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学习本民族语言,又包括学习汉语文。《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内容、标准和评价等方面。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文的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文素养。创设良好的汉语文教学环境,对实现汉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拉加 《青海教育》2002,(10):14-15
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目的,是要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初步运用现代汉语文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和工作,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五省区统一编写的汉语文教材中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加授汉语文课,直到高中毕业共学习九个学年”。但从目前州县民族学校的汉语文教学情况看,距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有必要加强汉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加强汉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程标准》)颁布,非常明确地定义了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口语交际教学是汉语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开始试用的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一年级《汉语》上下册和七年级《汉语》上下册(试用本)是延边教育出版社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穴实验稿雪》精神为指导熏依据《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熏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熏以创新的精神熏充分吸收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成功经验而编写的。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文素养熏力求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体系熏坚持语言学习的习得性原则熏重视经典语言的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熏为学生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课程称谓之变的内在原因 从现有研究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发生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首先,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性质的认识和确定,即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汉语文课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其次,是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这就是,在以往的汉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具体的教学,还是考试都笼罩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全国普通语文教学的阴影之中,“很多时候是按照把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路子走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文是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按全日制学校民族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学生的汉语文要达到用汉语授课的学生初中二年级的程度(过去是高中二年制)。所以汉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汉族学校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有所不同。民族中学汉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初步具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学生,汉语往往是作为他们的第二种语言使用的,尤其是来自西藏农牧区的许多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本文试从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本人在平时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来加以阐述。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素养,激发学生对汉语文的兴趣,增加他们使用汉语文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承担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任务,新时期这一教学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从学科定位探究着眼,阐明了这一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结合《汉语课标》的要求,在内涵建设上需要凸显第二语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阐明了汉语应用能力是第三层级的能力,它需要以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汉语课程要以工具性为第一要性,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汉语”,进而培养学习者的“汉语素养”;汉语教学要从“语”走向“文”,从“语言层面”逐步过渡到“语文层面”,旨在加强新时期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概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把“汉语文”更名为“汉语”反映出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由“文”到“语”,从分析、理解、感悟到汉语的实际应用,打开了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大门,明确了第二语言教学与母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性质、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学对象已有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吴凯 《语文天地》2013,(1):70-71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明确指出,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工具性是其首要性质,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素养,培养民汉皆通的少数民族公民。那么,如何在民族学生经历了九年的汉语基础学习之后,紧紧抓住高中阶段这个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行之有效的高中汉语教学呢?首先,重视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注重培养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有些民族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少,学习汉语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汉语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界定:“汉语是母语作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可见,第二语言教学理念是《汉语课标》的核心慨念。我们有必要对此“理念”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高认识,才能在汉语教学中真正做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大力提高牧区蒙古语授课学校的汉语教学质量金花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初步运用现代汉语文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和工作,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课程标准提出“汉语课程应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汉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汉语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基本素养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进行汉语文教学,每一个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汉语文的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它的概念内涵,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找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积极展开教学,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文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工具性技能知识的掌握、吸收,同时有利于开拓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在学好藏语文的同时,也应当学好汉语文。根据《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要全面提高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沿用已久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正在发生着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在1999年出台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2002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和2006年出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当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标准》还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报刊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