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对“头”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头”的本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向具体域、空间域、时间域、抽象域的投射,对“头”类词语进行了转喻分析,综合描述了“头”类词语的词义演变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燕 《海外英语》2012,(24):250-251,269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该文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头"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对比,简单指出了英汉语中"头"的词汇成为隐喻的基本运作方式,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4.
根据英汉语“头”的语料,探讨体验认知视角下英汉语“头”概念的隐喻投射,可揭示英汉语“头”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头”概念在英汉语中构筑的隐喻概念的作用与语义扩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隐喻和转喻是多义词的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拿“头”这个汉语多义词来说,它的本义是“人体的一部分,位于脖子之上,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大脑等.”其中隐喻性思维结构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好比两个域,从“人类”的域映射到“非人类”的域;而转喻性思维结构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是指只在这一个域内的替代关系,本文只涉及“人类”的域.  相似文献   

6.
数词“1”作为数量系统的发端,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认知语义是对比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从几部常用的英汉词典中摘取语料,梳理数词“one”和“一”认知语义发展的脉络,可以发现,“one”和“一”的数概念经隐喻或转喻的方式不断被扩充,语义范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丰富的认知语义。其认知语义的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各自的语法特征有很强的个性,并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基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主要具有解释作用。转喻是基于"邻近"或"凸显"关系之上的,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眉"的隐喻义和转喻义,进一步证实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转喻与隐喻表达。汉语、英语中情感范畴"喜悦"的表达,表明两种语言对"喜悦"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转喻和隐喻方式都建立在人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1.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可探讨黔东苗语“hfud(头)”的一词多义拓展机制,其语义的演变轨迹为:“(人/动物)头→智力、才能→(单位/部门)领导、头目→(空间/物体)顶端→(时间/事情)起点”,反映了隐藏在转喻和隐喻背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有的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但是用它来分析具体例子的却很少。对汉语中"山"相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文章首先介绍了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基本特征,转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汉语中"山"的隐喻、转喻、隐转喻互动现象,加强了人们对"山"的认知机制的理解,也为转喻—隐喻连续体关系从具体层面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3.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但两者又存在着区别.本文试对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异同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本丈从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春”的本义是“春季”、“春天”,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春”的语义发生了转移,衍生出了许多其它含义,语义转移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但其内在根本原因是人类的认知思维在起作用。作为基本认知手段的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构建的主要手段,“春”的语义发展变化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火"是人类早期理解世界、理解宇宙的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人们借助"火"这一具体的认知工具来理解抽象的事物,衍生出一系列与"火"有关的隐喻。拟以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对汉语和英语中与"火"相关的隐喻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共性和个性及其原因,丰富了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微观层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静 《华章》2012,(17)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有力工具.认知是语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以认知的方法对国俗语义进行阐释,可拓宽国俗语义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眼睛”的意象图示和其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过程,最后阐述了这种义项拓展所反映出的中、西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S比N还N”作为一个突破常规的变式,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有关“S比N还N”的论述很多,有的涉及它的句式;有的涉及它的语用;有的涉及它的功能;有的涉及它的语义;有的涉及人类语言认知.文章主要从认知隐喻、认知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等三方面来阐述它们对“S比N还N”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