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新技术变革之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战略性学科"和"平台性学科"属性凸显,"实践性学科"属性需要继续强化。本文回应当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普遍发展困惑,聚焦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中的主流与特色融合创新这一核心命题,以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探索为案例,展开相关学科体系的革新与实践研讨。  相似文献   

2.
李涛 《新闻界》2012,(3):36-41,64
传播学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正由"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打破学科"老死不相往来"的分界而走向以研究问题为主旨的跨学科、统一的社会科学研究。本文回溯了19世纪欧洲进化论思想对当代传播学的影响,通过强调个体、群体和传播网络系统之间的动态互动,从人类社会进化的视角来确立传播学在"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中可能的研究路径和学术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法性建构上大有作为,需要采取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来完成对中国传播学30年的学科反思和发展设计.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以来,呈"爆发式"发展的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对新闻生产、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微博研究为切入点,分析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学与传播学在业界实践和学界研究层面呈现出的不同特质,并探讨进一步提升学科研究水平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在中国遭遇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传播学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已经确立了初步的地位,官方在1997年时也通过学科目录的方式给了传播学一个名分,在本学科内外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钟情于传播学的研究,但传播学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像其他相关学科一样完全成型。学科内外都存在一些对传播学研究和学科地位的疑惑。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1)
本文依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名单,从项目年度分布、项目类型分布、项目负责人职称分布等多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基金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总体呈现"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陈蕾 《新闻记者》2020,(3):11-23
传播学学科性质问题在传播学学科反思传统中依然悬而未决,充满争议。追溯这一研究脉络不仅有利于为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奠基,也有利于为类同于传播学的跨学科与新兴学科,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体系的开放与重建提供借鉴。本文认为传播学学科性质研究经历过知识论反思、反学科认同、元学科反思等阶段,对传播学学科性质中所蕴含的悖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现正趋向以后学科的新定位激活传播学的实践智慧与传播学的学术创造力。这一理路是从知识论反思到生存论反思的理解转向的必然结果。本文认为,对传播学者生存智慧的反身性观照是传播学实践理性重建的必要前提,亟待在传播学学科性质研究中获得优先突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属性的学科,新闻传播学的创新发展如果离开新闻传播实践,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变革在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背景下,也成为新闻传播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学科发展前景的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一场大辩论的回顾和分析, 提出新闻学只有借助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研究方法, 结合新闻实践的实际, 构建新的新闻传播理论, 形成传播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子系统, 而不可能与传播学糅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未来有可能向两极发展: 一方面, 与其他各种学科相结合,有可能像哲学那样发展成为各个专业和学科、甚至人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即基础传播学; 另一方面, 传播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 不仅将在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公共关系和广告等领域深入发展, 还将开辟诸多专业领域, 如政治传播学、体育传播学、卫生传播学等。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扩散与普及深刻影响了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学研究.本文选取2000-2011年传播学SSCI期刊(N=81)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引证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三种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国际传播学科的新进展.研究发现,传播学在知识领域和空间版图上进行着双重扩张,互联网的影响渗透到各个分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与新媒体传播共同构筑了传播学科的基础平台;影响因子的提高与内部互引的加强,表明传播学独立学科的形态进一步明晰,但对外影响力的贫弱,表明传播学学科地位仍有待提升;传播学与外部学科互引程度加强,反映传播学开放性的提高,社会心理学仍然是传播学最主要的外部知识来源,与信息科学互动不足,可能成为传播学未来发展的隐忧.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被誉为信息时代的先知。从"媒介即信息"到"地球村",麦克卢汉开创了媒介以及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对其媒介核心理论的解读,重新审视其"技术决定论"思想,以达到我们对其"技术决定论"思想的理性认识,给今天媒介研究以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10日,由教育部社科委新闻传播学学科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香山举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学科体系的完善离不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传播学学术文献的观察和分析,深入总结、详细探讨了学科、内容和文献来源这三个方面最新的学术研究重点,并对学科交叉、内容取舍和文献取向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建议学术研究应遵循学科研究边界,切实把握新兴研究方向和有效引领学术引用导向等,以此促进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和学术期刊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2,(1)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1年度全球传播学研究做出全面的综述,尝试以此为基础归纳传播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本文认为2021年全球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三种基本趋势。第一,研究的基本单位正在从"信息"或"模式"转向各种类型的"关系",致令传播学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立足于智能算法和数据科学对固有信息传播模式的重塑,批判理论实现显著发展,对平台、数据主义和算法机制的反思将引领传播学批判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第三,现有研究新议题衍生能力较弱,难以突破经典理论设定的框架,传播学研究应当积极拓展乃至重新厘定"传播"这一概念的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5.
张竹箐 《新闻界》2024,(1):82-96
20世纪中叶,学科互涉现象开始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普及,并一举成为现代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的全新模式。学科互涉是在经典学科理论框架之隐忧日益显露的时候出现的,它并非呼吁取消学科分类,而是为了在学科交汇的中间地带谋求学科的合法性存在。鉴于此,诞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十字路口的传播学,借助学科互涉概念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37—2020年收录的传播学学科互涉论文为研究样本,基于学科共现分析方法对传播学领域的学科互涉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历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传播学的学科互涉程度越发深入,学科互涉群体间的关系也愈加稳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科学领域,传播学想要实现重大学术突破,借助学科互涉框架或许是最佳策略,因为传播学的优势在于它本就是一个多学科互涉空间。  相似文献   

