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以中文诗歌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英译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现象。结合翻译个案,按照意象的变形、缺失、扩增分析提出汉诗英译中意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韩琳 《海外英语》2014,(19):123-124
该文以中文诗歌中的意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英译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现象。结合翻译个案,按照意象的变形、缺失、扩增分析提出汉诗英译中意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汉诗的英译,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归化的汉诗英译,则会使外国读者产生错觉:他们以为中国的古诗与西方的现代诗在艺术形式上没有差别。为改善这一情况,笔者认为,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则更能反映中国古诗的状貌,更有助于将中国古代诗歌的诗体移植到英语世界里去;同时,也可让西方读者了解到汉语诗歌语言简洁生动、意象并置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李琼书 《海外英语》2013,(16):118-120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活跃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播到国外,对诗歌进行翻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国内外,关于翻译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该文结合实例,通过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分析归化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产生的不同的文本,指出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适当情况下,可以采用语言形式归化,内容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活跃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播到国外,对诗歌进行翻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国内外,关于翻译的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该文结合实例,通过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分析归化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产生的不同的文本,指出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适当情况下,可以采用语言形式归化,内容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境的展现主要依靠意象。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注重意境,诗歌创作就是意境的创造。因此,在将这些诗歌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译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整地传达原诗的意境。为此,译者可以采取种种方式对原诗的意象加以处理。具体地说,这些处理方式包括转换意象、浅化意象、细化意象、增加意象和省略意象并加注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愿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从事汉诗英译,做到不卑不亢。即使我们的译文无法尽善尽美,起码也应该守住我们的底线,即实现诗句流畅与诗意突显(包括诗形的相似,意境的同一和文化身份的保持)。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境是交际的必要前提,在汉诗英译中,译者有责任为读者提供理解译作所需要的语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通过认知语境的文内构建和文外构建,帮助读者建立起赖以获致与源语读者相同或相近反应的心理图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读者领略到汉语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汉诗英译论要》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评介。  相似文献   

11.
意象在汉语诗歌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义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流逝提出,有效传达意象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高涨,中国国家形象战略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种种挑战。其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博弈;意识形态中的"刻板印象"或防范心理;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能力的制约。面对挑战,中国国家形象调整在战略思想上倡导"和谐"价值理念,构建国际社会认同;在战略目标定位上奉行"新国际主义"原则;在战略手段上更加灵活,注重"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内外形象"的协调统一;在舆论宣传上更加主动、及时、理性和务实。  相似文献   

13.
张璐璐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77-78,152
伊兹拉.庞德是翻译史上备受争议的翻译家,但他英译的中国古典诗歌在读者中广受欢迎,并且在美国诗歌现代化运动中起了非凡的作用。试从创译性方面入手分析庞德对诗歌翻译的解读,通过译作分析其创译性在汉英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尤其是意象的再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隐性主语复现为英语诗句的主语时,人称、性别、数三个方面常产生错误;主语的误译可能造成诗的意义含糊和诗的意境失真;主语误译的主要原因有三:对诗词的字面推敲不够、对诗词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和对诗词的意境体察不够;要避免主语误译就应该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翻译独特性很强的汉语诗词显得尤为困难。文章探讨了补偿翻译技巧在汉诗英译中的作用。在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汉诗中的韵式和节奏等方面信息的缺失甚至被歪曲,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补充翻译,这样既可以兼顾原文的表情达意,又可以最大限度再现原文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既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又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中国古诗语言模糊性在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模糊理论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把握原诗语言不同层面上的模糊性,同时充分考虑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翻译手段,在译入语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语言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译古诗时需要翻译主体的审美介入。作为意义的诠释者,翻译主体主要通过有介介入、显性介入和自然介入三种途径,对中国古诗进行再现和创造,将中国古诗中的意象译成英文的同时又保持其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18.
崔洁 《海外英语》2011,(11):168-169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has been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ntextual language,and English,this paper mak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metaphor,and the principle and criteria of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  相似文献   

19.
陈永江 《海外英语》2012,(14):135-138
There is a strange phenomenon that the translated works of Chinese classics have not been enjoyed by a large readership abroad,stemming from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an inherent nature of poetry translation.It is argued with theoretical analyses coupled by case studies that 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including intralingual inequivalence,interlingual inequivalence),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intercultural inequivalence),translator’s inadequacy and governmental or institutional translation briefs contribute to problem mentioned.It is hoped that onc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n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realized,translators’presumptuousness along with despondence can be lessened or even eradicated with a production of a better version free from overrepresentation or underrepresentation or mis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s.  相似文献   

20.
中西生态诗歌意象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其翻译涉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需要立足于当代文化和翻译理论,以文化研究为基础,重新审视唐诗特别是唐代生态诗歌的翻译与接受,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达到中国文化向异质文化融合、共生的文化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