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朱斌 《外国语文》2021,(3):114-123
《无声戏》是美国知名汉学家韩南翻译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英语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接受效果.在翻译外层面,译者选择《无声戏》的行为始于个人的学术兴趣,而重构原文"经典"叙事的动机则是节译行为之因;在翻译内层面,译者偏向凸显源语文化,力求译文再现原文的"异质性话语",同时译者也会考虑目标文化的价值规范,竭力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自五四时期开始中国的歌剧便开启早期探索,从展现民族现实社会生活的背景出发,与民族传统戏曲、音乐和外国歌剧艺术进行交融,取之精髓进行创新,因此它既不同于传统戏曲,也有别于西洋歌剧,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是一部典型的话剧加唱形式的歌剧早期探索作品.本文将对中国早期歌剧、聂耳以及《扬子江暴风雨》进...  相似文献   

4.
悬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是作家在叙述故事时有意设置的悬而未决的谜,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从而迫切期待谜底的解开。本文探讨了达芙妮在她的代表作《蝴蝶梦》中对悬念这一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课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文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竞争力,面对人生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是文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以《生死场》为例,展示理论在文学课上的实际应用以及学生学习该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悬念设置,即在故事的开始先作个提示或暗示,也就是先作个“结”,然后再“解”。它是小说戏剧创作最绝妙的艺术手法。电视剧《记忆的证明》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设置,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谢剑玲  曾研 《考试周刊》2011,(34):31-32
小仲马的《茶花女》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玛格丽特这个灵魂美丽、感人至深的妓女形象。但它的成功也和作家高度重视作品的结构,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合理而巧妙的结构安排不无关联。本文试从结构上对《茶花女》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专家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关注于文本的理性分析、情感评价与价值判断,对文本的本质问题进行纵深性"切割"式解读,在文本解读理论模型上会更关注于文本、作家和时代创作等多元信息;而对学情要求的观照、对文本细读程度的把握、对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都需要语文教师的文本批评。  相似文献   

9.
重新解读以《四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典文本,对其中的修辞批评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先秦儒家在自身的话语共同体内无形中确立了“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言闻从礼”“言行及义”等言说规范,以及“察言观色”“听言现行”“知言及人”等修辞批评方法。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宣扬儒家思想的话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儒家修辞批评观。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21,(5):77-85
中国儿童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至今,已历经一百余年,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变迁中,童话批评几乎完整地参与了这一过程,并且在不同时期反映了儿童文学的不同特点。其中,《木偶奇遇记》作为较早翻译的外国童话经典之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几百种中译本,而对它的童话批评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末。《木偶奇遇记》的童话批评历程是中国童话批评的微型折射,其七种主要批评路径在佐证童话批评盛况的同时,也能折射出童话批评及中国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动物的角色功能看当代电影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意识中一个重要的视点,是关注人类和其它非人类生命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电影在不同时期对于动物角色功能给予了不同定位。在从阶级叙事到人性叙事的不同叙事模式中,生态意识始终未能浮出地表。生态意识的缺席,既有思想领域、文学领域内生态意识匮乏的间接影响,亦有导演等自身生态视野的缺失的直接因素。而近年来环保电影的出现,在显示差距的同时,亦昭示着新的希望的降临。  相似文献   

12.
13.
以人事部三级口译实务2005年5月汉译英的真题为语料,搜集了30个较好学生和30个较差学生的录音,分析发现,较好学生在口译过程中的沉默远远少于较差学生;同时,录音语料波形图显示,较差学生在每段翻译的中后部倾向于更多的沉默。对上述现象与受试者进行了访谈,总结出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汉英口译中沉默的产生模型。最后,对汉译英口译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性散文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十七年的沉默,文革后的反思忆悼,八十年代中期的多种形态与风格的林立,以及不同代际作家的创作实绩等等,当代女作家的散文创作成为中国散文以及女性文学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Ma Joad is a representative of a kind and brave Oklahoma laboring woman.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period ma as a woman although confronted so many misfits and hardships,but still contain her courage and will.  相似文献   

16.
《雪野宁静》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勃莱的开山之作,出版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它出版后经历了一个从广受质疑与贬斥到倍受欢迎与赞颂的接受过程,有批评家认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诗歌是由以艾略特、庞德、威廉斯等为代表的现代派独领风骚,而《雪野宁静》出版后所遭遇的不平凡经历,迥异于现代主义的诗歌风格,其独特的艺术气质给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一段美国诗歌历史的窗口,美国诗歌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某种根本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张承志的小说一直以来致力于民族、宗教、历史的发现与思考,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人文关怀。其急迫的危机感、执著的民族意识,逐渐融合到以“人”为个体的最深层的“尊严”中去。在这个“尊严”的背后,各种中西方的情结交织、意识纵横、自由想像,以及自我低吟,都是构成张承志小说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部分。张承志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已经超越个体而达到集体身份,这可以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加以体察,也涉及宗教与信仰问题。在其创作阶段中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一切有关“战斗、征服、家园、族裔”的文本世界的价值指向,这包括许多零散的甚至破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用角度来看,图式范畴化理论、语用因素和语言习得造成"美轮美奂"词义变化,使其修饰对象由建筑物扩展到一切美好事物。其中语用因素包括礼貌原则、面子理论、关联理论和词汇语用学中的语用充实。这些因素造成了诸如"美轮美奂"这样的汉语形容词词义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中西家庭文化来分析、探讨沉默这种非语言交际方式所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汉文化的集体主义,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汉文化的和谐,西方文化的竞争;汉文化的差序格局,长幼有序,西方文化的平等取向。  相似文献   

20.
建筑是建筑技术、建筑形式与文化价值的统一体,建筑的文化内涵是建筑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建筑图像与建筑设计具有文化学意义上的通感式联系。以建筑空间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油画为例,研究当代中国建筑设计,认为建筑功能性空间及其传达的建筑美学价值,依然应当作为当代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及前提。美术建筑图像带来的若干启示,既重新肯定了作为建筑第一要义的功能性属性,又强调了莅临空间的人的感受的存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