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提出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相对于普通学术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和不同的特性,从地方性本科高校适应经济发展和应用转型出发,探讨地方性本科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课程教学理念,适应"本科水平,应用技术特征"的人才培养要求;(2)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和应用型课程建设;(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融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训练于一体;(4)变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校企合作模式;(5)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引入对分课堂;(6)改革课程教学评价,重视企业评价。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是当前国家和高校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必须以课程结构的变革为支撑,换言之,课程结构的变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前提。本文以研究型大学各类"实验班"为例,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的尝试性变革进行梳理,希望能对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切实推动全学科课程思政改革,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如何将课程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价值深层耦合,值得探讨和实践。通过论述在“三进”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行“五维改革”,以贵州师范学院二外日语课程为例,研究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强化、教学反思的落实五个方面,将教学内容与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为主的思政资源有机整合,阐述了日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从而发挥第二外语日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作用,系统推进“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课程模式及管理模式等进行一系列变革。高校理论力学课程顺应时代发展,基于翻转课堂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特色,详细阐述其在高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与改革。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在改革过程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内容之一.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依据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转型的关键。项目化教学是在管理类课程中将探究作为教学的核心,帮助教师培养学生成为实践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素质,需要对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不断探索。以高校教育改革为研究背景,指出了项目化教学的应用价值,明确了实施要点,诠释了项目化教学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实施,为高校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全面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高校课程思政提供新的改革思路与技术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融合高校写作课程中的课堂资源、网络资源和校外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直观感受、专业素养和学科自信,推动写作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打造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工学并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带动专业建设并引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模式之一。运用"工学并行"的培养模式指导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实训紧密的结合起来,对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信息技术与谍程整合"在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理解要求中所提到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等概念,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的部分重点和难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加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途径与实践教学等诸关系,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理解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9.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