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里一个恒常而基本的主题。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制约着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影响着教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考制度的改革、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有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同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互相了解,影响、激励和鼓舞。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这就需要与学生交往,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宽容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据称是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虽然寻遍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论述的结集《什么是教育》都找不到这句话的影子,但用它来概述其教育思想倒也十分熨帖。卡尔·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5.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的建立应是内在生成而不是外在强加的,即应在师生的真正交往中实现。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存在着交往数量少、质量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缺乏生命力等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公平、对话和理解,重视交往在建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建构新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让师生在真正交往中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爱生敬关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安立 《教育与职业》2007,3(23):103-104
交往教学理论思想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其立论的基础是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我国班级授课制中实行交往教学,必须重新建立师生关系模式,文章提出了建立课堂交往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应当渗透着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师生在心理相融、行为互动的交往中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完成和师生互惠,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有关学生交往活动的研究都集中在师生之间,而对其他方面的探讨较少。实际上,学生的交往活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且对他们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学生的交往活动从广义上划分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以及学生与自我三方面,并对这些交往活动与学生科学意识、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据交往教学理论对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带来的启示,论述大学交往教学理论的意义及大学交往理论下新型高校师生的关系,并联系当今我国高校出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利用交往教学理论建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教育不是理性的说教、空洞的讲解和严厉的训斥,而是提倡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在当今和谐社会,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视和研究师生间的关系 ,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 ,提高办学水平 ,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近两年的学习、研究、观察和思考 ,我们认为 ,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办学过程中 ,在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活动中 ,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 ,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作用。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打破了教育工作者与…  相似文献   

12.
郑秀枝 《陕西教育》2006,(3):11-11,13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暴力倾向等表现。他们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减弱。《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活动的乐趣,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法、对比法,拟从剖析体育教学中传统师生关系的现状和理论基础入手,批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然后以此为背景,推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交往理论,分析交往理论作为新型师生关系理论基础的理由,最后展望以交往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措施的有效实施,更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其既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16.
赵晴 《四川教育》2001,(5):16-16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人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创新精神的源泉,也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初期,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其心理上也在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性意识觉醒、个性心理逐渐成熟、社会兴趣激增、感情世界丰富等。这正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关键期”、“黄金期”。学校应抓住这个契机,选好切入口,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我们认为初中生社会交往良好心态与技能培养是实现学生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还是现实状态,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即由人与物的关系,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对话既是教育形式,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阳光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激发班中弱小者的自信心,让其他学生认识到主动保护生活中的弱小者。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实践,呼唤一种与之相适合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感情浓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创新教育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掌握爱生艺术。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中学师生关系整体上呈现出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平等,教师依然多采用权威者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往,师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情感交流淡漠等。面对这些情况,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它倡导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地位,主张在交往活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情感培养,为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