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华应龙老师在课尾说的这句话,道出了我们对这节课的最大感想:要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才华”运用自如,需要“用心”——用心设计每节课,用心思考每个问题,用心做好教育。由这句话,我们的思绪已脱离了这节课,而是徜徉在对华老师一贯教学风格的回味上。其实,华老师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堂好课,他让我们分享了他对数学教学的“用心”思考。一些老师可能会想,不就是让学生会使用计算器吗,这还不容易,开机、关机,认识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会根据程序框图按键,一教学生就会。其实,这些都不是教师教会给学生的,学生本…  相似文献   

2.
沈小燕 《广西教育》2006,(1A):72-73
【案例】 这是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老师煞费苦心地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利用学具来感受的环节。上课前老师先把作为学具的积木放到孩子们的抽屉里,期望能给小朋友一份意外的一凉喜”。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 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我颇有感触,联想到上学期听到的同样是三年级的《父母的疼爱》,老师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讲述和体验“父母的疼爱”时,学生说来  相似文献   

4.
杜郎口的“10+35”“0+45”,其实质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其好处的认识,我想是不须要再讨论的,这几年的教改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学习绝不是老师的独角戏,更不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一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今天下午前两节是作文课,来了许多老师听课。可郑老师却让我们把文具都收起来,我觉得很奇怪:郑老师这唱的是哪一出啊?老师突然说:“我们这节课来玩一个游戏吧。”玩游戏!我心想,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个大字:“盲人和拐杖”,然后让我们这些坐在左边的同学到讲台上。我心想:肯定是让我们当盲人。果然,我猜对了,老师拿出一大把红领巾来,让同学给我们蒙上眼睛。“呀!太黑了。”当眼前一团漆黑的时候,我心里恐慌极了:这样能走路吗?摔倒怎么办?随后,老师又让坐在右边的同学给我们当拐杖,带着我们走出了教室。我的脚根本…  相似文献   

6.
答“倒”     
新生入园第一天,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现在你们都来幼儿园上学了,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现在老师来喊小朋友的名字,喊到谁的名字谁就站起来喊一声‘到’,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认识认识你,好不好?”孩子们都说“好”。当我喊到建坤的名字时,无人应声,我的目光四处搜寻,同时又喊了一遍,这时从一个角落里冒出了一个声音:“老师,我这不是正在‘倒’吗?”哈!建坤正一步一步地往后倒。 答“倒”$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中心幼儿园@隋玉丽!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个星期五的早上,妈妈对我说:“宝贝,今天放学早点儿回来,妈妈带你去看电影。”听完妈妈的话,我高兴得欢蹦乱跳。我开开心心地来到学校,到了第二节课,突然有一个同学走来,神秘地对我说:“老师让你去她办公室一趟(tang)。”他的话音刚落,我就紧张起来,心想:是不是我昨天写的作业出错太多,老师要批评我,让我重写?我心里七上八下地来到了老师面前,可老师却惊讶地说:“我并没有叫你呀!”我生气地跑回了教室,只见那个同学哈哈大笑着说:“今天是‘愚(yu)人节’,你上当啦!”到了  相似文献   

8.
看,学生们专注的[神;听,学生们会心的笑声。孩子们是在看儿童剧吗?不,他们正在上一节数学课。这节自然流露、质朴无华的数学课,让所有听课的老师感受到此课没有做作,整个教学过程无痕,而教师的良苦用心却处处有痕。一、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数的概念“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一节非常重要但又有些枯燥的数的概念课。如何让二年级的小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精神饱满、情趣盎然地投入到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去?王老师的这节课以情境教学贯穿全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的引入部分,王老师拿出三个装有不同数量黄…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教育到现在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如何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和学生从传统的“学”中走出来,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让教师转化观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这是老师们在目前教育中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圈环流”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在本节内容教学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很多老师在讲“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都是从“个”开始的。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史宁中教授编写的《数学基本思想18讲》给我新的启发,书中是这样叙述的:数位与数是不同的。10个一千是一万,这样的认识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节“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的公开课上,课末,教者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实际问题”:张老师办公桌上的台板玻璃坏了(如下图),如果要配一块和原来一样大的完好的玻璃,要不要两块都带去?12很明显,教者的意图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道题目,似乎注意了生活化、趣味化,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之余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然而,这却是一个荒唐的问题“!郑人买履”中的那位“郑人”,“宁信度,无自信”让人贻笑大方。这道问题也同样可笑——生活中有这样配玻璃的吗?量一量,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我不禁…  相似文献   