16.
农业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然而,学界对其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却鲜有研究,本文意在对此做出尝试。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持。农业传播学是学科融合的产物,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但农业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农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因此,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应是传播学、信息学和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追溯库恩对科学演进的讨论,阐述行为传播学范式在学科内外生危机之下发展的规范性目标与路径。首先,为统合既有范式、摄领学科变革,行为传播学可以引入可供性理论和差异易感性媒介效应模型作为中层理论,以分别解决跨学科交流中分类学与方法论层面的不可通约问题。其次,本文介绍了认知神经传播范式与多水平随机效应模型可用于行为传播学的方法。其中,被试间相关方法绕过理性人的争辩,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差异易感性变量的同时,通过测量大脑的“行为”由个体推及大众;混合效应模型,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聚焦个体差异与纵向变动,两者都能得到更具外部效度的结论。最后,行为传播学在传播学内部及社会科学中的定位亦得以明晰。本文通过中层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播学理论分散、方法乏新的学科困境。  相似文献   

18.
程金福 《青年记者》2017,(24):109-110
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研究兴起,而传播学本科教育于2002年由复旦大学等高校提出设立经教育部批准始兴.在此期间,有关传播学的学科定位问题以及传播学是否应取代新闻学的问题争论不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播学的学科定位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传播类人才培养的发展.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推进了媒体融合,传播类人才培养又当如何顺应此种快速变革的时代潮流重新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以及发展路径?本文比较分析香港和上海两地高等院校传播学本科类人才培养,为传播学本科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本文所研究的传播类人才培养区别于新闻类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上以传播学为主的则属于本文考查对象.  相似文献   

19.
对30年中国大陆传播学分期问题,学界见仁见智,差异明显。相对准确地把握学科的发展脉络,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场域内的权力进行质化的分析,也需要通过量化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析基础。对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或是学术研究来讲,学术界的特殊事件、社会常态的各种进程及政治风向的转换都会成为传播学的阻力或是动力。多种合力的作用下,传播学研究对社会环境和社会事件具有相当程度的敏感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传播学是一个自主性程度比较低的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20.
潘虹 《新闻界》2006,(1):56-57
传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而且应用范围极为宽广的学科”,从传播学的视野来研究教育发展中的教育品牌问题对于拓宽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丰富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提升传播学对社会文化的价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品牌研究现状的分析,找出传播学视野中我国基础教育品牌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