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罗鑫 《湘南学院学报》2016,(4):42-45,52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显学,然而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对大众文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则对大众文化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本文依据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菲斯克对伯明翰文化研究的阐发,认为大众文化并非是大众盲目接受和消费统治阶层施予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形成的,而是在对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对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进行"抵抗"和消融所创造出来一种符合大众日常生活语境和自身利益需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态学之父"帕特里克·格迪斯是媒介环境学的创始人、先驱和奠基人。格迪斯持有知识分子应该行动、学以致用于社会实践的观点,他最早研究自然、人造环境及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视人和城市为有机生命体,开启了环境与人类文明相连研究的生态视角,提出了具有媒介环境学意味的研究视角。格迪斯影响了整体媒介环境学,影响了一群强调道德关怀的芒福德、英尼斯、麦克卢汉等媒介环境学者。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的发展流派中,以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等学者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技术本身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影响作为中心议题,强调媒介技术是促成社会变革的最大动因,甚至把二者的关系视为单向的和唯一的而被冠以"技术决定论"的学说论调。文章试图梳理因尼斯、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等学者的理论观点及发展脉络,简要对比文化决定论并结合当前新形势下的传播环境,理性、辩证地审视"传播技术决定论"和学界长期以来对该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正>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向我们阐释了媒介技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明确了信息传播活动对技术的依赖性。人类的阅读史与传播媒介的阶段性发展相重叠,文字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当时的传播状况,信息能够被准确记录下来,至此,人类有了自己的阅读行为。直到印刷术出现,人类的传播媒介经历了飞跃性的进步,使普及阅读成为可能。再到电子媒介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传播媒介对于阅读,不再单纯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它更深刻地影响着人  相似文献   

5.
利用问卷对苏北6所高校2400名各年级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体育认识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一、二年级大学生呈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三、四年级大学生则表现出对体育游戏娱乐的高度认同;而所有大学生则对体育的健身价值持较高的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之所以研究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马克思指出俄国农村公社具有"二重性"、孤立性等特点。对待俄国农村公社的走向问题,马克思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对农村公社持中立态度,既不认为它具有生命力,也不反对它有生命力;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遭受资本主义的一切灾难;而在1881年《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及其信稿中马克思又持乐观态度,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不是持着运动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健行和征服的"壮志"。现在我们也有了这风气。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豪。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  相似文献   

8.
对高等学校中考试违纪行为的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等学校中考试违纪行为的现状及分析1.对考风考纪的认识有所提高在对高校中考试违纪行为的调查中,当问到“你对考试作弊持什么态度”时,回答赞成的仅占11%;回答无所谓的占224%;而持明显反对态度的占765%。中山大学1990年的调查,对考试作弊表示反对的只有462%,而认为作弊是有本事的却有396%。近几年考试作弊现象在逐年减少,这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使大多数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素质提高的结果。2对待考试违纪的…  相似文献   

9.
老庄同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社会政治观差异甚大。老子以积极的态度,对治国安邦提出了自己一整套主张,并希望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得到实施。庄子因愤世而走向消极,对治世之道完全持否定态度。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二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同,二是生活的时代环境有别。  相似文献   

10.
古代杨朱学派的形象主要是负面的,被视为"禽兽",而近代杨朱学派的形象主要是正面的,人称"权利哲学家"。古代杨朱学派形象的构建受儒家影响大,而近代杨朱学派形象的构建则受西学影响大。处于社会大转型之中的战国时代促兴杨朱学派,而被称为"千年大变局"的"新战国时代"则促使杨学复兴。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自身的形态,而且还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本身。与此相应的电子媒介文化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样式,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并以此而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观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作为加拿大已故著名思想家麦克卢汉和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学术传人,戴瑞克·德科柯夫充分利用自己驾轻就熟的多学科资源,通过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和科学的实地调查实验,对以电视、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虚拟现实和赛伯空间等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化做了富有启迪性和创新性的考察,从而使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充实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媒介生态学( Media Ecology )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媒介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人文技术哲学领域,经过伊尼斯、麦克卢汉、波兹曼等人的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一门学科,并于20世纪末开始传入国内。国内媒介生态学学者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和继承国外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媒介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中,可以清晰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即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的“以媒介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和从哲学思辨层面出发的“以人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对教育技术研究者来说,这两种范式互为补充,给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School shootings publicized worldwide inevitably awaken the debate about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edia and violence. It is often conjectured that regular exposure of young people to countless acts of aggression in contemporary popular media leads them to become more aggressive and, in some cases, to commit violent crimes. But is this claim valid? Media guru Marshall McLuhan argues that it is not so much the content of such media that incites aggressive actions as the sociostructural conditions they bring into being. In this article, Jane O'Dea draws o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postmodernity and on Jean Baudrillard's thought to explore and critically assess the validity of the linkage McLuhan proposes, identifying the kinds of questions, inquiries,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it potentially raises.  相似文献   

14.
技术和人的关系是媒介环境学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发展过程表明,它所奏响的是现代性的变奏曲。在麦克卢汉时代,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注重考虑"技术给人带来什么",而不追问"技术对人做了什么",这一共同特征使他们的理论带有"技术决定论"的色彩。波兹曼将媒介和文化结合起来,对印刷术评价较高,而对摄影术、电视评价较低,认为它们侵蚀了启蒙时代苦心树立起来的主体地位,具有反现代性的色彩。后麦克卢汉时代,影响最大的莱文森提出了人性化趋势理论、补偿性媒介理论和新型地球村理论,高扬人的理性,预言新媒介技术将带来更好的民主和更好的地球村。在理性、民主这些现代性价值遭遇反思的今天,它们也未能完满解答技术和人的关系本质。  相似文献   

15.
王新朋 《海外英语》2012,(13):277-279
As the first father and leading prophet of the electronic age,Marshall McLuhan’s media theory can present us a completely new approach 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electronic dictionari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concepts of Marshall McLuhan’s media theory and electronic dictionaries.  相似文献   

16.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观,探索冷热媒介的新视角,得出区分冷热媒介的新准则;并探讨新视角下冷热媒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使媒介在教学中合理发挥其作用,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麦克卢汉围绕生态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总观麦克卢汉对生态问题的论述,其特出之点在于对生态之艺术特质的强调,这也是麦克卢汉生态思想的精义所在。麦克卢汉认为,生态在现代的涌现是技术发展产生的后果,因此,生态并不是自然。质言之,生态是技术时代的自然观,它在特征上有点类似于前技术时代的自然观,但不同于前技术时代的自然观;其不同在于它具有某种突出的"艺术"特质。就艺术而言,在麦克卢汉眼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产品,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新感知、作为一种成分,参与人们的存在,为人提供新视野,使之适应新环境,与新环境建立关系。可以说,麦克卢汉的论述,在某种意义上,为生态美学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帝国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媒介。作为媒介,它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所阐释的“媒介决定论”虽有不足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播在国家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理解再到"理解"融会中西思想,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证实电视剧是电视媒介的天然选择,《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运动过程",可以作为解读麦克卢汉思想的突破口,解释热媒介电影如何作为内容进入冷媒介电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