12.
郭小丽 《成才之路》2011,(32):14-15
有一次,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五年级的“一课三上同说”活动,这节聚集了全体五年级语文老师智慧的公开课,在安排、设计上都颇具匠心。课上老师讲得声情并茂,甚至到每句话的安排、设置都恰如其分。课堂进行到学生渎书这一块时,却让课下听课的老师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每每遇到读书的地方,举手的总是那固定的两三个人,其他的学生则显出一副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神态,  相似文献   

13.
开学的第二天,我让学生以“我尊敬的老师”为题,作文一篇。其中《您让我一见钟情》中的韩老师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不由在学生作文的后面记录下所思所感,权作教师快速树立威信的策略备忘录。您让我一见钟情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教过我,遗憾的是我对他们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还没有结束就遇到了我这—辈子最最不能忘怀的您——韩大伟,韩老师!我对您的感觉简直就是一见钟情。[策略备忘录之一]“珍惜我这第一次”——高度重视第一次上课。对一个连续六年不知听了多少节课的学生来说最…  相似文献   

14.
还记得上小学第一次作文课的情景。老师一句一句地把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抄到黑板上.整整抄满了一黑板;然后让我们读,让我们记,到第二节课的时候.老师把黑板上的文章东擦掉几旬西擦掉几句,只剩下一个“架子”:最后要我们把黑板上的作文写到自己的本子上.并补上老师擦掉的句子,看谁写得快.看谁补得好。同学们热情很高.到下课时都完成了自己的“作文”.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位校长请笔者去观摩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一位三十多岁的老师执教《10的认识》。这位老师创设了很多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听课的教师都很欣赏她的上课状态。但是,笔者对她的教学环节进行统计,7个环节中,只有让学生用"摆小棒"来操作完成“10的分成”这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一节语文课上,教学内容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相似文献   

17.
首先感谢课题主持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我接触到说课这件事情,大约是在10年前。那是1992年在郑州几个县区的协作会议上,新乡的一位姓张的老师,展示“说课”。因为会议上的好多老师都是借班上课,而新乡市红旗区推荐的这位老师,却是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与会的老师谈自己对“分数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当时在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我也被这位老师“说”的艺术和魅力,深深的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8.
三位特级教师的教法展现了教坛上“百花齐放”的局面。胡明道老师主攻的是单元教学法,即上好一节讲读示范课,然后让学生按示范课的模式自学单元中的其它课文。这是一种“以一代其余”的方法。洪镇涛老师钻研的是语感教学法,即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情感、色彩、力度,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魏书生老师的方法是“能让学生做的,都让学生去做”的放手法。完全让学生去自  相似文献   

19.
李正芹 《小学生》2010,(11):19-19
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角的认识》。教者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学生认识了“角”的概念之后,她就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自己身边遇见过哪些“角”,并且让学生大胆的说。一名学生当场冒出这样一句“不守成规”的话:“老师,你的上嘴唇就是一个‘角’!”在一堂数学课上,年轻的女教师的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南山区今年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方案,该区南油小学抓住这一契机,特邀区教研室专家前来学校,为全校的老师和各班家长委员会委员做了“新课标下的南山区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解读”的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对新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也让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对新课堂的评价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标尺。于是,就有了家长、专家、师生共同进课堂,对新课堂重建进行一次特殊的“考核”。在短短的一个上午,全校24个教学班共96节课向家长们开放并接受“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