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在黑龙江某地集得一枚背阴刻似契丹文,面文右旋读"大安年宝"小平钱。看钱文粗犷洒脱,楷含隶意,书写省笔、隐起文等特征,辽风十足。辽钱中钱文横书有例可寻,如"清宁二年"大钱。然,此钱面穿下只一字横卧,独具变化,给人以全新视觉。真可谓钱文布局方面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
"乾封泉宝"是五代十国时的楚王马殷在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所铸,目前所见有铜钱和铁钱二类。铜钱发现少,铁钱发现较多,藏泉家陶庭耀先生认为:"当时皆以铁钱行世,铜铸者限于母钱,仅有数枚,传世绝少。"但是,至今发现的铁钱制作多不精,更由于楚国地处中南,多雨多湿,铁钱易锈蚀,保存不易,历经一千多年,出土的"乾封泉  相似文献   

3.
笔者所藏三枚北宋元丰异版钱,经查,有关北宋钱的著作中均无该三版钱的图录及记载,故应为谱外品。三枚钱均为行书体,其中一枚为小平钱,其余两枚为折二钱。笔者将版别分别定名为:北宋元丰小平行书异元版、北宋元丰折二行书异宝版和北宋元丰折二行书日宝版。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07年12期发表了"两枚清朝开炉钱",一为"试铸大吉"背满汉文"宁"字钱,一为"同治通宝"背双"寿"钱,认为二者风格一致,两钱互证,故"试铸大吉"必铸于同治年间,而"同治双寿"钱则为"宝宁局"试铸钱。  相似文献   

5.
清代光绪甲辰年江南省造十文铜元,是一种常见的钱币藏品。这种铜元版别不多,而且都是红铜质。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黄铜质的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十文合背铜元。合背钱的成因,一是工人误将图案相同币模,分置冲床上下轧制成合背钱。这种合背钱平常会混入流通钱里发行。另一种是试样、试模一类的样币。前一种合背钱属于失误造成的错版币,而有意铸成的样币更为稀有。  相似文献   

6.
笔者集藏一枚日本长方形钱牌,长54毫米,宽38毫米。黄铜质,圆穿有廓。面文为直读"铜山至宝",背文为"二人当百",包浆黑漆古,"山"字下方有一片锈层脱落,露出铁锈色老包浆。面文楷书绵顺规整,背文行书活泼随意,磨损自然,风格与我国钱文迥异。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陇西县城大井巷出土了一批古钱币。一位老者拿着三串锈结在一起的古钱币出售,陇西青年泉家收购了这批钱币。经初步辨认为300多枚北宋钱币,其中一串锈粘特牢固,经用尖刀撬开后,捡选时发现了一枚西夏文"贞观宝钱"。该钱为西夏文小平钱,  相似文献   

8.
咸丰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其钱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笔者珍藏一枚"咸丰元宝"当千宝巩局阔缘样钱。直径66毫米,穿径11.2毫米,厚5.2毫米,外廓宽12.8毫  相似文献   

9.
池萍 《收藏界》2012,(8):72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枚"祺祥重宝"合背钱。一枚直径35.5毫米,重16克;另一枚直径35.2毫米,重12.1克。这两枚钱,铜质老旧,加工痕迹时代明显,应该是到代之物。其中品相好的那枚,边道呈鱼脊背,用放大镜观察穿口,有小锉加  相似文献   

10.
西夏《贞观宝钱》传世很少,古钱爱好者很难看到真品,只能在有关古钱的书刊上看到其拓片,故属珍罕品。笔者早年收藏到一枚西夏小平《贞观宝钱》,今刊出供古钱币爱好者观赏。该钱外缘直径为25毫米,穿为每边长7毫米的正方形,厚0.8毫米,重4.7克  相似文献   

11.
一枚"道光通宝"宝直局小平钱被摆放在某古玩店的玻璃柜里,厚积的土锈层将钱面掩盖,露出钱文平面,虽钱体厚实,形制精美,但不经意时也甚觉平常。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笔者是钱币爱好者,三五番审视后,觉得此钱奇特,也无此品种,遂以一枚宋钱将此钱友谊换取。回来后,待将土锈层剔除后,只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枚非同寻常的钱币。此钱钱体包浆自然,铜质精细温润,钱文深峻挺拔,字划  相似文献   

12.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3.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  相似文献   

14.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15.
珍币二则     
首见"大康六年"小平钱笔者从一位吉林钱商手里集得一枚"大康六年"小平钱。当时问他钱的来历,他只说从民间收购。钱径24.5毫米,穿径7.5毫米,厚1.4毫米,重3.6克。蓝绿硬锈包裹,  相似文献   

16.
古币四则     
(一)天显通宝前些日子,笔者从一位内蒙古通辽的古玩商贩小王手中收下几枚辽钱,其中一枚是"天显通宝"。小王强项是辽瓷辽玉,对辽钱不识也不屑。笔者扫了一眼,也未惊喜难捺,信以为真。因"天显通宝"乃辽钱大珍,极品,偶尔遇之,十枚必是九枚半假。人熟价不高,买进遣玩,也权当送朋友一个人情。当回家仔细看过之后,方知非同小可。这枚"天显通宝",小平光背,青铜质。直径2.5厘米,穿径0.65厘米,厚0.1厘米,面文旋读,隶  相似文献   

17.
本人除收藏中国历代古钱币之外,还对我们的邻国——日本古钱币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近日在一堆中国古钱币中觅到一枚颇为与众不同的钱币——"乾元大宝"。此币直径20.5毫米,重2.3克,光背,属小平小型。通体红斑绿锈,开门见山之物。千万不要小看此枚古钱币,其外形虽小,却有着一个赫赫有名的身份——日本皇朝十二钱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古币二品     
出谱的金代"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笔者偶然在黑龙江某地集得一枚"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皇"字上半部从"自",同谱上金代"皇统元宝"小平篆书钱一脉相承。是品钱体规整,文字清晰,书法流畅,大小得体,具有金代铸钱之风。铜质精良,包浆锈色熟旧,手感温润,古韵尚浓。钱径24毫米,穿径6.5毫米,厚1.5毫米,重3.6克。  相似文献   

19.
葛天越 《收藏》2015,(3):95
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右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L"。该版除"熙"字外,其余3个字与《北宋铜钱》所著录的第1046号"熙宁元宝"俯宝版(图2)基本一致。综合考量钱文风格和形制,笔者认为两者具有极近似的"亲缘"关系,当为同一钱监所铸;目熙版应为俯宝  相似文献   

20.
唐高祖武德四年,国力盈丰,鼓铸"开元通宝"钱,并试铸当十型及开炉大钱,而其版别更不下数十种。目前,可见版别有左右挑、双挑,面背月星及合背,更有珍泉金银质币种,其中不乏奇珍版别,而长一元小平钱,便发现于以上数种版别的同罐藏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