝族社会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CSRI在宁蒗彝族初中生的适用性。方法对400名宁蒗初中生进行施测,对其中214名彝族学生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各分量表中的大多数项目与分量表的相关在0.3以上。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01至0.869之间,分半信度在0.823至0.865之间。分量表的相关在0.209至0.406之间。因素分析表明男女正负性分量表累积方差解释率在52.87%至59.92%之间。②宁蒗彝族初中生四种性别角色差异显著,P<0.01。双性化(32.4%)和未分化(30.0%)比例占多数。初一男生双性化比率最高(55.9%)、其次是初三男生(21.9%)、初二男生双性化比率最低(17.6%),差异显著,(P<0.05)。城市男性化比例(43.5%)高于农村(13.0%),差异显著(P<0.01)。结论 CSRI也可适用于宁蒗彝族初中生的性别角色研究。彝族初中生性别角色现状令人喜忧参半。初二是彝族初中生双性化比例的最低点。城市彝族初中生比农村彝族初中生表现出更高的男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彝族文坛上,彝族女作家冯良成绩斐然。文章从语言维度、人物维度、思想维度三方面对她的新作《彝娘汉老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冯良从一个多重身份的彝人的视角出发,对其切身文化体验作出了一种严肃而又深刻的表述,体现了彝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晏祥辉 《云南教育》2014,(20):F0003-F0003
10月13日,由云南教育报刊社、蒙自市教育局主办,《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蒙自市第三中学承办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教研活动在蒙自市第三中学举行。来自蒙自市教科所、蒙自市城区、乡镇学校的教研员及骨干教师汇聚蒙自三中,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的编辑、特邀专家一起,通过公开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神食>是以科幻小说闻名于世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赫·乔·威尔斯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阶级意识.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对威尔斯在<神食>中刻画和透露出的阶级意识进行分析和评价,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角度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关照下威尔斯的小说创作进行新的解读和定义.  相似文献   

6.
《神食》是以科幻小说闻名于世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赫.乔.威尔斯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阶级意识。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对威尔斯在《神食》中刻画和透露出的阶级意识进行分析和评价,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角度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关照下威尔斯的小说创作进行新的解读和定义。  相似文献   

7.
高芸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0):77-81
《汉志》里,小说作品被视为浅薄琐碎的言语,受人轻视;而在《隋志》里,"小说"则成为子部必不可少的一类,其作品内容与儒、道并举,得到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两部著作对小说的不同态度,显示出小说正凭借自身特点在文坛上形成崛起之势。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原道》通过文与道关系的论述 ,表现了刘勰鲜明的人文观 :“文本于道”的本原论、“与道并生”的形成论、人乃“天地之心”的主体论和“文法自然”的创作论 ,给我们昭示了人文本原及其发展的规律。并启示我们 :文学创作只有遵循其规律 ,崇尚自然之美 ,展现自然之趣 ,摹写自然之态 ,穷究自然之理 ,文学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杨涛 《考试周刊》2014,(59):14-14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可以看做是研究文学与性别意识的最经典作品,通过《简·爱》,读者可以清晰地从字里行间看到,在成长过程中和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找寻到所谓的幸福,知晓作者幸福的标准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1858年俄国胁迫中国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首次赋予了俄国人自由在华传教的权利.俄国全权代表普提雅廷不仅是该条约的签订者,而且是在华传播东正教的积极推动者.然而,由于对传教可能对俄国侵占中国领土和攫取贸易利益产生消极影响的顾虑以及对中国传教环境缺乏信心,俄国政府没有立刻在中国开始大规模传教进程.在1902年俄国在华建立主教区之前,东正教在中国的影响一直很小.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省的西部,从商周到秦汉时期,活动着一个起源于什勺氏,而彝文献称之为“蒙确舍”彝族先民的集团,称作“格沓部”的哀牢九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什勺、米靡、武僰氏祖的加入“,六祖”系各支的汇入,使这一族群集团愈发壮大,为后来的南诏统一祖国的西南边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女传教士群体是基督教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地区传教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组成主要包括早期传教士夫人,以及随后来华的独立女性传教士和中国本土女性传教士三种情形。她们以异于男性传教士的特殊身份和特殊方法,在近代西南妇女传教事业和教育事业中发挥了一种相得益彰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彝族历史上曾长时间存在过母权制,至今云南昙华山彝族仍然保留了大量的母权制残余,如双系家庭、从妻居、男不娶女不嫁、舅权等,妇女在生产生活乃至家庭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审美需要是人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礼仪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具有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功能。当代社会,挖掘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审美特征,使之发挥出更大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从美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彝族传统文化具有的雄壮之美、率性之美、神秘之美、质朴之美。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教育对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云南彝族"烟盒舞"进行研究,围绕彝族"烟盒舞"对人的影响,以及传承的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探索彝族"烟盒舞"的文化传承在人的教育形成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浙江拓展教务,为了增强传教效果,他们创办了各类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在浙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虽然带有殖民扩张和宗教传播的强行渗透性质,但同时也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浙江教育事业的进化.  相似文献   

17.
人与鸡,从早先的捕猎关系到农业社会逐渐稳定的依存关系,都发生了改变.鸡这种家禽不仅作为人类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参与到了人类更多的文化生活之中.在云南省宁蒗县,鸡文化是宁蒗彝族文化的一部分,在饮食、仪式过程及习惯法中都折射出了云南宁蒗彝族不一样的鸡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彝语被动句大体有屈折形态和分析形式两大类。一些彝语方言通过屈折形态来表示主动被动,凉山彝语通过动词或者代词语调的变化来实现句子的被动意义。而另外一类如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是属于分析形式被动,除少数无标记被动类型外,大多数属于有标记的被动类型,它通过一些被动标记词来体现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关系,其句型一般为S+O+?a33(被动标记)+VP。本文将从彝语纳苏话的被动标记词、语法结构以及句义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对彝语纳苏话的被动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流传于云南小凉山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集史诗、神话、故事于一炉,分18个标题叙述:万物初始、阿鲁降生、阿鲁成长、离父寻母、阿鲁射日月、阿鲁喊日月、打蚊子、蟒蛇和石蚌、除妖救母、试儿、降雷、平地、驯动物、降马、收妖婆、降妖怪、斩邪龙、阿鲁之死、龙鹰大战。它是彝族古代哲学思想、远古民族历史和彝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反映。这部英雄史诗在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是研究《阿鲁举热》的重要文本。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谢腊彝族消费结构经历了两次转型性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后,消费结构由生存危机型向生存保障型转变;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又由生存保障型向温饱型转变,并逐渐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谢腊彝族家庭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在未来8-10年内完成向小康转型。目前阻碍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主要因素既有传统消费习惯又有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加以引导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